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欣
目的:探讨搜风化痰法在治疗结节性痒疹中的重要性.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阐释风痰集聚与结节性痒疹的关联.提出结节性痒疹的治疗除了除湿解毒、行气活血外应不忘搜风化痰.
作者:王维丽;韦长林;马莹莹;王江潮;高子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特别对中、老年人.目前,尚无资料证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总患病率有下降趋势,而且,随着人类老龄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渐呈上升趋势,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1]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识与知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等,常见的还是运动障碍—偏瘫.
作者:马政涛;林喆;王来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和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和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治愈率为58.18%(32/55)、总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率为30.91%(17/55)、总有效率为72.73%(40/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治疗慢性鼻窦炎优于西药抗生素治疗,并且其为中成药,产生的副作用较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散结方治疗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病例纳入观察对象,予中药消肿散结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一周为一疗程.结果:痊愈(触诊及B超检查均无肿大淋巴结)19例,显效((触诊淋巴结明显缩小,质软,无压痛,B超可见0.8 CM以内肿大淋巴结)11例,未见无效病例.结论: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作者:杨春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包括心理、肥胖、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文献报道,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将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刘平;程少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从肝脾论治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诊断标准,选取30例经行头痛患者,服用自拟方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愈率为76.7%,好转率为13.3%,总有效率为90%.结论:应用自拟方从肝脾论治经行头痛,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夏文斋;王东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比例可高达23.2%.随着现代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脾胃虚寒型CAG尤为多见.临床上,中医以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为原则,参苓运脾汤为主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变化,配伍温中、制酸、安神等药物,常能起到好转或治愈的效果.
作者:党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西黄丸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药物浓度高,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盖慧荣;宋霆婷;宋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气候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老年疾病中尤为明显.其病机复杂、病情反复,其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痰火伏肺”与COPD的关系,首次提出“痰火伏肺”所致COPD的季节相关性,阐述其相关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宋宏姝;雷鸣;万维海;梁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高血压的病变.研究表明,约50%以上的SLE患者有肾损害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为100%.[1]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则可进入肾衰竭期.故针对狼疮肾炎患者应积极控制蛋白尿,延缓疾病进展.笔者导师通过中药内服联合环磷酰胺、口服强的松等,以补肾固涩法为主线贯穿疾病治疗终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WHO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1],2008年全球新发现胰腺癌病例278 684例,发病率为3.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由于其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疗效欠佳,因此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术仍是有可能根治的方法,但是由于早期诊断率较低,因此综合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包括化疗、放射治疗、中医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袁星星;王炳予;张雅丽;刘传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小儿鼾症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危害儿童,困扰家长的一个较大问题.周师认为小儿鼾症之难治,原其病因复杂,多种疾病均可引发,因此临床治疗不可单纯依靠手术解决,应审证求因,采取综合方法治疗,既解决打鼾,又不损伤小儿的正常生理功能,才是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殿一;张良;武峙璇;周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龙葵鲜药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和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制备龙葵鲜药水煎液1g/ml,体外培养CNE-1细胞,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5、10、30、50、80mg/ml的龙葵鲜药水煎液,即为不同浓度的龙葵鲜药水煎液干预组,对照组不加药;采用MTS法分别观察龙葵鲜药水煎液作用CNE-1细胞24h、48h和72h后的抑制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药物对CNE-1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结果:5、10、30、50、80mg/ml龙葵鲜药水煎液对CNE-1细胞增殖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证实了龙葵鲜药水煎液在体外有效抑制CNE-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CNE-1的凋亡和坏死,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徐俊鸿;高卓维;黄景彬;仇志坤;伍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新诊断超高血糖,是指糖尿病诊断时间小于1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空腹血糖≥11 mmol/L(参照2013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标准). 消渴病传统多认为阴虚内热为基本病机,治疗或以阴虚为主,或以燥热为主,但在具体临床诊疗中,在消渴病早期,患者因各种因素,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及过食肥甘致郁结化热,症见口干口苦,心烦喜饮,多食易饥,眠差易怒,便秘尿赤等临床症状,呈现出一派火热炽盛之象.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发挥中医中药在消渴早期治疗中的优势,提出“消渴早期当从火断”及“截断糖毒致损”的理论,运用甘寒清热、祛瘀泄毒作为消渴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临床消渴早期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姜振全;岳仁宋;鲁金;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小儿肺炎恢复期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宫淑琴主任医师临证多从肝脾着手,重在调理肝脾,调气理肺,化痰止咳.临床多采用自拟止咳汤加减治疗小儿恢复期咳嗽,临床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
作者:刘凯;宫淑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难以治愈,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往往预后不良,患者老年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肺部感染较为严重,经过中西医结合系统诊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在此作简短介绍.
作者:胡向洁;张兴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膜性肾病(MN)是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病势缠绵难愈.中医临床上,各医家多从八纲、脏腑辨证来认识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等的差异,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法百家争鸣、各具特色、尚不统一.本文通过电子检索2001-2015年相关研究文献,对膜性肾病之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加以总结,目的在于为中医治疗膜性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但需指出的是,对于膜性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医辩治膜性肾病的确切效果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华荣祥;张史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蛇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0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外用蛇黄膏,每天一次,对照组每日外用他扎罗汀,每日一次.连续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蛇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琴;郭顺;吉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颈性耳鸣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应用.方法:对从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从现代研究角度分析颈性耳鸣的病因病机,从穴位和治疗部位的选取说明治病机理,从与药物等其他常规方法的比较突显针灸治疗颈性耳鸣的优势.结果针灸及结合其他方法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耳鸣比治疗耳鸣的常规疗法更具优势.结论:针灸及结合其他方法的综合疗法可能通过作用于穴位和根本病位而有效改善颈部血供或刺激神经改变异常的神经传导而消除或减缓颈性耳鸣的症状,但其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失代偿的治疗情况还有待于研究.
作者:陈飞宇;徐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茯苓导水汤出自《医宗金鉴》,原方由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砂仁、苏叶、陈皮各等分组成,理气行滞、利水除湿,原为主治气机郁滞、水湿停聚所致妊娠水肿胀满,喘而难卧之方.张老在临证时加入党参、麦冬和紫苏、海藻以增扶正、理气之功.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槟榔、木香、海藻、紫苏理气.水与气同出一源,气顺则水行,气滞则水停,以肿为主者治在水.本方在益气健脾扶助脾胃的基础上,用理气利水之剂,消补合用,故奏效甚佳.
作者:刘春光;迟继铭;于梅;王君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