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
目的 探讨未育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现状,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方法 在深圳市福田下沙社区收集未生育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共508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置器前对未育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曾用避孕方法、选择IUD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未婚组<20岁的置器妇女占26.9%,已婚组仅为0.4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曾用避孕方法中,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仍是为常用的避孕方法,在此次选用IUD而不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原因中,未婚组以配偶不愿使用避孕套为首要原因,占46.9%,而已婚组占17.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紧急避孕药的使用中,45.9%的未婚妇女使用过紧急避孕药,而在已婚妇女组中,仅25.9%的妇女曾使用过.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未婚未育妇女初次性生活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年龄较晚,选择避孕方法依从于男性是此类人群选择IUD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晓慧;杜天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5年4月12日下午,旅顺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人民医院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的疫情,接报后,我中心立即对该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刘贤叶;王金玲;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相一致,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来进行改革.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必须建立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层次、多模式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我国要建立结构完备、功能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仅关系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彭静;曾庆华;张美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海南农垦是一个拥有92个国营农场近106万人口的大型国有企业,已婚妇女占近1/5.为了寻找做好垦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措施依据,探讨进一步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工作质量和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措施,现对海南农垦1996-2005年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德洲;黎春容;梁兰华;柴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自办酒席聚餐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厨师对酒席烹调环境和食品卫生要求的意识较为淡薄,群体性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田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农村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1.1 婚丧嫁娶婚丧嫁娶这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不免亲朋好友聚餐,家庭里本身只够几个人生活的锅碗瓢盆和相应的加工设施与突然增多的就餐人数不相适应,这就增加了中毒因素,尤其在农村此类中毒尤为突出.
作者:张爱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经办模式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模式: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经办、医疗保险中心经办、商业保险公司经办.
作者:王利燕;袁长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8月20-28日,温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溴苯腈急性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医院和该公司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孙乐民;章笑微;胡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疱疹性皮肤病,一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尤其于老年人多见,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此症虽不属于重症,但在躯体和精神上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作者:赵惠梅;王秉云;陈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惠州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与需求,提高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对服务的利用和可及性,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对惠州地区1 333名未婚流动人口进行生殖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未婚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水平低;普遍缺乏生殖保健服务,尤其是女性;工厂的生殖保健服务较其他行业好.结论 同性别、不同行业获得的生殖保健服务程度存在差异.
作者:江雪芳;赵庆国;李兵;田丰莲;蔡仁燕;袁东妹;陈慈磊;潘文静;刘敏;温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防治技能和生活质量.方法 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对在防治中心治疗的1 97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71例糖尿病患者中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优良率从教育前的10.81%提高到教育后的80.26%(P<0.05),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率从教育前的1.83%~23.43%提高到教育后的76.57%~98.17%(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东科;刘恒太;孙静邱;邱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妇幼保健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黑河市认真贯彻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并将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合并,即一套领导班子、两块牌子,技术力量统一安排,财政及设备资源共享,妇幼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两项工作统筹安排,避免了资源和人员的浪费,避免了工作互相争嘴和扯皮现象.
作者:谭畅;王淑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医疗污水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若不经过有效处理可能造成疫病扩散,并严重污染环境.
作者:葛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原因,为采取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择1 99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M,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HBsAg阳性原因.结果 徐州市1998-2004年间出生儿童的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0.80%、50.58%、0.65%、0.70%和0.15%.其中,16例HBsAg携带者中,13例抗-HBs、HBeAg同时阳性.母亲为HBsAg阳性的子女成为HBsAg阳性的危险性是阴性母亲子女的67.67倍.结论 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母婴阻断失败是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对策的研究.
作者:余加席;王保安;邱祥鹏;汤希志;胡传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近几年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3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水浸束缚应激后,肉眼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UI);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结果 1.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1 TXB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48.53±8.26)比阴性对照组(98.18±39.24)显著降低(P<0.01).1.2 6-K: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974.95±109.11)比阴性对照组(654.50±221.31)升高(P<0.01).1.3 U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36.1±36.49)比阴性对照组(69.00±33.27)明显降低(P<0.01).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除6-K外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通过舒张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量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肾上腺髓质对应激的反应;抑制由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
作者:许禄德;杜华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在3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预防措施和国家防治政策的知晓率以及对艾滋病感染者态度在干预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71.48%的调查对象看过展览,65.08%的人对这种教育形式持喜欢的态度,表明展览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传播形式.结论 此次以展览为主要措施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艾滋病知识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但学生的知晓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作者:常爱玲;赵红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各途径知识掌握的有效性,探讨针对农村急诊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信函问卷、实地测试等调查.结果 基层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掌握程度偏低,55.60%通过自学获得.专项培训的人员急诊知识掌握比较准确.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对急诊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症防治知识获得途径单一、掌握程度不高,需要强化实践性的急诊急症防治知识的学习.
作者:滕永军;王燕炯;杜婉丽;王金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方法 选自2004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儿50例为治疗组,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服用微生态制剂.同时对60例应用抗生素但未服用微生态制剂的患儿作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治疗组AAD的发病率为8%(4/50),对照组的发病率为46%(28/6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症状较轻.结论 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明显.
作者:焦志勤;张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