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和羟基碱石灰在牙槽嵴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应用纳米晶胶原基骨和羟基磷灰石治疗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纳米晶胶原基骨组和羟基碱石灰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牙槽嵴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 纳米晶胶原基骨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羟基磷灰石组(p<0.05).羟基磷灰石组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组骨增量后牙槽嵴平均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晶胶原基骨治疗牙种植术牙槽嵴骨量不足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王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心功能Ⅰ、Ⅱ、Ⅲ、Ⅳ四个等级;选择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患者5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收集患者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随血浆中NT-ProBN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心功能组(NYHA分级)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浆NT-ProBNP水平相应升高.NT-ProBNP与LV以及NYHA分级均具有相关性(r =0.453、0.538,均P<0.01).而LV与心功能NYHA分级亦具有相关性(r=0.322,P<0.01),但相关性较前两者稍低.结论 NT-ProBNP能较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程度以及心力衰竭失代偿程度.
作者:檀从德;徐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顽固性膝关节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经传统方法处理后仍表现为顽固性膝关节积液的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1.25 mg)治疗,于注射1周、2周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0%、70%,患者和医生总体评分(视觉模拟标尺VAS 0~100 mm)、关节压痛和活动痛评分(VAS)均有明显改善,关节积液吸收,膝关节周径比基线期减低(均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对于改善患者顽固性膝关节积液是一种值得临床尝试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育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体内紫菀酮浓度.方法 样品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用Waters shieldTM RP18色谱柱(150 mm×3.9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98: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结果 紫菀酮的线性范围为0.043~1.720 μg/ml(r =0.995),精密度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结论 首次建立一种测定大鼠血样中紫菀酮浓度的分析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谢之微;张蓉;张震华;陈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按心室容量负荷再分为右心型组(14例)和左心型组(18例),另选取20例在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2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右心型组BNP(360.21±56.78) ng/L、LVEDD (35.71±6.98) mm、RVEDD(25.04±5.52)mm、Qp/Qs(1.74±0.24)、左心Tei指数(0.34 ±0.12);左心型组BNP(384.57±55.18) ng/L、LVEDD(45.27 ±7.26) mm、RVEDD(12.34±2.18) mm、Qp/Qs(1.78 ±0.19)、左心Tei指数(0.36 ±0.11),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307.00、18.92、84.24、91.47、3.44,均P<0.05);观察组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P>0.05).观察组右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RVEDD、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呈正相关(r=0.634、0.721、0.647,均P<0.05);左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LVEDD、Qp/Qs以及左心Tei指数呈正相关(r=0.547、0.794、0.745,均P<0.05);观察组中右心型组和左心型组血浆BNP浓度与LVEF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有助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心功能评价,并且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可准确客观反映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早期心功能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任芳;刘建峰;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围生期妇女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围生期妇女血清52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抗-HBs抗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甲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率为0.19%,在523例围生期妇女中,HBs-Ag阳性者47例(8.99%),单抗-HBs阳性者183例(35.0%),五项抗体均为阴性者224例(42.83%).高浓度组抗-HBs含量显著高于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型肝炎IgG抗体的阳性率为1.34%.丁型肝炎IgG抗体均为阴性,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率为0.57%,戊型肝炎IgG抗体阳性率为24.28%.随着年龄的增长,戊型肝炎IgG抗体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期监测中,各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杨瑞霞;蒋理;凌芸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且术后均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132例ACS患者资料,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和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PPI)各6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SR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口服药物及植入支架数量等可能影响ISR发生的因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SR发生率分别为19.7%与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80,P<0.05).结论 PPI联用氯吡格雷在(12.0±4.2)个月的随访期内可明显增加ISR发生率,PCI术后患者慎用.
