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对介入治疗后ST段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张云;黄文珠;许端敏;陈畅

关键词: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电描记术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对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回落(ST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据PCI术前及术后1 hST段变化分为STR组(STR≥50%),STR不良组(STR< 50%).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患者与PCI术后STR及住院随访期间临床预后关系.结果 冠脉多支病变、近段病变、PCI术后STR率低于冠脉单支病变、中远段病变(P<0.05);近段冠脉病变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高于中远段病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中远段(P<0.01).随访期间冠脉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LVEF、LVED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多支病变、近段病变与STR回落及住院随访期间临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因素和及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早产儿NEC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23例,胎盘早剥6例,胎膜早破11例,出生窒息10例,生后感染28例,其中治愈37例,好转10例,死亡3例,外科干预4例.结论 减少早产,防止肠道缺血、缺氧,控制感染,母乳喂养,可预防早产儿NEC发生.早期诊治NEC,必要时外科手干预可改善预后.

    作者:金月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的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在全过程中的VAS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2.1±3.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3.5)min(P <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可以有效减轻不良反应,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显著不良影响.

    作者:张有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6例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使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比治疗8周后两组胃镜复查食管炎愈合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2.1%(70/76),治疗8周后为97.4%(74/76);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1.6% (62/76),治疗8周后为88.2% (67/76).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促病变尽早愈合,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并且使用.

    作者:姚松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对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例)进行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等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上述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t =4.02、4.11、3.85、3.81;4.95、5.02、4.51、4.56,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曹文娟;陈家骏;吴美丽;郑红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剖胸手术后气管导管的拔出指征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且并存有心、肺、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接受手术,全身麻醉比例逐年增加.我们选择其中的68例剖胸手术作为观察对象.笔者观察了68例胸部手术的苏醒情况,对于符合临床拔管指征的进行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两项监测,探讨更加合理,安全的拔管指征以便更好地预防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何珊;孔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疾病,是遗传与环境双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细胞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方面涉及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同时,环境因子变异广,缺乏清晰的遗传模型,并存在典型的遗传异质性,由于这些原因,发现和确定易感基因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扫描和分析复杂疾病的遗传因素成为可能.2009年为止,几个新的糖尿病相关基因位点已经鉴定,随着后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更多相关基因还将被继续发现.现就TIDM相关的多种基因的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崔照琼;张彦;李艳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对急救室救治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循证护理组40例.结果 循证护理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t=3.80、7.64、11.76,均P<0.05),循证护理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工作差错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x2 =7.79、10.53、13.33,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王鹏;秦美丽;李美琴;吴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与外固定相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56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18个月,平均(10.1±5.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2.8% (26/28),患腕创伤性关节炎2例.对照组优良率为57.1%,患腕创伤性关节炎4例.两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2.086,均P<0.05).结论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捷;王林;李中正;雷生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与丹参注射液对噪声所致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与丹参注射液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噪声所致大鼠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免疫分子(IL-2、IL-4)浓度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组、加葡萄糖酸锌噪声组(加锌组)、丹参注射液噪声组(加参组)、加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注射丹参液噪声组(联合组)各10只,除对照组未暴露噪声外,其余各组均连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周,比较噪声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免疫分子(IL-2、IL4)浓度差异,并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对照组血清IgG、IgM、IL-2、IL-4浓度均显著高于噪声组(均P<0.05)、加锌组(均P<0.05)、加参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IgA浓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噪声组血清IgG、IgM、IL-2、IL-4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联合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组血清IgG、IgM、IL-2浓度明显低于加锌组(均P<0.05);各组血清IgA浓度与噪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噪声可引起大鼠免疫力减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丹参注射液对噪声所致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保护作用,且两者联合比单独作用保护效果更强.

    作者:薛来俊;张大军;晓开提·依不拉音;王婷;寿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对41例4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33例38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出现脑梗死2例.支架辅助栓塞7例,无神经功能缺失.载瘤动脉闭塞1例,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冠敏;周永胜;刘园;路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401例,出现肝损害者64例,分析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1例患者中,15.96%发生肝损害,其中HBsAg(+)、每周饮酒≥500 g、多次服用、≥60岁高龄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41.07%、25.68%、19.67%、26.97%(均P<0.05);而性别与药物性肝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饮酒、多次服用及老年人是发生肝损害高危人群,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魏变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甲状腺激素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效果.方法 分析30例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采取左甲状腺素治疗.结果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nT3)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8.31、8.03,均P<0.05).结论 根据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临床特点,把握好左旋甲状腺素用量对于提高妊娠结局质量,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绍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研究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术式特点,并探讨应用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8例,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于术前、术后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析,并于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经B超检查后,所选患者前列腺质量46~215 g;手术操作时间30~180 min,平均(63.5±41.0) min.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23.1±1.2)分,术后3个月(7.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大尿流率(7.6±1.8) ml/s,术后3个月(19.4±3.4)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症状缓解明显,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王慧;刘红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研究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4 15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证实.结果 4 152例孕妇中检出胎儿心血管畸形24例(5.78%),经随访证实19例,3例拒绝进行尸检,2例失访,诊断准确率为79.17%.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实现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有利于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

