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2名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行为特征研究

陈官芝;李洋;王丽欣;张北川;李秀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高危性行为
摘要:男男性行为者(MSM)作为HIV侵袭的高危人群,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重点监测对象之一.WHO近强调≥50岁者HIV感染率正逐年攀升[1].本研究通过对≥50岁与19~49岁的MSM进行对比,以期了解≥50岁的MSM人群行为学特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已知和未知自身感染状况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阳性者性行为特征分析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与其多性伴、高频次的无保护性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选择北京地区,分别对HIV阳性告知前的MSM和已知自身感染HIV阳性MSM两组群体开展了横断面调查,比较其性行为特征的差异,为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提供依据.

    作者:王硕;福燕;马小燕;许娟;张洪波;吴尊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浙江省46对夫妻双方感染艾滋病毒者中病毒株亚型及传播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夫妻双方艾滋病毒(HIV)感染病毒株亚型特征和夫妻间传播关系.方法 以浙江省艾滋病疫情报告中双方均感染HIV的夫妻为研究对象,基因序列分析结合个案危险行为史分析,采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区,分析亚型特征、夫妻间基因距离,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夫妻间传播关系.结果 获得46对夫妻(92例)的样本检测结果,其中39例CRF01_AE、10例CRF07_BC、18例CRF08_BC、18例B、5例C、2例CRF02_AG六种亚型,分别占42.4%、10.9%、19.6%、19.6%、5.4%和2.2%.夫妻双方亚型一致的为44对(95.7%).经系统树分析,41对夫妻序列中,33对(80.5%)提示有夫妻间直接传播关系,其中CRF01_AE、CRF08_BC和CRF02_AG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感染后经婚内性行为传播,B亚型和CRF07_BC主要为经血传播感染后经婚内性行为传播.结论 浙江省夫妻双方感染HIV的病毒株亚型呈现多样性,CRF01_AE是主要类型.一方高危行为感染后经婚内性传播是夫妻人群感染的主要模式.

    作者:潘晓红;张佳峰;姚亚萍;徐云;杨介者;郭志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河南省B群与D群志贺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对比研究

    作为菌痢的病原体,B群和D群点贺菌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河南省自2003年就未再监测到A群或C群志贺菌株.

    作者:黄丽莉;张锦;李孟磊;茹维平;赵嘉咏;罗琦;李军;夏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国2005-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5-2008年全国监测资料,描述近几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5-2008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哨点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56 077例,死亡692例,病死率1.23%;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平稳下降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发病例数多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河北和浙江,4年间7省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78.61%.全国每年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高发病月份;病例男女性比为3.13:1,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各监测点发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各监测点优势鼠种分布、鼠密度及带病毒率相对稳定,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宿主动物.病原学监测发现近几年汉坦病毒基因变异不大.结论 全国HFRS疫情总体呈现持续平稳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些年各地采取疫苗接种和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项目的 实施,疫情可呈现进一步下降的态势;但受某些因素影响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有些疫区也在不断演变,甚至出现新疫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作者:王芹;周航;韩仰欢;王晓芳;王世文;殷文武;李群;许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国中部地区经不安全采供血感染艾滋病毒的自然病程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经不安全采供血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发病、死亡自然病程.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上蔡县既往有偿献血员较为集巾的7个村庄中明确诊断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或疑似AIDS死亡者,收集其发病、死亡及治疗等信息.观察终点为2008年3月31日.用乘积积限法计算艾滋病潜伏期和生存时间,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进行调整分析.结果 2569例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其中疑似AIDS死亡者483例.快速进展者200例(7.8%),长期不进展者337例(13.1%).AIDS潜伏期为8.5~8.9年,发病率为11.7~12.0例/100人年;HIV生存时间8.8~10.7年,死亡率为6.9~8.3例/100人年;AIDS生存时间为1.2~2.0年,死亡率为34.9~51.5例/100人年.结论 通过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调整,获得相对可靠的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的AIDS潜伏期、AIDS生存时间和HIV生存时间,分别为8.8年、1.2年和9.8年.