作者:陈美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正畸牵引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的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断根至龈下的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一般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 (29/31);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 (23/3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323,P=0.0235).观察组患齿松动度、牙龈情况、牙周状况及骨质吸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5%、93.55%、100.00%和96.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68.75%、71.88%、75.00%)(均P<0.05).两组烤瓷冠固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牵引后烤瓷修复对前牙龈下断根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鸿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避免临床误诊和过度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3例入院及术前诊断均为子宫肌瘤,2例因术中剖视一肌瘤结节见漩涡状结构,另一肌瘤结节未见漩涡状结构,故术后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后经石蜡切片高倍镜下观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C阳性、Calretinin阳性,证实为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而取消原定治疗方案.3例术后如期拆线,治愈出院.结论 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包括石蜡切片高倍显微镜下观,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同时术后病理检查可防止因误诊导致的过度治疗.
作者:凌学民;曹启东;骆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髂动脉闭塞的超声表现及侧支循环的途径,为早期发现疾病,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超声诊断为髂动脉闭塞患者5例,对其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非动脉硬化性闭塞的患者l例,动脉硬化性4例,超声清晰显示闭塞起止段及侧支循环建立后闭塞下段内的侧支血流,但显示侧支循环路径困难.结果 经DSA证实诊断正确,超声可明确诊断髂动脉闭塞,并可清晰显示闭塞段血管腔内充塞情况,闭塞下段内侧支血流,并能测其流速及阻力指数,表现为低速(< 30 cm/s)、低阻(阻力指数<0.65)的动脉频谱,但超声显示其侧支循环途径困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早期无创性检查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确切方法,并可探知侧支循环血流流速而判断代偿能力,但在显示侧支循环来源方面有待提高.
作者:邹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及对比评价医用胶在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填塞组及粘合组,填塞组29例予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粘合组28例予医用胶粘合固定鼻中隔黏膜,鼻腔无需填塞.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主要症状(鼻部及头部疼痛、睡眠情况)、体征(渗血量、黏膜水肿)、术后鼻腔处理时不适度(疼痛、出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粘合组患者术后主要症状、体征及术后鼻腔处理时不适度较填塞组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医用胶粘合鼻中隔黏膜代替鼻腔填塞,可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轻痛苦,疗效满意.
作者:阮奕劲;曾薇;朱怀文;薛远琼;石雄州;刘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未触及睾丸的隐睾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38例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行腹腔镜探查(46个睾丸)及手术.结果 经腹腔镜、腹股沟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2个,腹股沟型高位隐睾34个,睾丸位于腹腔内10个.除睾丸缺如者外,行微型腹腔镜辅助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41个睾丸,Fowler-Stephens (F-S)分期睾丸固定术3个睾丸;术后随访患侧睾丸萎缩2个,包括行腹腔镜下期睾丸固定术1个睾丸,F-S分期固定术1个睾丸;睾丸回缩1个,为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者.结论 对于腹股沟未能查到睾丸的小儿隐睾症应行腹腔镜检查,该方法定位准确,且多数患儿能行一期下降固定,腹腔内较高位者需分期手术,总体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赖志鸿;郑燕君;周凡;郑文龙;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异氟烷麻醉对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21例)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21例)给予异氟烷.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和术后24h采集静脉血送检,检测血糖(Glu)、胰岛素(IN)、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麻醉后2h,B组Glu水平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A组Glu水平较麻醉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Glu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均P<0.05).麻醉后2h和术后24 h,两组IN、IRI、IL-6和TNF-α均明显高于麻醉前,ISI明显低于麻醉前(均P<0.05).麻醉后2h,B组IRI、IL-6和TNF-α显著高于A组,而ISI显著低于A组(均P<0.05).结论 与异氟烷麻醉相比,丙泊酚麻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但两者均不能完全减轻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韩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国产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多柔比星(ADM)或紫杉醇(raxol)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选择既往使用ADM或TAXOL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4例,其中单纯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髓样癌3例,大汗腺样癌1例,硬癌2例.采用NVB25 mg/m2,DDP 25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 18例,稳定(SD)8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 PR)为58.8% (20/34).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8.3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0.0% (17/34).其他为恶心、呕吐、贫血、静脉炎等.结论 NVB联合DDP治疗ADM或TAXOL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尤恩;王晓芬;王春冰;许宏伟;邢佳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与硫辛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照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单药对照治疗组(硫辛酸)和联合用药治疗组(葛根素+硫辛酸).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山梨醇检测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血糖水平、山梨醇检测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疗效较好.
