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监护室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曾淑贤

关键词:神经内科, 监护室,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发病率, 危险, 气管切开, 内科急症, 留置胃管, 呼吸功能, 辅助呼吸, 呼吸机, 导尿管, 瘫痪, 昏迷
摘要: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多为神经内科急症患者,因瘫痪、昏迷需留置胃管和导尿管,由于呼吸功能下降,需行气管切开,甚至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老年患者占很大的比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态流行病学概念

    医学在21世纪已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并未减弱,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新发现传染病又开始袭击人类.这种威胁迫使流行病学重新思考自己固有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疾病模式的矛盾,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来应对21世纪人类健康的敌人[1].

    作者:周红霞;仇小强;张志勇;黄腾;甘文烨;曾小云;谢志春;Giraudoux P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关注肾综合征出血热职业暴露的危害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职业暴露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与大白鼠等实验动物接触的人员,从事HFRS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灭鼠的人员,饲养、销售、运送野鼠和大白鼠等实验动物的人员.

    作者:张之伦;解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失能调整寿命年与人力资本法结合估计间接经济负担的研究

    目的 介绍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与人力资本法结合估计间接经济负担的方法.方法 按照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中计算DALY的方法,以年龄组分别计算出DALY,再利用DALY与人力资本法结合的方法中推荐的生产力权重加权求和.结果 首先在计算DALY中,固定取值均参照GBD,惟一的主观指标是失能评估,在GBD中,要求8~12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团,采用人数交换法和时间交换法评估失能,显然这样的方法在大多数研究中均无法实现.采用稍加修改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ADL)量表,按照GBD中失能的理解重新赋值后计算出失能权重;其次,依据国民生产总值(GNP)及不同年龄组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中赋予的不同生产力权重,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组的间接经济负担,后相加求得总人口的间接经济负担.结论 DALY与人力资本法结合的方法估算间接经济负担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方法,但其中DALY的计算较困难.

    作者:龙泳;刘学东;段利平;卢娟;闫永平;张磊;胡继新;黄久仪;徐德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7~18岁人群体重指数分类标准比较

    目的 探讨使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建立并比较乌鲁木齐市7~18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9146人,绘制两民族7~18岁青少年年龄别、性别BMI百分位曲线,确定18岁时分别通过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成年人超重、肥胖标准的特殊百分位数曲线,由此获得两民族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界值标准.结果 18岁时通过25及30 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4.46和P99.58,维族女生为P92.44和P99.64,汉族男生为P85.05和P97.26,汉族女生为P90.92和P99.03;通过24及28 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0.54和P98.86,维族女生为P86.96和P98.77,汉族男生为P78.98和P94.72,汉族女生为P86.15和P97.56.结论 BMI分布具有民族特异性;对维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检时建议参考使用该研究标准.

    作者:戴江红;严卫丽;姚华;薛茜;郑玉建;杨晓燕;崔君;马达;肖虎;白玉;吉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2002-2006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鼻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 对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病毒(HR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近年来鼻病毒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流行规律.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3292份,应用针对HRV14 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标本中HRV.结果 3292份标本中HRV总阳性检出为507份,占本组检测标本的15.4%(507/3292),其中门诊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16.7%,住院患儿为14.5%;HRV阳性检出率在咽炎患儿中达到50.0%(8/16),在急性支气管炎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为17.5%(14/80),其他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患儿中也有较高的HRV阳性检出率;在以血液系统疾病等为第一诊断,合并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中HRV检测阳性率为26.4%(14/53).H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中,2003年的检出高峰在9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2.6%;2004年检出率高的是2月份(阳性检出率为24.2%),但与其他年度相比,阳性率略低;2005年的检出高峰在2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5.3%;2006年的检出高峰在3月份,阳性检出率为31.3%.在HRV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年龄≤1岁的占44.8%,其次为~2岁(15.4%)、~3岁(12.4%)年龄组的患儿.结论 HRV不仅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患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易于并发呼吸道鼻病毒感染.HRV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并全年均可发生.随年龄增长,HR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是HRV的易感人群.