    作者:姜春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应用观察

    目的 通过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提高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并实施肠内营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注重营养液输注的速度温度和量以防止腹泻,抬高床头30~45°、定时抽取胃液监测胃液残量防止误吸,定时冲营养管预防堵管;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院ICU收治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38.13%,观察组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莫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中医血瘀证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其中无血瘀证者70例,有血瘀证者30例.采用MRI设备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及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进行乳腺癌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 无血瘀组强化不均匀(76.67%)、边缘强化(43.33%)、毛刺征比例(50.00%)比例小于有血瘀组(88.57%、75.71%、83.33%)(P<0.01),两组肿块形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瘀组和有血瘀组的TIC曲线类型以Ⅳ型为主,无血瘀组的Ⅲ型曲线比例(3.33%)明显小于有血瘀组(12.86%)(P<0.01),有血瘀证组Emax/1、肿块大小比无血瘀证组大,每分钟流出百分率V比无血瘀证组小.结论 在术前对其预后作初步评价,以达到及时和合理地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目的.

    作者:肖健敏;黄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参数Er∶YAG激光照射牙体硬组织对结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照射牙体硬组织对结构的影响.方法 牙釉质组26颗牙(104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原则抽取2颗牙(8个样本)用于空白对照(C组).剩余24颗牙(96个样本)随机分为A(照射10s)和B(照射20 s)两大组,每一大组再按功率随机分为1、2、3、4、5、6 W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个样本.用Er:YAG激光在20 Hz频率下,按相应分组(不同功率和不同照射时间)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照射,牙本质分组同牙釉质组.观察不同能量与凹坑直径和深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釉质表面凹坑直径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2.02、2.76、1.98、1.37、1.42,均P <0.05),同一功率下B组与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23、3.23、2.04、1.45、1.42、1.87,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釉质表面凹坑深度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本质表面凹坑直径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本质表面凹坑深度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2、2.04、1.82、1.43、1.31、1.76,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34、3.13、2.76、1.45、1.34、1.62,均P<0.0S).结论 随着激光能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牙釉质产生的凹坑直径和深度也不断的增加;随着激光能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牙本质产生的凹坑直径和深度也不断的增加.

    作者:耿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左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DCM住院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苷、呋塞米、贝拉普利、安体舒通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86,P<0.01);经4周治疗后,两组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参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许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Narcotrend用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监测的可靠性及镇静深度[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下肢手术患者60例,给予静脉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血浆靶控浓度从50 ng/ml开始,以10 ng/ml的梯度逐步升高目标浓度,每一阶段维持5 min,当OAA/S评分为1分时停药,观察至OAA/S评分达5分,若手术尚未结束,调控至合适的镇静深度直至手术结束,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的Narcotrend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的变化.结果 镇静加深期、恢复期OAA/S评分与Narcotrend指数均显著相关(r=0.786、0.652,均P<0.05).结论 Narcotrend 能很好指导咪达唑仑靶控输注,其指数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瑞钰;屈芸娜;王立勋;李辉;何绮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价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按心室容量负荷再分为右心型组(14例)和左心型组(18例),另选取20例在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2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右心型组BNP(360.21±56.78) ng/L、LVEDD (35.71±6.98) mm、RVEDD(25.04±5.52)mm、Qp/Qs(1.74±0.24)、左心Tei指数(0.34 ±0.12);左心型组BNP(384.57±55.18) ng/L、LVEDD(45.27 ±7.26) mm、RVEDD(12.34±2.18) mm、Qp/Qs(1.78 ±0.19)、左心Tei指数(0.36 ±0.11),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307.00、18.92、84.24、91.47、3.44,均P<0.05);观察组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P>0.05).观察组右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RVEDD、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呈正相关(r=0.634、0.721、0.647,均P<0.05);左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LVEDD、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呈正相关(r=0.547、0.794、0.745,均P<0.05);观察组中右心型组和左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LVEF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有助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心功能评价,并且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可准确客观反映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早期心功能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任芳;刘建峰;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