作者:于水清;曹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其中无血瘀证者70例,有血瘀证者30例.采用MRI设备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及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进行乳腺癌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 无血瘀组强化不均匀(76.67%)、边缘强化(43.33%)、毛刺征比例(50.00%)比例小于有血瘀组(88.57%、75.71%、83.33%)(P<0.01),两组肿块形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瘀组和有血瘀组的TIC曲线类型以Ⅳ型为主,无血瘀组的Ⅲ型曲线比例(3.33%)明显小于有血瘀组(12.86%)(P<0.01),有血瘀证组Emax/1、肿块大小比无血瘀证组大,每分钟流出百分率V比无血瘀证组小.结论 在术前对其预后作初步评价,以达到及时和合理地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目的.
作者:肖健敏;黄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和椎体指标的改善.方法 32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前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评定分级:A级1例,B级7例,C级12例,D级12例,E级0例,术前Cobb角为(28.1±3.9)°,伤椎前缘高度比(44.3±9.2)%.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椎体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22.3个月.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评定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9例,D级15例,E级4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提高(均P<0.05);术后Cobb角为(4.7±0.8)°,伤椎前缘高度比(82.3±12.7)%,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改善(均P<0.01).结论 后路钉棒内固定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骨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椎体指标.
作者:陈定中;赵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DCM住院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苷、呋塞米、贝拉普利、安体舒通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86,P<0.01);经4周治疗后,两组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参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许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的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在全过程中的VAS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2.1±3.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3.5)min(P <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可以有效减轻不良反应,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显著不良影响.
作者:张有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401例,出现肝损害者64例,分析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1例患者中,15.96%发生肝损害,其中HBsAg(+)、每周饮酒≥500 g、多次服用、≥60岁高龄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41.07%、25.68%、19.67%、26.97%(均P<0.05);而性别与药物性肝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饮酒、多次服用及老年人是发生肝损害高危人群,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魏变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泌尿系统结石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外来务工人员泌尿系统结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系统抽样调查,分别选取一线车间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及在办公室工作人员各1 6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按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职业、既往患病因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饮水习惯进行问卷调查、B超检查、检测血液尿酸的方法.结果 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泌尿系统结石发病总发病率为6.53%,一线车间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发病率(8.28%)明显高于办公室工作人员(4.72%)(x2=16.972,P<0.01).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与工作环境、饮食习惯、饮水习惯、吸烟和出汗多等相关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何金华;霍山;饶惠平;黄瑞文;杨彬;魏纯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早期营养支持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免疫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人住ICU顺序分为标准EN组、免疫EN组和TPN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营养支持后第1、7及21天营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炎性反应.结果 营养支持后第7天免疫EN组患者营养、免疫及应激状况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标准EN组营养、体液免疫状况及应激状况较术前亦明显好转,但不如免疫EN组效果明显;营养支持后第21天TPN组营养、体液免疫状况及应激状况均较术亦明显好转(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免疫EN营养支持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免疫及应激状改善较标准EN组和TPN组疗效更好,为首选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周美辉;孙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肠内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风险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有营养风险的72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36例,行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从术前第5天到术后第8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均于术前第5天、术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8天测量体质量,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结果 EN组术晨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N组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均高于PN组(均P<0.05);EN组术晨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均较术前第5天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合并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而术前进食肠内营养,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改善术前的营养储备,降低术后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建豪;吴智勇;傅俊惠;郑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波洗牙配合含醋疗法治疗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牙结石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波洗牙治疗,观察组进行洗牙配合含醋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6.67% (58/60),并发症发生率6.67% (4/6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8.33% (41/60),并发症发生率21.67% (13/60).两组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3.6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龈沟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 <0.05).治疗后口腔样本细菌培养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牙配合含醋疗法治疗牙结石患者,临床效果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军;徐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使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比治疗8周后两组胃镜复查食管炎愈合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2.1%(70/76),治疗8周后为97.4%(74/76);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1.6% (62/76),治疗8周后为88.2% (67/76).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促病变尽早愈合,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并且使用.
