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关系

叶露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 居民健康, 第一道防线, 卫生组织, 社区医疗, 全科医生, 康复, 健康促进, 家庭, 工作目标, 工作范围, 服务内容, 保健, 一体化, 治疗, 人群, 群体, 个体, 定向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它以家庭为单位,以一定的社区人群为工作范围,以社区健康为工作目标,主要着眼于群体.同时又兼顾其个体和家庭,它的服务内容不仅局限于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某一方面,而且是以预防为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以及健康促进一体化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保护城市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韶钢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疗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疾病的不断攀升,引发一系列的第年医学问题,如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多、老年医学保健不足、缺乏日常照料等,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作者:郑宝瑜;谭建萍;梁燕云;邓燕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一起成人轮状病毒腹泻暴发的调查

    2000年4月27日-5月13日,彭泽县朝阳机械厂出现大量腹泻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证实是一起成人轮状病毒腹泻.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彭来;吴福应;夏继荣;徐爱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食源性疾病--健康教育的焦点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它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有食源性疾病或死于食源性疾病,这类疾病危及人类生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尤其是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各国公共卫生当局常常低估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及其造成的后果,仅在近几年才逐步提高认识,但仍然缺乏预防对策,尤其是经济负担重的那些国家.我们应该认识到疾病无国界,无论处在什么区域或者什么发展阶段,大部分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会出现.

    作者:李(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现代化工业市镇社区卫生发展模式研究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方法以医院为依托,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专业人才和资源,弹性化管理,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结果投入少、效果好,为企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节省卫生资源.结论以医院为依托,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专业人才和资源,弹性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当前企业卫生服务值得推广的模式.

    作者:郑宝瑜;温晖;李运文;谭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平均住院日分析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l99l-1999年17078例中年40~59岁住院患者的分析,以了解中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和住院服务需求,结果表明:中年住院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中循环系统疾病居第l位,占22.58%,前3位(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损伤和中毒)疾病构成占52.00%.

    作者:欧爱华;杨玲;许金培;朱敏玲;张小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的有效实施

    1在产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1.1改变传统观念,增长医学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和家属了解妊娠和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可是异常过程,应按照科学方法护理孕产妇.

    作者:邹健;袁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企业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

    为了解目前企业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四川省27家企业医院.结果表明企业医院目前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普遍欠佳,存在服务人员总体素质差、管理混乱、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分析结果为企业医院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丹萍;李宁秀;刘朝杰;汪凯;安燕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进展

    1实施背景1993年,国家决定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改革,采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一制度对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遏制浪费,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务院决定2000年全国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作者:陈子敏;彭晓明;陈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基本素质分析

    通过对江西省72所乡镇卫生院666名医生的调查,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基本素质,比较了不同卫生院医生素质的差别,提出了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生素质的政策建议.

    作者:王光荣;江明;童晓航;王元正;李道洲;韩忠武;龚幼龙;梅人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发展康复医学需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准入和日常质量监管

    1康复医学发展势在必行21世纪,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康复医学对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愈显突出.如对中老年人群的保健、残疾预防,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对伤病残人员的功能恢复和生理、心理、职业以及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整体能力提高,改善生存质量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代康复医学已与预防、保健、临床治疗并列成为现代医学4大组成部分,并渗透、贯穿于整个预防、保健、临床治疗过程.

    作者:陈强;郑洁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现状调查

    为了解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现状,我们对江苏省东台市所辖28所乡镇卫生院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显示:28.57%的有设施,3.57%的做到每两周处理1次污水,10.71%的记录正规齐全,无一所进行处理后效果检测;处理前污水监测均超标,处理后污水监测合格率为71.43%.对污水处理现状及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应从加强基金投入并减少处理费用、加强医政管理、保证按时正规运转处理、加强培训与监测等方面来使污水达标排放.

    作者:严国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湖北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0年回顾

    湖北省位于祖国的中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2省,西靠重庆,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

    作者:何绍斌;汪早立;杨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胸腔肿块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因受肋骨和肺内气体的影响,在胸腔内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在肋间胸壁、胸膜及与胸膜有接触的肺内肿块和纵隔肿块进行探查.我院近年来应用B型超声诊断胸腔肿块3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崔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95例巨大胎儿临床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对195例巨大胎儿(简称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近5年出生的195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与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194例正常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巨大儿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结论巨大儿是生长发育全面成熟且有生机活力的,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作者:周丽萍;刘玉兰;李宝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卫生职工中专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发生有效的方法.我们对卫生职工中专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形成与龋齿患病情况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永久;刘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关于印发《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母乳喂养对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按喂养方式不同把婴儿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记录其感染性疾病发生的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的保护是明显的.

    作者:黄永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专学生营养评价与干预措施

    膳食与营养在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合理的膳食不仅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而且还关系到人类智力的开发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膳食与营养更为重要.中专学生与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的是,他们基本上是吃学校食堂,因此学校食堂的膳食状况、学生的经济条件和营养意识都可以制约学生的膳食营养.

    作者:段亚平;刘福青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含量变化的研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体内纤溶系统的关键成分.对维持体内纤溶及凝血两个系统的平衡,防止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血清t-PA被肝脏摄取清除,某些肿瘤组织如肝癌、乳腺癌等能大量合成t-PA,因此,肝功严重损害或肝癌时血清t-PA含量可显著增高.为探讨肝硬化及肝癌与血清t-PA的关系,我们检测了30例肝硬化及15例原发型肝癌患者血清t-PA含量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华;张金花;李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两种B超估计胎儿体重方法的比较分析

    预先估计胎儿体重,对于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决定分娩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选择不同的参数、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准确性有明显差异.本文运用两种方法对500例我院分娩的孕产妇产前B超预测胎儿体重与产后新生儿实际体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求一种误差小、灵敏度高的预测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林黎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