    作者:赵林清;钱渊;朱汝南;邓洁;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市2005年18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方法 于2005年9-10月份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8岁以上16 658名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高血压分别为29.1%、49.3%、42.3%和10.6%,糖尿病分别为8.8%、56.7%、50.0%和15.0%,血脂异常分别为33.2%、31.1%、13.0%和4.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2.9%;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8.1‰和18.4‰.除糖尿病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都是郊区县人群高于城区.18~50岁人群上述慢性病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的患病水平逐渐赶上甚至超过男性.结论 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调查资料,郊区人群患病水平已超过市区人群.应根据新的流行特点,调整和加强北京市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作者:张普洪;焦淑芳;周滢;李刚;时颖;李红;任振勇;吴凡;姜勇;郭秀花;刘泽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2004-2006年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洗液临床标本3330份,进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同时提取标本中病毒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位于hMPV M基因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 从3330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110份hMPV阳性标本,阳性率3.3%.hMPV感染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其中<1岁年龄组患儿占46.4%(51/110),1~岁年龄组患儿占11.8%(13/110),2~5岁年龄组患儿占33.6%(37/110),>5岁年龄组患儿占8.2%(9/110).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肺炎占的比例大,为44.5%(49/110);其次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2.7%,25/110);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占10.9%(12/110),其中诊断支气管炎占7.3%(8/110).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几乎每个月份(除2005年5月和6月)都检出hMPV感染的阳性标本,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而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hMP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行,于2006年4月为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7.1%.110例hMPV感染的临床标本中有6份标本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hMPV和同期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高峰没有重叠.结论 hMPV是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感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

    作者:朱汝南;钱渊;赵林清;邓洁;王芳;孙宇;廖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91例门诊就诊成年癫痫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291名门诊就诊成年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癫痫门诊就诊的癫痫患者,用成年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中文版对符合调查标准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和评价.结果 生存质量得分为(56.46±16.58)分;生存质量各项目得分分别为:发作担忧(45.01±25.25)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56.12±16.37)分、感情幸福(59.35±19.56)分、认知功能(58.58±22.41)分、精力和疲劳(59.12±18.98)分、药物作用(40.45±24.44)分、社会功能(53.00±26.3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是否存在自我报告药物副作用以及不同服药情况患者生存质量不同(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存在自我报告药物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P<0.05).结论 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低;药物副作用、服药情况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癫痫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永;刘民;丁成云;赵永青;李志梅;戴建平;梁万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79例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18例急性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诺如病毒抗原,同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经检测的318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共79份,阳性检出率为24.8%(79/318).其中有48例在10-12月份检出,占阳性标本的60.8%(48/79).2岁以内患儿占91.2%.有16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经统计学分析,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组与单纯诺如病毒感染组在发热的严重程度上有差异,但是在腹泻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有14例是以其他疾病住院,分别于住院1-11 d出现腹泻.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之一,也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

    作者:邓莉;贾立英;陈冬梅;张又;钱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起细菌性痢疾流行后伤寒、甲型副伤寒混合暴发的调查

    贵州省某市第二中学2004年8月下旬主要在住校学生中发生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9月在学生中再次出现聚集性发热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混合暴发.

    作者:姚光海;游旅;许世文;童亦兵;王定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河南省2000-2005年人狂犬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为了解河南省2000-2005年人狂犬病流行情况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2005年采集的犬脑组织做病原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郝宗宇;张永振;孙建伟;熊成龙;张彦平;王海峰;张爱梅;李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山西省2000-2004年住院川崎病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相继有病例报道,我国部分省市也做了KD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李俊;李亚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麻风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其多个患者家庭内传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特定地区和时期内采用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析(MLVA)对麻风菌基因分型,以评价麻风病传播链.方法 从云南省丘北县2002-2006年收集的患者皮损中提取麻风菌DNA,采用AC9、6-7,GTA9,AT17,AC8a,AT15,AT18七个VNTR位点的MLVA基因分型,观察不同基因型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开展传播链的研究.结果 (1)系统发育树分析揭示:依据GTA9等位基因型的变化,可分为GTA9位点为9,11-13,15-26,>26的A、B、C、D和E菌株.A菌株的GTA9等位基因型均为9,命名为A株.A株聚集分布在该县的北部,B株聚集分布在西北部,但C、D和E菌株基因型多变,散在分布.(2)该县北、西北部的5个高发家庭内的菌株为相同的A株.同一高发家庭内的患者,其菌株VNTR基因型一致或相似,但其他高发家庭之间的菌株基因型不相同.(3)在总菌株中,A菌株占有较高比例,且地理分布聚集,近期仍在传播.结论 无论从家庭内或较小区域内收集菌株的分型结果显示,VNTR基因分型适合麻风菌分型和短传播链的研究.优势菌株或聚集株均为高发家系中发现的,因此推测高发家系可能作为乡村中的麻风菌的疫源和传染源.但需要较长时期证实A菌株是否为优势株.