作者:姚松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照射牙体硬组织对结构的影响.方法 牙釉质组26颗牙(104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原则抽取2颗牙(8个样本)用于空白对照(C组).剩余24颗牙(96个样本)随机分为A(照射10s)和B(照射20 s)两大组,每一大组再按功率随机分为1、2、3、4、5、6 W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个样本.用Er:YAG激光在20 Hz频率下,按相应分组(不同功率和不同照射时间)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照射,牙本质分组同牙釉质组.观察不同能量与凹坑直径和深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釉质表面凹坑直径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2.02、2.76、1.98、1.37、1.42,均P <0.05),同一功率下B组与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23、3.23、2.04、1.45、1.42、1.87,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釉质表面凹坑深度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本质表面凹坑直径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5、3.09、2.32、1.76、1.51、1.59,均P<0.05).不同照射时间和功率各组牙本质表面凹坑深度比较,同一照射时间组内不同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2、2.04、1.82、1.43、1.31、1.76,均P<0.05),同一功率下B组和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34、3.13、2.76、1.45、1.34、1.62,均P<0.0S).结论 随着激光能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牙釉质产生的凹坑直径和深度也不断的增加;随着激光能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牙本质产生的凹坑直径和深度也不断的增加.
作者:耿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Hcy和MMP-9.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951,P<0.05).两组治疗后血Hcy和MMP-9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更明显降低Hcy和MMP-9而改善病情
作者:刁蔚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胎粪吸人性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胎粪吸人性肺炎新生儿60例,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连用3d,第1天0.5 mg/kg,第2天0.25 mg/kg,第3天0.1 mg/kg,7d后观察两组血气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2a)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需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x2=6.497,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吸氧总时间为(6.1±1.7)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2±2.4)d(t =5.673,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TNF2a分别为(1.21±0.16)μg/L比(3.07±0.24) μg/L,(1.13±0.14)μg/L比(2.42±0.33) μg/L,(2.61±0.24)比(4.0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能够降低新生儿吸人性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炎性反应,改善气体交换,缩短需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疗效提高.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658例,均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不同年龄段患者(≥80岁及<80岁)基础疾病情况.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其他基础疾病.结果 658例老年患者中心房纤颤检出率19.0% (241/1 266),室性期前收缩17.0% (215/1 266).≥80岁组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与<8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8例老年患者共合并976种基础疾病,入选的每位老年患者均存在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8.6%(182/976)、冠心病16.9% (165/97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1%(147/976)、糖尿病14.3% (140/976)、恶性肿瘤11.1%(108/976),其他基础疾病24.0%(234/976).≥80岁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50.8%(123/242),与<80岁组的24.5%(102/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及自身功能退化,容易发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临床诊疗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干预,以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索晓霞;王庆元;唐福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突发性聋患者72例,其中常规治疗41例,左右聋总数为43耳.高压氧加常规治疗31例,左右聋总数为32耳.并对32例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高压氧治疗组为81.25%,常规药物治疗组为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不同就诊时间患者疗效比较,就诊时间小于24 h者有效率为100.00%,高于就诊时间l~ 14 d(90.00%)和15 d以上(37.50%)患者(P<0.05);且就诊时间10~20 d与20 d以上患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有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15 ~ 34岁、35~54岁和≥55岁,其中15 ~34岁和35 ~54岁组均高于≥55岁组(P<0.05);轻度聋的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中度聋(84.62%)和重度聋(20.00%)(均P <0.05);中度聋高于重度聋(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突聋疗效显著,临床上应早行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聋.
