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阳市23万人上消化道肿瘤普查

王跃进;应洪琰;陈永忠

关键词:丹阳市, 上消化道肿瘤, 防治工作, 肿瘤普查, 慢性非传染病, 经济发达地区, 长江中下游, 组织措施, 乡镇工业, 土地面积, 食道肿瘤, 普查方法, 民营经济, 国营农场, 发病情况, 成功实践, 病理确诊, 癌前病变, 性疾病, 县级市
摘要:丹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南部,土地面积1 059平方公里,人口89.33万,有23个镇、1个国营农场和1个开发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受上海、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乡镇工业和民营经济较发达.近年来,肿瘤的发病明显增多,其中尤以上消化道肿瘤为多,为了掌握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情况,做好早期防治工作,2003年4月至8月,在全市开展了首次上消化道肿瘤普查工作.由于普查方法简单可行,组织措施到位,完成了近23万人,病理确诊的胃和食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733人.普查的成功实践,对我国农村肿瘤及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全国慢病防治示范社区太仓模式在苏州市的发展情况

    目的:了解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一太仓模式在苏州市的发展情况.方法:回顾总结太仓示范点的工作进程、实践经验和苏州市的推广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结果:①完成了社区诊断报告;查出了主要的卫生问题;发现了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了环境支持系统.②制定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规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目标与任务;实施了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运行了慢病监测系统.③形成了一整套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经验一太仓模式;编制出版了64万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结论: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带动了苏州市全市的慢病防治工作,达到了示范的作用.

    作者:顾秀英;胡一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再论食品卫生行政处罚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公布、实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条款未作相应改变.由于对食品卫生行政处罚的执行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执法实践中严重影响了强制执行效力,继而影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威摄作用.

    作者:陈雄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宁海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及防制对策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但当饮水不良或受到污染时,可引起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霍乱等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为了解宁海县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历时三年对全县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开展了调查.

    作者:王平;王莉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永嘉县餐饮业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永嘉县餐饮业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1.1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据调查,永嘉县瓯北镇和乌牛镇镇城区共有餐饮经营店4 500家(包括企事业、单位食堂),其中大(经营面积>500m2)、中(经营面积在200~500m2)规模300家,占6.6%;小规模(经营面积<200m2)有4 200家,占93.4%,这些小规模餐饮店分布大街小巷、工业区等.

    作者:胡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探讨

    1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状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无论是种植、养殖、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和生命安全的案件不断发生:山西违规陈醋事件、平遥假牛肉事件、金华火腿用敌敌畏浸泡事件、毛发水制造酱油事件、天津蓟县病死猪肉事件…….据一项统计,1998年~2001年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即多达50多万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和谋取暴利而忽略产品质量,有的使用廉价原料,有的违反规定使用禁用品喂养家禽、家畜.表面上消费者从商品价格的下降中受益,可实际上这是以健康为代价的.近年来,这一态势并未好转,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恶性食品安全案件不时发生,使人民群众对于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安全性产生了疑虑,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了群众对食品市场和负有执法责任的政府执法部门的信任.虽然我国在1995年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但是当时颁布的标准低,和现在国际上制定的一些标准相比差距还很大.如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 439条农药残留标准.我国的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不与国际接轨,也影响了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

    作者:张文涛;赵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广西计划免疫工作的四大瓶颈及其应对策略与措施

    1制约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四大瓶颈1.1部分县长仍然漠视计划免疫工作调查显示,2%的县政府领导缺席全区计划免疫工作会议;32%的分管县长半年未过问计免工作一次;仅39.29%的县在近一次的强化免疫活动中得到地方财政专项经费;县级冷链经费投入年均每人仅为0.063元,达不到人均0.10元以上的要求,21.43%的县连续三年没有冷链经费投入.疾控人员工资差额拨款的县达50%以上,拨付率仅73.4%;22%疾控机构预算外收入上缴后未予返还.都说明部分县长仍然漠视计划免疫工作,没有当作一项政府行为来看待.

