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理州8月龄至5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

何左;易寿生;李鸿钧;赵桂芬;丁丽琨;陈冉

关键词:乙肝疫苗, 儿童, 接种率, 免疫效果
摘要:目的 了解大理州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8月龄至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3年共调查儿童6 668人,乙肝疫苗接种率99.7%,首针及时接种率89.7%(其中住院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90.7%,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仅50.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6%.随年龄增长HB-sAb阳性率呈下降趋势,8~17月龄组阳性率92.0%,4~5岁组降至49.0%;HBsAb阳性率随免疫次数增加呈升高趋势(0剂次阳性率33.3%、接种3剂次达73.9%).结论 大理州8月龄至5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较高,但首针及时接种率不够理想,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建议≥4岁儿童条件许可时可加强免疫.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州市2016年3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福州市2016年3起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暴发疫情分布等特征.结果 福州市2016年累计报告诺如病毒胃肠炎事件3起,涉及267例,平均罹患率7.0%.经实验室检测其中1起为诺如病毒GI.6感染,另2起为GII.2型.结论 福州市存在至少两个基因亚型诺如病毒同时传播,及时处置可有效降低罹患率,阻断疫情蔓延.

    作者:陈敏红;贾海梅;王镜泉;纪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起由布利丹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为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标准,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可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并检测样品18份,部分样品检测出布利丹沙门菌(肛拭子7份、三明治1份、加工原料沙拉酱1份).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判断是一起由布利丹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杨兴斌;李文珍;陈凯琦;叶招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妇幼保健院14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提取风险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用不良反应严重度分级评分标准,对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 442例数据进行严重度评分与分析.结果 严重度指数排名前3位:药物类别分别为抗肿瘤药物(2.63)、激素及有关药物(1.59)和抗感染药物(1.53);抗感染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2.40)、注射用美罗培南(2.40)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2.11);给药途径分别为皮下注射(2.71)、静脉滴注(2.36)和肌肉注射(1.85).结论 针对特殊的妇儿类患者群体,应重点关注肠道外给药的抗肿瘤药物、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王凌嵩;陈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泉州市2008-2015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

    目的 掌握泉州市肺结核流行病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泉州市2008-2015年结核病报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泉州市2008-2015年共登记肺结核39 366例,登记率从2008年的73.65/10万降至2015年的51.5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病例性别比2.8∶1,男性患病率较高;3~5月为报告病例高峰;25~54岁的占比多(55.5%);农民占53.1%,其次是工人和民工.新涂阳、复治涂阳及涂阴病人的治愈率分别是89.3%、72.2%和85.2%.结论 泉州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已获显效,但仍面临考验.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多关注涂阴和复洽涂阳病人,提高治愈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治规划实施质量,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何品;黄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苦瓜提取物降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苦瓜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四氧嘧啶建立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连续灌胃33 d后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成功.高剂量组大鼠2h血糖值、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低于模型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苦瓜提取物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作者:钟礼云;林蔚;林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长沙市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动物性食品及流动早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不同季度、不同采样环节的样品进行采集及检测.结果 2015年长沙市共采集动物性食品及流动早餐样品104批次,食源性致病菌阳性37批次,阳性率35.6%;开展食源性致病菌检测577项,检出阳性41株,检出率7.1%;检出率较高的为副溶血性弧菌58.3%(14/24)和蜡样芽胞杆菌28.6%(8/28);食品原料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成品,散装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长沙市动物性食品及流动早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的卫生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林斌;周银柱;朱彩明;陈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漳州市2016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漳州市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漳州市11个县市区27家哨点医院收集的所有由食品或疑似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就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6年漳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 945例,其中男1 339例(45.5%),女1 606例(54.5%).<5岁组(16.0%)与25~34岁组(19.1%)病例占比较多.病例职业以农民占比高(34.9%),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可疑暴露食品动物性占44.5%、植物性食品占35.3%.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78.3%).结论 漳州市食源性疾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控平台,提高预警和防控能力.