作者:贾桂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Narcotrend用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监测的可靠性及镇静深度[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下肢手术患者60例,给予静脉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血浆靶控浓度从50 ng/ml开始,以10 ng/ml的梯度逐步升高目标浓度,每一阶段维持5 min,当OAA/S评分为1分时停药,观察至OAA/S评分达5分,若手术尚未结束,调控至合适的镇静深度直至手术结束,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的Narcotrend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的变化.结果 镇静加深期、恢复期OAA/S评分与Narcotrend指数均显著相关(r=0.786、0.652,均P<0.05).结论 Narcotrend 能很好指导咪达唑仑靶控输注,其指数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瑞钰;屈芸娜;王立勋;李辉;何绮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4 15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证实.结果 4 152例孕妇中检出胎儿心血管畸形24例(5.78%),经随访证实19例,3例拒绝进行尸检,2例失访,诊断准确率为79.17%.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实现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有利于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
作者:姜春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房颤动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8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BNP水平并分析BNP水平与心脏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1 320.66±1 546.41) pg/L,明显高于窦性心率组的(989.43±1 042.57) pg/L(t=2.651,P<0.05);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723、0.645、均P<0.01).结论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患合并心房颤动者BNP水平较窦性心率者高,且与LAD、LVEDD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徐名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那格列奈组138例,瑞格列奈组138例.分别给予那格列奈30 mg和瑞格列奈0.5 mg,每天3次,餐前15 min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及HbAlc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那格列奈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霖;徐德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对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回落(ST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据PCI术前及术后1 hST段变化分为STR组(STR≥50%),STR不良组(STR< 50%).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患者与PCI术后STR及住院随访期间临床预后关系.结果 冠脉多支病变、近段病变、PCI术后STR率低于冠脉单支病变、中远段病变(P<0.05);近段冠脉病变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高于中远段病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中远段(P<0.01).随访期间冠脉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LVEF、LVED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多支病变、近段病变与STR回落及住院随访期间临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云;黄文珠;许端敏;陈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3 d;手术治疗6例,其中4例行肠粘连松解术,2例行大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长期腹泻及营养不良2例.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与手术操作广泛,手术创伤大有关.典型症状为肠梗阻表现,治疗首选保守疗法,如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肠绞窄可能时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力求简单有效.
作者:孙隆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传统AO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AO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功能障碍指数(SPADI)分别为(75.3±3.1)分、(57.2±2.7)分、(35.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1±2.8)分、(68.8±2.9)分、(44.6±2.5)分(t =8.442、7.025、6.293,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者为7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7%(x2=3.64,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差者占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1%(x2=3.87,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控尿能力的影响.方法 96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腹腔镜技术,术中保护患者的尿道外括约肌,保留控尿神经和重建膀胱颈部;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技术.比较术后30 d、60d、90 d患者的控尿能力.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30 d、60d、90 d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59,P<0.05;t=7.9746、14.0205、10.8445,均P<0.01).结论 改良腹腔镜技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控尿能力.
作者:迟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与丹参注射液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噪声所致大鼠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免疫分子(IL-2、IL-4)浓度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组、加葡萄糖酸锌噪声组(加锌组)、丹参注射液噪声组(加参组)、加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注射丹参液噪声组(联合组)各10只,除对照组未暴露噪声外,其余各组均连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周,比较噪声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免疫分子(IL-2、IL4)浓度差异,并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对照组血清IgG、IgM、IL-2、IL-4浓度均显著高于噪声组(均P<0.05)、加锌组(均P<0.05)、加参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IgA浓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噪声组血清IgG、IgM、IL-2、IL-4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联合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组血清IgG、IgM、IL-2浓度明显低于加锌组(均P<0.05);各组血清IgA浓度与噪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噪声可引起大鼠免疫力减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丹参注射液对噪声所致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保护作用,且两者联合比单独作用保护效果更强.
