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HACCP系统控制食物中毒

周乃根

关键词:运用, 系统控制,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食品卫生安全, 卫生监督工作, 食源性疾病, 关键控制点, 危害分析, 实施方法, 活动期间, 饮食业, 原理, 目标, 措施
摘要:确保大型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目标,我们运用HACC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开展对饮食业中食物中毒的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控制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保证大型活动中的食品卫生安全.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防疫系统计量认证工作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卫生防疫系统的计量认证工作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随着计量法的宣传学习,提高认识,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卫生防疫站是否需要申请计量认证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湖北省卫生防疫系统计量认证工作于1991年10月全面起动,全省县级以上及在鄂大型企业的卫生防疫站共114个单位于1993年底全部通过了计量认证,并按法规要求,进行了复查换证.各级卫生防疫站自通过计量认证以来,在促进其检验质量、规范工作管理,增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明显.但在计量认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存在有理解、认识和概念上的差异.本文对近年来卫生防疫系统在开展计量认证工作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倪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乡镇食品卫生管理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遍布乡镇农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众多、规模小、分布广、分散不集中、不易管理,在生产经营存在着许多卫生问题,针对其卫生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困境.无论从经营者、卫生管理者或消费者权益角度来讲,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都是很重要的.现以德化县为例,就乡镇食品卫生管理可持续发展中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黄文成;林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施全员岗位聘用制改革不断增强单位的生机活力

    为了深化卫生防疫机构内部配套改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和符合卫生防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通州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关于深化卫生系统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2001年2月份,通州市站全面实施了以全员岗位聘用制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茅亚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对基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考

    卫生部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确立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各地遵照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

    作者:吕儒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卫生防疫活力

    1完善用人制度,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1.1科室优化组合,科主任公开竞聘按照效能统一的原则,对站内职能相近,工作量不足的科室进行精简合并,优化组合,由原来的10个科室撤并为8个.

    作者:孙曰快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论卫生行政双罚制度

    1卫生行政双罚制度及其特征卫生行政双罚制度是以单位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为前提,由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依照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惩治尚未构成犯罪的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员的一种制裁性法律制度.卫生行政双罚制度的法律特征是:

    作者:陈永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1世纪健康将遭遇挑战

    回顾20世纪,人类公共卫生领域谱写了空前壮丽的篇章.天花被消灭,脊髓灰质炎接近被消除,鼠疫、霍乱等一大批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被有效控制.服务于人群健康的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被认识,人们的食物、饮水卫生状况逐渐改善,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人均期望寿命也不断增加.然而,近年来,新传染病的出现与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慢性非传染病的大量涌现,人口老龄化、战乱、经济滞后、贫富不均等社会因素,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为新世纪的健康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赵红征;郭金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应用Microsoft Excel处理常规免疫报表

    计划免疫日常工作中,每月都有报表需要汇总、统计.按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一个有40个乡镇的县卫生防疫站汇总月报工作需2个工作日,而且容易出错.目前各地卫生防疫站虽然基本上配备了电脑,但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软件成本高、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本人自1999年开始使用Microsoft Excel处理常规免疫报表.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改的几点建议

    1公共场所的种类和经营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颖场所如保健按摩、保龄球馆、台球厅、网吧等场所应运而生,这些场所具有围护结构,又为公众所用,符合公共场所的概念,但是不在《条例》限定的范围内.服务项目愈来愈多,如洗脚、扦脚、按摩等,但《条例》中没有这类内容及有关要求.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新建浴室必须取消池浴,但目前的冲浪浴、药物浴是否属禁建的范围呢?上述提到的场所、种类和经营项目超过了《条例》的限定,其所需卫生设施也无标准,根据《条例》规定无法律依据需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如从保护消费者健康出发,就应该实施卫生监督,但不办理卫生许可证又如何监督呢?这都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者:张鑫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旌阳区痰涂片检查结核菌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痰涂片结核杆菌检查在发现传染源、确定化疗方案、考核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质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实验室的痰检情况和当地结核病控制工作水平.我们在项目开展到收尾年的几年时间中,多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痰涂片质控,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实验室痰菌检出的正确率,现将1997年~2000年的痰涂片质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对地市级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本文就地市级两个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两个热点问题提出思考,与大家商榷. 1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降低内耗,避免职能的丧失卫生监督离不开卫生监测(卫生技术服务)的支撑,不论机构如何改变,监督、监测两大职能在卫生监督实施过程中都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国家财力不足,短期内对卫生监测进行全额投入尚无可能,监测这-卫生技术服务职能的实施实行有偿服务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作者:解华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界定‘违法所得'之我见

    《食品卫生法》法律责任一章中,有一个‘违法所得'的概念,涉及6条法律条文,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违法所得'的界定在我们卫生行政执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中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未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界定,实际操作中显得比较混乱,我在这里对这个问题作一下探讨.

    作者:邵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00年成都市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状况调查

    切实地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2000年我们对成都市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隔离效果的现场监测及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丽;颜代英;黄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标准化合格率在食品抽检中的应用

    1资料来源及数据处理原始数据主要来自1995~2000年玉门市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监测报表和总结,这些报表和总结反映了自1995年以来连续监测的8类食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8种食品按不同年份和食品类别分别计算合格率和标准化合格率.不同年份的标准化合格率以每类食品各年份监测件数为构成比,各类食品的总标准化合格率以每年总监测件数为标准构成比.

    作者:陈兴文;张矿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关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立法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198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1年卫生部又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有法可依,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们在日常监督监测工作中发现,有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以下是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作者:裴建茹;刘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5~2000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反映计划免疫工作状况的重要信息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市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使其较客观地反映全市计免工作现状,本文就1995~2000年间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爱民;涂莉;顾惠龙;彭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浅谈改革中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主要问题和挑战1.1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已上升为死亡顺位的第一、二位[1].据全区疾病监测资料显示,广西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6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1991年上升了64.35%,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30.51%,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居民,约占总死亡数的8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自治区居民的主要死因.目前,疾病控制工作正面临着以控制各种传染病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和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双重挑战.

    作者:陆庆林;耿文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由一起食物中毒案引发的思考

    本文就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过程,思考建立大型聚餐活动的餐检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并对食品卫生法第39条第3款的规定,进行探讨.

    作者:金勇;王惠佳;白俊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技术创新与疾病控制

    技术创新是疾病控制中关键的问题,也是推进预防保健事业不断进取的永恒主题.在新世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时期,其新异之处不仅在于公共卫生知识周期和对预防保健的跟进程度大不相同,更重要的在于把技术创新直接作为疾病控制的对象,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疾病控制长盛不衰的动力.

    作者:俞文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试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义务技术支持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全国已正式拉开帷幕,全面进入运作阶段.改革是手段,而强化卫生监督、保障各项卫生防病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才是其基本目的和出发点.

    作者:王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