    作者:洪舒萍;魏鹏;陈锦钟;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南平市1997-2016年甲肝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南平市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平市1997-2016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 南平市1997-2016年共报告甲肝2 727例,发病率4.7/10万,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县区间以建阳区(8.2/10万)、政和县(7.8/10万)和顺昌县(6.0/10万)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6.7/10万)高于女性(2.7/10万);发病率高峰为25~29岁组(8.9/10万)和30~34岁组(8.0/10万);职业以农民多(44.2%).结论 南平市甲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存在地区差异,男性、25~34岁组和农民发病率较高.应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做好防病知识宣教工作,以利于控制甲肝疫情.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肛周尖锐湿疣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皮肤性病分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肛周尖锐湿疣患者中,随机抽取144例纳入研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高频电刀烧灼治疗组(A组)、光动力治疗组(B组)、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组(C组),各组均48例.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A组93.8%、B组89.6%、C组93.8%;复发率:A组60.4%、B组37.5%、C组27.1%,复发疣体数A组10.2个、B组6.5个、C组2.6个,平均复发间隔时间A组9.9 d、B组24.8 d、C组41.9 d;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4.2%,B组47.9%,C组14.6%.结论 肛周尖锐湿疣用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疗效与其他两组相似,但复发率低、复发疣体数少、平均复发间隔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立真;胡荔红;张子平;林品珍;向妞;郑其乐;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福建省疾控机构2015年人力资源分析

    目的 了解2015年福建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控基本信息系统获取资料,描述2015年来福建省疾控机构(CDC)在岗人员构成,并与国家建议标准、建设标准及2010年比较.结果 全省2015年各级CDC编制4 552人,在岗4 651人,平均40.7岁,以大学本科为主(42.6%),职称以初、中级职称为主(62.1%),专业化程度高,以预防医学和医学专业背景为主(64.9%).结论 福建省疾控系统人员编制总量不足,部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加快高级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稳定队伍,以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作者:赵晓东;叶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

    目的 通过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了解学生因病缺课及传染病报告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昌市红谷滩新区2013-2014学年中小学及幼儿园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4学年共监测中小学及幼儿园46所,监测学生36 569人.全学年学生因病缺课共1 697人次,因病缺课率4.6%;因病缺课率男生(4.9%)高于女生(4.3%);幼儿园学生(9.5%)高于中小学生(3.2%);平均缺课0.90 d;缺课疾病前5位分别为普通感冒(78.7%)、手足口病(6.7%)、水痘(3.2%)、胃肠道疾病(3.1%)和意外伤害(2.9%);因传染病缺课主要为手足口病(49.7%)、水痘(24.0%)和流感(20.5%);因病缺课高峰出现在12月(15.7%)及3月(13.0%)、4月(12.6%);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701条,均得到有效处置.结论 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对学校防控传染病起重要作用,是防控传染病的前期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戚京城;涂志斌;万刚凤;罗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就诊者HIV检测结果

    目的 分析福建省某综合性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4-2016年就诊者HIV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就诊者122 191人,HIV初筛阳性率1.7‰;确认实验(自愿)阳性92例,自愿确认检测阳性率70.2%(92/131);孕产期妇女和出入境人员阳性率较低.确认的92例中,年龄主要为20~49岁(83.7%);男性占比(80.4%)较高;婚姻状况以已婚多见(60.9%);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初中为主(68.5%);无固定职业者为主(25.0%).结论 该三甲医院3年来就诊者HIV初筛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HIV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邢丽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福建省不同种类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浸出率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茶叶中的稀土浸出率.方法 采用直接定量法系统考察茶叶在不同浸提条件下稀土元素的浸出率.结果 普洱茶(粉末状)、大红袍(卷曲形)、铁观音(卷曲形)3种茶叶中稀土氧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溶入茶汤中,总浸出率11.0%~20.8%;茶样前3泡的浸出率占总浸出率的50%以上;随浸提时间延长、温度升高,稀土氧化物浸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大浸出率低于12.0%.结论 稀土氧化物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陆秋艳;傅武胜;张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宁化县2010-2015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布与预测