    作者:刘健;王峥;温艳;田秀君;陈小华;李桓英;翁小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型肠道病毒EV75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人类肠道病毒(HEV)由80多个血清型组成,分为5个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和肠道病毒A~D组.对肠道病毒进行鉴定的金标准是用敏感的细胞系培养和分离病毒,继而用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进行鉴定.

    作者:田炳均;吴燕;张东华;何丽芳;丁峥嵘;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青海省贵德县2004-2006年大骨节病监测

    青海省贵德县东沟乡(新建坪、斜马浪、高红崖)3村是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1982年定为大骨节病病区,同年人群投服亚硒酸钠、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药物,进行连续4年的综合防治,于1984年改水,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范围.现将该监测点2004-2006年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萍;李强;赵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上海市1990-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 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报告发病率为0.15/10万~451.57/10万;1993年上海市发生风疹大流行,是风疹发病高的年份,共报告风疹病例58 104例,1998年是风疹发病的低年份,共报告19例;1990-1994年(疫苗使用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00/10万,在疫苗使用前,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即以5~9岁和10~14岁年龄组为主.1995年开始在上海市大规模使用风疹联合疫苗(MMR)后,全市MMR接种率达85%以上.风疹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年报告风疹发病数除1995年外均<100例,风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苗使用后,风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有所改变,0~4岁发病年龄构成增加,占总发病数的21.00%,且发病年龄有逐年后移趋势,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31 62%,1995-2006年25~29岁年龄组和30~34岁年龄组风疹发病率均高于疫苗使用前(除1993年)相同年龄组的发病率.结论 上海市风疹发病年龄后移.

    作者:胡家瑜;陶黎纳;沈洁;王于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预后.方法 选择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病例370例,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预后指数(PI),Cox模型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的检验采用对数累积风险函数图法.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8.3%和76.5%;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进入结直肠癌预后的Cox模型,并满足PH假定,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不同PI值分组,组间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1);以PI值中位数作为基准,随机选取PI=3.0的个体,该个体相对于基准的预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1%、6.8%和3.5%.结论 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Cox模型的人选因素有必要进行PH假定的检验;利用预后Cox模型和PI值可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作者:柳巍;聂绍发;陈继贵;黄甜;何晶晶;刘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株产H2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鉴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国内外的检验方法中均把产H2S的可疑Lm判为非Lm.

    作者:陈伟伟;叶长芸;张守印;张巧姬;洪锦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传播潜在危险性综合评价

    目的 了解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潜在危险性.方法 选择12个村的HIV感染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献血(浆)员比例、艾滋病知识、性乱行为发生情况和既往病例报告数等7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RSR)对各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专家评价,HIV感染率权重系数高(0 28),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权重系数低(0.09);RSR综合评价结果为:01和02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03、05、09、10和12号村属于中等,04、06、07、08和11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低.结论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不同,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作者:高建华;汪宁;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张玉良;贾望谦;徐翠玲;郑锡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1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5个纬度对湖北省随州市181例艾滋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79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描述,用Epi Data双人录入数据,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体质量下降、皮疹、真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39%、85.00%、84.62%、81.89%、82.86%、66.07%和45.45%.用药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3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06/ml(65×106/ml~824×106/ml),上升129×106/ml.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94×106/ml(102×106/ml~750×106/ml).用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停药者中死亡人数14例,病死率29 79%;未停药者死亡人数3例,病死率2.24%.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提高临床依从性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许奕华;廖巧红;王重建;刘建平;向浩;冉鹏;何卫华;张晓东;金小舟;聂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