    作者:李东民;王璐;高省;王哲;崔兆麟;宋鲁平;何文生;王水旺;陈长宽;汪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甘肃省2008年未修复唇腭裂患者检出率分析

    目的 调查甘肃省未修复唇腭裂患者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方法 甘肃省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系统的各级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在2008年1-12月利用人口普查网络系统筛查甘肃省境内所有未修复唇腭裂患者,采用统一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和唇腭裂分型等信息.结果 2008年甘肃省未修复唇腭裂患者共4675例,总检出率为1.84/万,男性(2.11/万)高于女性(1.43/万);低年龄组(4.86万)高于中年龄组(0.97/万)和高年龄组(0.68/万),其中,新生儿患者的检出率为13.5/万;农村(2.23/万)高于城市(0.62/万);贫困县(2.19/万)高于非贫困县(1.35/万).各地区相比,以白银市未修复唇腭裂的检出率(2.7/万)高,金昌市(0.7/万)低.结论 未修复唇腭裂对甘肃省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尤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影响较大.

    作者:舒正;杨祖耀;孟若谷;詹思延;代表微笑列车甘肃省唇腭裂修复示范省项目协作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湖南省株洲市2005——2008年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对2005--2008年株洲市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监测对象为流感样病例,且具有急起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体征,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

    作者:吕媛;李萍;易银沙;童金英;袁炳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仿真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街道社区传播

    采用可视化仿真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在不同人口密度街道、社区的传播进行模拟仿真,探寻传播规律和特点,为采取合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将全部人群按易感-感染-移出(SIR)模型划分为易感人群、感染人群和免疫人群,人群的年龄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设置,个体依据网络随机接触模型进行接触与运动,致死率与感染方式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学描述进行设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率与社区街道人口密度有密切关系,疫情前期人口感染率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密度在50人/hm2以上的社区持续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概率较大;对照组试验表明,在社区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结论 :人口密度、是否接种疫苗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洪;田怀玉;赵暕;李亚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计划接种季节性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情况调查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医务人员作为特殊人群[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国将医务人员指定为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2],为此,2009年8月我们对北京市东城区医务人员对计划接种季节性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徐伟;翟力军;崔德军;王涛;华伟玉;王青海;李洪军;李彦丽;李馥程;张丽杰;孙美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腰围指标是重要的疾病风险预测工具

    已有大量肯定的科学证据证实,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相关.而与此关联的指标如腰围、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的研究,探讨了这些指标对于疾病危险的预测力,提出这些指标与体重指数(BMI)同时应用可以增强对疾病的预测力,且腰围、WHtR可能是独立于BMI以外很强的预测指标.

    作者:陈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山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世代交替研究

    目的 探索自然生态环境下山区钉螺的世代交替情况.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选择四川省普格县境内的一块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随机抽样查螺,并观察钉螺交配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钉螺体型指标,经压螺鉴定死活后分框计数,随机抽样解剖钉螺确定性别构成.绘制活螺密度、钉螺体型均值、性别构成和交配对数的时间分布图,成螺和幼螺的时间分布图.结果 全年均有活螺存在,其密度呈现高和低的波动变化.三种体型均值表现出一致的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动态更替现象.幼螺全年存在,幼螺所占的比例从5月开始持续上升,在10月超过成螺成为优势螺.成幼螺存在循环往复的新老交替过程.钉螺各月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年4-6月钉螺交配对数较多,为其主要的繁衍期.结论 山区钉螺幼螺全年存在,除10月外的其他各月,成螺均为优势螺.山区钉螺存在一个循环往复的世代交替过程,该过程从5月开始,于10月完成,钉螺种群呈现动态平衡.