作者:薛来俊;张大军;晓开提·依不拉音;王婷;寿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 36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优良率86%.结论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俊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对41例4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33例38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出现脑梗死2例.支架辅助栓塞7例,无神经功能缺失.载瘤动脉闭塞1例,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冠敏;周永胜;刘园;路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且并存有心、肺、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接受手术,全身麻醉比例逐年增加.我们选择其中的68例剖胸手术作为观察对象.笔者观察了68例胸部手术的苏醒情况,对于符合临床拔管指征的进行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两项监测,探讨更加合理,安全的拔管指征以便更好地预防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何珊;孔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正确认识急性重度四乙基铅(TEL)中毒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诊疗、预防误诊.方法 对2例从事接触四乙基铅工作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2例均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其中一例经住院治疗、康复休养后痊愈,另一例因中毒性脑病精神障碍意外坠楼身亡.结论 明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和现场调查评价分析是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重度中毒诊断的前提和依据;早期正确诊治及精心护理是病人良好预后和防止意外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启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1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口服缬沙坦80~160 mg/d,观察组71例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同时联合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改善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8%)、显效率(60.56%)显著高于对照组(91.42%、44.29%)(均P<0.05).结论 缬沙坦是临床理想的降压药物,联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9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半结肠病变16例,右半结肠病变8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型、分期情况.结果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以上,右半结肠癌主要以腹痛为主,左半结肠癌以大便带血临床特征为主,大体分型以溃疡型为主,右半结肠多是中低分化腺癌,而左半结肠癌为高分化腺癌,临床分期比较均匀.结论 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分化更差、侵袭和转移能力更强、恶性度更高,临床上应注意对结肠癌的筛查和诊断.
作者:叶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6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各30例.结果 治疗Ⅱ组生活质量评分及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治疗Ⅰ组(x2 =2.46、3.81、2.94、2.42、6.93,3.60、2.12、4.28,均P<0.0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6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明显,为临床上更加有效的治疗复发宫颈癌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作者: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与外固定相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56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18个月,平均(10.1±5.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2.8% (26/28),患腕创伤性关节炎2例.对照组优良率为57.1%,患腕创伤性关节炎4例.两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2.086,均P<0.05).结论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捷;王林;李中正;雷生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因素和及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早产儿NEC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23例,胎盘早剥6例,胎膜早破11例,出生窒息10例,生后感染28例,其中治愈37例,好转10例,死亡3例,外科干预4例.结论 减少早产,防止肠道缺血、缺氧,控制感染,母乳喂养,可预防早产儿NEC发生.早期诊治NEC,必要时外科手干预可改善预后.