    作者:卓家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哈尔滨铁路地区六年医院消毒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哈铁地区医院消毒情况,对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促进铁路卫生系统消毒质量的提高.方法:监测采样、检测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判定标准按卫生部87卫防字第49号文及GB15982-1995中规定进行.结果:各项检查合格率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6年间合格率在85%以上.结论: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制度是搞好消毒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曲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二审败诉的思考

    近年来,卫生行政处罚的诉讼案例逐渐增多,特别是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引起的诉讼屡见报道.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法制建设的加强,人们意识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卫生执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2002年7月某市慈吉中学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案,经法院二审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对案件处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案情及庭审要点进行讨论.

    作者:童利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论餐饮业基础卫生设施配备与管理

    目的:论证现今我国餐饮业基础卫生设施配备问题,建议国家修订有关标准,为人民健康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呼吁形成饭前科学洗手的社会风气,以增加全民健康收益,增强我国餐饮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对国内餐饮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结果:餐饮业基础卫生设施的配备现状,严重扩大了疾病的水平性传播.结论:餐饮业饭前、便后洗手设施混用现象普遍,基础卫生设备配置、管理有待梳理规范,有必要对国家标准(GB16153-1996)进行修订.

    作者:王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纯化疫苗的稳定性试验

    将检定合格的连续三批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纯化疫苗(Vero细胞)2~8℃放置3、6、12、18、24、30月和37℃放置7、14、21、28天,对其稳定性进行系统试验.从疫苗的外观、pH值变化及疫苗免疫家兔后的中和抗体水平检验疫苗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者:杨世龙;叶琛;孙晓东;崔焰;蒋玉珍;王维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活跃、有创造力的因素,对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既可以使得食品色、香、味、形及组织结构俱佳,还能增加营养成分,防止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便于食品加工,便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手段日臻完善,人们开始更加注意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和卫生.

    作者:董淑琴;张绍勇;孙淼;马丽;张凤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粤垦区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粤垦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对垦区33间医院进行相关项目监测.结果:共检2 055份样本,合格率82.72%,其中局级医院合格率89.06%,场级医院合格率81.91%,厂级医院合格率80.92%.结论:垦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院消毒管理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郑洁;陈国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的思考和对策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是一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州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通过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疾病防治工作方面的成果,把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作者:宋晓红;李俊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组织胺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4年10月15日,在抚顺市某职工食堂就餐的人相继出现中毒症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判定这是一起食物中毒事故.

    作者:李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对加强碘盐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消除碘缺乏危害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在缺碘地区普及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已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一些碘盐加工企业加碘盐质量不稳定,市场上假碘盐、劣质盐不时出现,不少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采用非碘盐和劣质盐生产、加工副食品等.这些情况说明,加强对食盐市场的监管,始终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不能放松的工作.

    作者:杨学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析公共卫生预警系统

    公共卫生就是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极具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因而更具危害性.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预警系统,在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初期,作出预警,将灾害遏制在萌芽状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就公共卫生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建设方面做一番浅述.

    作者:管若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济发达地区基层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将防保科从医院分离,建立基层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机构,初步形成了基层预防保健网络.

    作者:谢显清;庄志平;林琳;沈振辉;刘移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建设学习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几点思考

    建设学习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实现预防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学习成为组织的一个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1.1知识是疾病预防控制力中基本的要素在所有疾病预防控制力的诸要素中,知识是基本的疾病预防控制要素,其它的疾病预防控制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装备,靠知识来更新.一切高新技术的形成和设备的更新都是知识创新的凝结.知识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力的独特要素,其基本特点:(1)具有无限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发明和创造出来;(2)具有快捷性,即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3)具有波及性,每一项新知识的诞生都可以惠及到人群的健康.不同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对知识的需求和依赖是不同的.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正在迈向以知识科技含量为根本的精神形态.疾病预防控制力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关键取决于疾病预防控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程度决定着疾病预防控制的发展速度和目标的实现.

    作者:俞文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东莞市管理区级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东莞市管理区级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状况,探讨管理区级集中式供水单位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及对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保存和检验;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规定进行卫生评价.结果:在抽检的99份出厂水中,全部项目合格的为68份,合格率仅为68.7%.讨论:监测结果表明管理区级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水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淑华;叶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的难点分析

    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的近二年以来,对改善生产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朝健康良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就在具体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

    作者:周承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