    目的 分析福建省宁化县手足口病(HFMD)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预测其发病数.方法 收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中宁化县2010-2015年HFMD个案,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空间地图、SaTScan 9.4.3软件时空扫描,并用R 3.3.1软件预测发病数.结果 宁化县2010-2015年共报告HFMD 2 350例,死亡1例,平均发病率107.98/10万;2014年发病率高(240.16/10万).时空扫描显示,大可能聚集区覆盖3个乡镇(翠江、城郊和城南),聚集日期为3月下旬;佳预测模型为SARIMA(4,1,1)(0,1,1)12.回顾性预测显示,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百误差(MAPE)分别为32.2%、15.5%和49.6%;预测2016年1~12月HFMD病例数的RMSE为65.1%,有两个高峰.结论 宁化县翠江、城郊和城南等地2010-2015年HFMD发病呈现聚集分布,泉上、湖村、翠江等地为高发区.应重视并结合定量预测预警,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降低HFMD暴发风险.

    作者:范盛郁;祝寒松;洪荣涛;黄文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两种蜂胶产品大鼠喂养试验结果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两种蜂胶产品对大鼠喂养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种蜂胶产品组A、B和对照组(大豆油).各组均按产品推荐量100倍设计剂量,按5 mL/kg体重容积灌胃,连续喂养并观察30 d后,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处死后解剖,取肝,脾,肾,睾丸测脏体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0 d喂养试验中,各组大鼠大体发育情况良好,活动、进食和排便均未见异常.不同蜂胶产品组雌雄大鼠体重、体重增量、总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组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蜂胶组部分血常规、血生化项目组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中存在差异,但均在对照值范围内.结论 两种蜂胶产品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具有毒理学安全性.

    作者:赵康涛;宁娟;林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厦门市重症恙虫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重症恙虫病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其严重程度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厦门市2012-2015年6家医疗机构报告的恙虫病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报告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厦门市2012-2015年共报告恙虫病264例,其中重症64例(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淋巴细胞≥40%、血小板计数<100×109/L及白蛋白<3.0 g/dL,是重症恙虫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和积极治疗恙虫病并发症,可降低重症恙虫病病死率.

    作者:郭志南;林勇;苏成豪;陈国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关系的调查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多层多阶段系统抽样法,调查鲤城社区老年学校学员的既往病史、测量体质指数,同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共调查410人,其超重/肥胖率为32.9%(135/410),超重/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也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老年人的超重/肥胖与慢性病的患病率有关,防控超重/肥胖是老年人健康干预的重点.

    作者:张臻平;洪文治;王银才;庄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福建省部分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及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流动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建筑及其他6大行业的就业流动人口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18岁流动人口1 504人,糖尿病患病率8.3%(男10.8%,女5.1%),标化患病率10.6%(男13.2%,女6.3%);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大专文化者、从事社会服务与建筑业者患病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建省就业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在流动人口,特别是男性、大龄、高文化水平和脑力劳动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早期筛查、控制血压和调整血脂等干预措施,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

    作者:方欣;钟文玲;陈铁晖;黄少芬;林修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仙游县居民胃癌死亡率与饮用水污染的关系

    目的 分析仙游县居民胃癌死亡率与其居民饮用水污染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仙游县消化道恶性肿瘤死因调查资料和县CDC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并采样对水体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分散式供水中,高发区总硬度、氟化物、氨氮和砷较高,氯化物较低,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集中式供水中,超标率高的是砷.分散式供水胃癌高发区水质项目总超标率(8.7%)高于低发区(5.9%);集中式供水胃癌高发区水质项目总超标率(17.6%)也高于低发区(12.4%).结论 仙游县胃癌的高死亡率可能与饮用水水质污染有关.

    作者:高婷;颜伟;吴传城;陈昱;林仲;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福州市城区2014-2016年二次供水水质分析

    目的 掌握福州市城区二次供水水质状况,为维护水质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在福州市4个主城区随机抽取二次供水单位为监测点,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和检测.结果 2014-2013年共采水样382份,总合格率91.4%,各年度、各城区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枯水期合格率(94.8%)高于丰水期(88.5%).共检测水质指标12 606项次,超标率0.36%,以微生物指标超标率高(3.2%),消毒剂指标超标率0.5%,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率0.1%,毒理学指标未见超标.结论 福州市城区二次供水的水质总体正常,各年份和各城区水质差别不大,但丰水期水质比枯水期稍差,应加强监测与应对.

    作者:张秋;林馨;林振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