作者:金月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4例(94颗)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时间段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内封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封药治疗次数、窦道闭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根充率情况.结果 封药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痊愈43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根充率为79.6%;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14,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根充率为42.5%.两组封药2周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封药2周后的根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封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窦道闭合平均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氢氧化钙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使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原因.瑞舒伐他汀在降低血脂同时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1-2].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是否能够影响ACS患者血浆MMP-2和MMP-9的表达,并因此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从而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
作者:蔡美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机制是农药进入机体后抑制了体内胆碱酯酶的化学活性,使大量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并与胆碱能受体结合而扰乱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除此之外,农药还可直接与胆碱能受体作用[1].长托宁作为新型抗胆碱药,它对胆碱能受体M受体亚型具有选择性,与常见的抗胆碱药阿托品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少、有效剂量小、解毒作用强、持续作用时间长等优越性.我院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长托宁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晓钧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0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胃癌组(年龄≤40岁)40例和老年胃癌组(年龄≥60岁)60例.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肿瘤位置均以L区居多,两组胃癌进展期患者Borrmann3型居多,但是无明显差异,青年组临床TNM分期主要以Ⅲb、Ⅳ期居多,老年组则以Ⅱ、Ⅲa期居多,青年组腹膜转移比例较高,老年组肝转移比例较高.结论 青年胃癌患者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老年胃癌患者,应尽早对青年胃癌患者进行诊断,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作者:张利新;吕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在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大面积脑梗死是其中较为危急的疾病之一[1],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较迅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正是由于疾病情况较为危急而得到愈来愈多专家的关注.笔者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
作者:徐守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150例老年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5),给予氯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n=75)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均1次/d,早晨8:00口服,连续观察24周,监测血压、心率(HR)和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A/E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EH,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而且可逆转EH引起的LVH,改善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作者:丁小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9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9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普通导管增生(UDH) 20例,导管上皮内瘤变(DIN) 1A 16例、18 15例、1C 14例,DIN2 17例、DIN 38例.随着DIN级别的增高,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逐渐明显.结论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分类主要根据细胞核的间变程度,同时考虑病变大小、有无微灶钙化、坏死、组织结构和免疫表型等,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标准明确,比较容易掌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对临床预后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必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与脉络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 (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 (P< 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SCr、BUN、mAlb、DBP和SBP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氯沙坦钾与脉络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血压和肾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狄君斐;郑道国;王国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效果.方法 分析30例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采取左甲状腺素治疗.结果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nT3)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8.31、8.03,均P<0.05).结论 根据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临床特点,把握好左旋甲状腺素用量对于提高妊娠结局质量,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绍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术式特点,并探讨应用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8例,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于术前、术后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析,并于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经B超检查后,所选患者前列腺质量46~215 g;手术操作时间30~180 min,平均(63.5±41.0) min.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23.1±1.2)分,术后3个月(7.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大尿流率(7.6±1.8) ml/s,术后3个月(19.4±3.4)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症状缓解明显,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王慧;刘红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情况.方法 分析12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治疗Ⅰ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60例和治疗Ⅱ组(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组)60例.结果 治疗Ⅰ组手术时间长于治疗Ⅱ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治疗Ⅱ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均低于治疗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江江;翁责茗;张建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予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结果 随访14~55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获优20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5.7%.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稳定的力学结构,固定牢固稳定、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陆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于任何年龄,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1)肛垫下移学说即:在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由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若弹性回缩作用减弱,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2)静脉曲张学说,即为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充血有关[1].因此在我国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定义:痔是肛垫下移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液瘀滞形成的局部团块[2].临床上根据痔与齿状线的关系,又分为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中内痔又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那么在治疗上已不再是缝痔必治的观念,而只是对有症状的内痔进行治疗,其目的不是所谓消除痔的根治而是消除其症状,不同类型的痔的治疗方法不同,Ⅰ度内痔仅用药物治疗,Ⅱ度及较小的Ⅲ度内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针对Ⅲ度Ⅳ度及Ⅵ内痔为主要的混合痔,其传统的分法,主要是内扎外剥,因创伤大,渗血多,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术后易致肛门狭窄,现已逐渐被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所代替,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由意大利学者于1998年首次报道.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推广,2000年6月开始的国内迅速开展[3-4].2009年我们开展至今已治疗4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良传;司先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研究旨在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及其受体在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肺部肿瘤的发生、进一步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防治肺癌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肖龙;王健;曲惠青;周晓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和对照组(50例,采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为80.7%、不良反应发生率27.1%,对照组完全控制率78.0%,不良反应发生率54.7%;两组完全控制率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21,P<0.05).结论 奥卡西平与传统药物相比抗癫痫疗效相当,但是奥卡西平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逄迎春;杨燕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表达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30例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ER、PR均高于微浸润癌,Ki67在微浸润癌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均P<0.05);P53在微浸润癌表达稍高于导管内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内癌粉刺型比例和并发坏死率均高于微浸润癌(均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进展为微浸润癌可能与细胞核分级和坏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ER、PR、P53和Ki67异常变化关系密切,其中Ki67增高可以作为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的敏感标志.
