张丽霞
深静脉血栓(DVT)是发生于人体四肢深静脉内的病变,这些血管内的血液因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凝固,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要比上肢多见.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腹静脉下肢深静脉取栓术治疗34例DVT,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和利稼;焦春雨;魏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通过心电图早期认识梗塞相关动脉可预测心肌受累数量,并可指导紧急血管成型术.再灌注的心电图征象代表微血管血流的重要标志及其预后.识别新的传道异常与影响近期或远期预后的心律失常亦是很重要的.
作者:鞠学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思密达联合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给予洛赛克首剂80mg静推,以后每24h 40mg静推,连续用5天.出血量大的予以输血.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思密达首剂6g,以后每次3g,每日3次口服,止血后停用.结果:总有效率96%,无效2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药合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万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脑出血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血流流入脑室所致,再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上相当常见,病死率甚高,其病情的转归(除积极治疗外),也与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故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把好基础护理关,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邓书梅;陈燕霞;陈清莲;余爱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胆红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害代谢产物,血清胆红素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过去临床上倾向于关注其含量升高时所赋予的意义,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胆红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传统观念对胆红素的认识不够全面.胆红素不仅是体内的代谢产物,而且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但哪种胆红素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其结果却不尽相同.因此,现就胆红素对人们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韩福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提高对纵隔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笔者根据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42例纵隔囊性病变的影像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现将其中一部分结果和作者的观点报道如下.
作者:薛玉国;韩超;高春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护理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心理护理在护理学中尤其重要,只重视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忽视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同样会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以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效果.
作者:周丽萍;宁佳佳;许珍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欣缓释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随机分为A、B、C组各3 0例,A组给予盐酸坦洛欣缓释片,B组给予盐酸黄桐哌酯,C组给予特拉唑嗪,观察患者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症状并对其评分,同时观察记录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持续时间.结果:A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1),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1).结论:盐酸坦洛欣缓释片可大限度地减轻前列腺术后的膀胱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孙珊珊;马专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改进(简称综合改进)对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我院对46例中早期乳腺癌Auchicloss术式进行综合改进:(1)术前1周内单次小剂量化疗;(2)均取横行或斜行,并尽量避免弯向腋窝的切口;(3)西餐刀游离皮瓣;(4)左右侧乳腺癌采用不同顺序的乳房切除;(5)保留肋间臂神经;(6)使用自制加压乳癌背心;(7)术后放疗和化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2年~5年,术后效果良好,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综合改进组:2例出现患侧上肢水肿;3例小面积皮瓣坏死;3例发现切口下少量积液;4例短期内同侧腋窝及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对照组:上肢水肿9例,皮瓣坏死 8例,切口皮下特别积液7例,腋窝及上肢内侧感觉障碍8例.结论:通过上述综合改进,既能彻底根治病灶、保持外型美观,又能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三种方法用于初孕妇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对比观察.方法:选择志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初孕妇1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单纯静脉麻醉,B组麻醉中加宫颈旁注射2%利多卡因5ml,C组麻醉前30min舌下含服0.4 mg米索前列醇.观察各组麻醉效果、宫颈软化松弛效果、术中不自觉肢体扭动、丙泊酚平均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均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A组宫颈软化效果、术中不自觉肢体扭动、丙泊酚平均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B组和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麻醉辅以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静脉麻醉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更适合应用于初孕妇无痛人工流产.
作者:何斌;陈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周围神经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等处,多为沿神经走行单侧分布,其特点为集簇性水疱,疱壁发亮,呈带状或簇状分布,基底潮红,群间皮肤正常,呈带状或簇状分布.
作者:薛家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在临床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各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较常见的急危病症,失血量的多少对诊疗措施及预后尤为关键,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ml~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作者:徐炳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乳牙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根管预备和药物消毒去除感染物质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并用可以吸收的充填材料充填根管达到促进根尖周病愈合的方法,是乳牙牙髓病、根尖周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根管预备、彻底的根管消毒、严密的根管充填和必要的牙体、牙周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经过几年这方面经验的积累,我们对儿童乳牙感染根管进行根管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晓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2006年引进一台柯尼卡公司生产的CR REGIUS MODEL 190型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多种规格的IP板,为床边摄影的照片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就100例患者100张床边摄影照片的质量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斌;张锡东;林雅明;林依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病案信息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复杂而技术性很强的服务工作 ,是科技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医院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医院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医疗纠纷、伤残鉴定、诉讼案件以及某些个案调查处理都要以病案记录作为评议、处理或判明责任的根据,病案在法律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于穗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严重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102例严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用阿维A 联合UVB治疗;对照组50例,用迪银联合UVB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两组差异极为显著(P<0.01).结论:本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可供临床应用.
作者:李军;王玉琴;刘晨霞;符雪鸣;陈梅英;王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NOF14例,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3例同时作C T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轻,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区或骨干;股骨5例,胫骨8例,胫腓骨同时发生1例.皮质型12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房或多房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突入髓腔,周围有致密的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2例,病灶在骨内呈中央性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变薄,轻微向周围膨隆.9例准确诊断,准确率64.3%,3例未定性,误诊2例.结论:NOF术前大部分能够正确诊断;典型病例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进一步CT检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向髓腔发展的情况.
作者:赵先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将4 3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吸入不同剂量(100ug~200ug/d,200ug~300ug/d)的BUD,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6个月~9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实行家庭峰流速仪(PEF)监测.结果:持续吸入BUD6个月~9个月,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哮喘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吸入小剂量普米克(BUD)可作为一些药用于哮喘儿童的预防与治疗,安全且方便.
作者:路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 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 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0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4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恶性16例, 良性4例.主要CT表现为:肿瘤以向腔外生长为主(14/20),类圆形或椭圆形居多(15/20), 绝大多数境界清楚(17/20);良性GIST相对较小,平均大小3.3cm×4.2cm,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CT净值平均增18Hu;恶性GIST体积较大,平均大小7.2cm×6 .6cm,大部分密度不均匀(15/16),瘤中间坏死多见,增强后明显到显著强化,CT值平均净增加52Hu.2例恶性GIST及1例良性GIST发生不规则斑片状钙化.3例恶性GIST瘤体旁可见成簌状或线状排列血管影,2例侵犯周围组织,1例发生肝脏转移.结论:CT检查能够确定GIST 的存在,并能估计良恶性,对治疗起着指导性作用.
作者:张涛;傅爱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周~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于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