    作者:李源培;王海银;周艺彪;依火伍力;刘刚明;姜庆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010年塔吉克斯坦暴发脊髓灰质炎:病例输入的危险性和对欧洲区脊髓灰质炎监测的影响

    [导读:2010年4月23日WHO确认塔吉克斯坦从7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血清1型(WPVI).从2009年12月开始,塔吉克斯坦就有多个地区发生脊灰聚集性病例,到4月28日,共从171例报告病例中分离出32株脊灰野病毒.大多数病例与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病毒有关.该次暴发表明,脊灰野病毒输入无脊灰地区的高危性仍然存在.]

    作者:田炳均;童文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对北京某院校指征病例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1.对象与方法:选择与本起传播链相关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为调查病例.

    作者:李增德;张伟龙;杨君;许凌峰;亓立安;浮飞翔;侯文俊;李震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因型填补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型填补(genotype imputation)是指依据已分型位点的基因型对数据缺失位点或未分型位点进行基因型预测的方法.

    作者:莫兴波;顾东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利用回归模型估计流感相关死亡研究进展

    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会产生巨大的疾病负担,其导致的死亡负担远远高于实际登记的流感死亡,这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流感通常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从症状、体征很难与其他呼吸道疾病鉴别诊断,而目前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作者:陈鑫;冯录召;张强;余宏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国长途汽车司机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控制长途汽车司机高危性行为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光盘版(1978-2009)、CNKI(1980-2009)、VIP(1989-2009)以及MEDLINE (1950-2009)数据库发表的中国长途汽车司机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文献,筛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或包括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空白对照试验.参考Newcastle-Ottawa scale,结合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特点评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研究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1)知识指标1:纳入7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指标1高于干预前(RD=0.15,95%CI:0.04~0.26).(2)知识指标2:纳入10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指标2高于干预前(RD=0.24,95%CI:0.17~0.30).(3)行为指标:纳入6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行为指标高于干预前(RD=0.15,95%CI:0.10~0.19).结论 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提高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水平、促进其采取保护性性行为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彦;栾荣生;李佳圆;刘起勇;王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国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研究

    目的 根据儿童不同腰围水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研究中同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的适宜界值点.方法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从全国汇总的65 898名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及其相关代谢指征数据,探索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腰围佳界值点.结果 儿童青少年腰围值小于第75百分位数(P75)时,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血压升高率、血糖升高率、血脂异常率随腰围变化趋势不明显,当腰围大于P75后,上述指标逐渐增加,从P90开始,增加趋势明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趋势相反.ROC曲线结果表明,预测血压增加的腰围佳界值点为P75;预测至少两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佳界值点为P90.与腰围低于P75,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在腰围处于P75~P90者中至少聚集两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增加了1倍,腰围大于P90者中该比例则增加了5倍.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层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率仍然随腰围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建议将中国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年龄别性别P7,和P90作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开始增加和明显增加的界值点.

    作者:马冠生;季成叶;马军;米杰;宋银子;熊丰;严卫丽;胡小琪;李艳平;杜松明;房红芸;蒋竞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一起因非法采供血引起丙型肝炎病毒群体感染的回顾性调查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本研究对贵州省平塘县某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采供血,1人百余次卖血致使83人感染HCV事件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刘三都;程明亮;贾继东;邓开盛;杨京;吴君;林开颜;谢勇;莫元慧;穆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澳大利亚双生子登记系统概述

    双生子研究是遗传流行病学复杂疾病研究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同卵双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生子平均有50%相同的基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疾病或性状的一致性,来确定其是否受遗传的作用,以及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相对大小.

    作者:高文静;李立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重肥胖儿童的脂代谢异常与INSIG2基因的关联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超重肥胖和脂代谢与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儿童进行身体测量及血脂、INSIG2基因rs13428113多态性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rs13428113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49.3%.比较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重组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肱三头肌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高于TT/TC基因型携带者;在肥胖组中CC携带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TT/TC携带者(P<0.05).结论 INSIG2基因rs13428113多态性与超重肥胖儿童的脂代谢异常有关,可能加重肥胖、血脂异常程度.

    作者:王海俊;张衡;张伋;王燕;马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