作者:胡洁;王天科;熊冠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妊娠结局.方法 人选先兆流产并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绒毛膜下出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入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先兆流产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保胎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妊娠时年龄、住院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29.7±4.1)岁、(27.9±10.3)d、(17.4 ±7.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4±3.7)岁、(23.8 ±9.6)d、(13.2 ±7.2)d(均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75.0%、(3.27±0.61)kg,与对照的58.3%、(2.89 ±0.47) 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多见年龄较大的孕产妇,可对患者妊娠结局造成严重的影响.
作者:王秀萍;方春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核心能力训练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规范化培训的社区护士35人实施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训练,分析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培训前后全科医生和指导老师对规范化培训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和规范化培训护士对核心能力知识掌握自评满意情况.结果 培训后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全科医生和指导老师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明显优于培训前.培训后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也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 <0.05).结论 通过有目的、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可使规范化培训护士合格、迅速的胜任社区护理工作岗位,巩固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作者:罗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对急救室救治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循证护理组40例.结果 循证护理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t=3.80、7.64、11.76,均P<0.05),循证护理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工作差错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x2 =7.79、10.53、13.33,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王鹏;秦美丽;李美琴;吴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一年后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一年后随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对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倩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与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抗抑郁及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其心理、生理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作者:慎惠勤;项瑛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消化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于术后的切口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72%(36/50),乙级愈合26% (13/50),丙级愈合2% (1/50),切口感染2%;对照组甲级愈合52%(26/50),乙级愈合36% (18/50),丙级愈合12% (6/50),切口感染12%.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切口愈合,并能够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菊珍;沈玲珠;何斐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dermatitis exfoliativa rleollatorum)又名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简写SSSS).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嗜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71型)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引起[1].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成人罕见.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年2月收治1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通过合理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对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例)进行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等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上述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t =4.02、4.11、3.85、3.81;4.95、5.02、4.51、4.56,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曹文娟;陈家骏;吴美丽;郑红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提高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并实施肠内营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注重营养液输注的速度温度和量以防止腹泻,抬高床头30~45°、定时抽取胃液监测胃液残量防止误吸,定时冲营养管预防堵管;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院ICU收治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38.13%,观察组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莫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疾病,是遗传与环境双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细胞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方面涉及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同时,环境因子变异广,缺乏清晰的遗传模型,并存在典型的遗传异质性,由于这些原因,发现和确定易感基因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扫描和分析复杂疾病的遗传因素成为可能.2009年为止,几个新的糖尿病相关基因位点已经鉴定,随着后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更多相关基因还将被继续发现.现就TIDM相关的多种基因的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崔照琼;张彦;李艳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服务项目付费制(Fee for Service,FFS)[1-2]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并作为主要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它曾经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在现有国情下已显落后.1诊断相关分组在国外实施中的特点与不足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转归、合并症与并发症等因素把患者分为若干组,分别对每一组的不同级别决定应该给予医院相应补偿,按所制定的标准向医院一次性支付[3].DRGs的特点是:(1)提升内部管理需求,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2)对称医疗信息,抑制诱导消费,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合作.(3)降低管理成本,对诊疗过程及费用不需要逐项审核.
作者:王晓玥;伍春燕;宋秋;罗婷;王晓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以下简称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高生活压力等.2007年我国城市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及构成中,第一位是恶性肿瘤占28.53%,其次是心脑血管病34.4%,呼吸系统疾病13.10%等.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明显变化,各种慢性病所导致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慢性病及相关因素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陈学杰;黄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调整,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增加了多种专业,这不仅适应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单一的医学高等学校开设了与医学相关的非医学专业,特别是拓展了医学相关学科专业,如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
作者:周海胜;潘莉莉;周胤;冯睿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