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斋;王东梅
茯苓导水汤出自《医宗金鉴》,原方由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砂仁、苏叶、陈皮各等分组成,理气行滞、利水除湿,原为主治气机郁滞、水湿停聚所致妊娠水肿胀满,喘而难卧之方.张老在临证时加入党参、麦冬和紫苏、海藻以增扶正、理气之功.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槟榔、木香、海藻、紫苏理气.水与气同出一源,气顺则水行,气滞则水停,以肿为主者治在水.本方在益气健脾扶助脾胃的基础上,用理气利水之剂,消补合用,故奏效甚佳.
作者:刘春光;迟继铭;于梅;王君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药有效成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作用包括了清除自由基、抑制钙超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损伤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作用增强心肌细胞抗损伤能力,促进机体生成具有保护心肌作用的物质,改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通过查询近年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干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明显的多种中药组分以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概况.本文就中药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郝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西黄丸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药物浓度高,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盖慧荣;宋霆婷;宋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颈性耳鸣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应用.方法:对从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从现代研究角度分析颈性耳鸣的病因病机,从穴位和治疗部位的选取说明治病机理,从与药物等其他常规方法的比较突显针灸治疗颈性耳鸣的优势.结果针灸及结合其他方法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耳鸣比治疗耳鸣的常规疗法更具优势.结论:针灸及结合其他方法的综合疗法可能通过作用于穴位和根本病位而有效改善颈部血供或刺激神经改变异常的神经传导而消除或减缓颈性耳鸣的症状,但其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失代偿的治疗情况还有待于研究.
作者:陈飞宇;徐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比例可高达23.2%.随着现代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脾胃虚寒型CAG尤为多见.临床上,中医以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为原则,参苓运脾汤为主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变化,配伍温中、制酸、安神等药物,常能起到好转或治愈的效果.
作者:党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WHO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1],2008年全球新发现胰腺癌病例278 684例,发病率为3.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由于其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疗效欠佳,因此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术仍是有可能根治的方法,但是由于早期诊断率较低,因此综合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包括化疗、放射治疗、中医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袁星星;王炳予;张雅丽;刘传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气候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老年疾病中尤为明显.其病机复杂、病情反复,其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痰火伏肺”与COPD的关系,首次提出“痰火伏肺”所致COPD的季节相关性,阐述其相关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宋宏姝;雷鸣;万维海;梁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郁证与阳气亏虚的机理相关关系,以及郁证用阳性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总结.提出:郁证从阳论治有临床显著疗效,有现代实验研究理论支持,总结得郁证从阳论治是临床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继续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韩乐园;王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灵汤冲剂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机理.方法:对76例白癜风患者接受白灵汤冲剂治疗前及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白灵汤冲剂治疗后IL-10水平有显著改善.并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白灵汤冲剂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L-10水平起着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马莹莹;吴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并发症状较多,复发率较高,对于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生活影响较大,必须正确认真对待.目的:通过对胆结石的研究,揭示疾病规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文通过从中医理论、临床处方、验案评述的角度对胆结石进行研究.结果:胆结石的病因可分为外邪入侵,饮食损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本病以肝胆失疏、脾失健运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为标.结论:综合运用清利湿热,利胆排石,疏肝健脾,理气止痛等方法治疗本病可取得疗效.
作者:张晓彤;李玲玲;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月经期女性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针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历史悠久,疗效肯定.而三阴交是针灸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穴位之一,现将其源流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霞;杨雪艳;景苗苗;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新诊断超高血糖,是指糖尿病诊断时间小于1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空腹血糖≥11 mmol/L(参照2013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标准). 消渴病传统多认为阴虚内热为基本病机,治疗或以阴虚为主,或以燥热为主,但在具体临床诊疗中,在消渴病早期,患者因各种因素,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及过食肥甘致郁结化热,症见口干口苦,心烦喜饮,多食易饥,眠差易怒,便秘尿赤等临床症状,呈现出一派火热炽盛之象.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发挥中医中药在消渴早期治疗中的优势,提出“消渴早期当从火断”及“截断糖毒致损”的理论,运用甘寒清热、祛瘀泄毒作为消渴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临床消渴早期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姜振全;岳仁宋;鲁金;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健忘”自古以来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及释义,历代医家对“健忘”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关“健忘”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是百家争鸣.鉴于此,为了明确其源流,在查阅大量医书古籍、名人著作以及网络资源后,在前人原有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出有关“健忘”的产生、发展以及当前治疗现状.同时,总结出医家学派的治疗心法,为当代“健忘”的治疗提供有力条件.
作者:姜德友;韩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散结方治疗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病例纳入观察对象,予中药消肿散结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一周为一疗程.结果:痊愈(触诊及B超检查均无肿大淋巴结)19例,显效((触诊淋巴结明显缩小,质软,无压痛,B超可见0.8 CM以内肿大淋巴结)11例,未见无效病例.结论: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作者:杨春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脾胃疾病的发生多与湿邪或湿热之邪困阻中焦存在密切关系.藿朴夏苓汤为清热解表化湿之良方,临床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脾胃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春霞;徐伟;李荣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终发展至尿毒症.张佩青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载,应用参芪地黄汤、甘露饮、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此病,疗效显著.
作者:金春花;于梅;李淑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定时发热病人临床较少见,现举一所见定时发热验案,初因误辩为阳虚发热诊治无效,后详辩为阴虚发热诊治痊愈收功.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应该深明阳虚发热与阴虚发热之机理,抓住其主要临床表现,对症处方用药.1 病案患者腾某,男,71岁,2014年12月因“定时发热1周”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自19:00左右开始,至21:00左右身热自退,发热期间自测体温波动在37.5℃~38.5℃,并且1周来发热俱呈上述时间规律.患者诉期间曾自行服用治感冒药后(具体不详),发热症状无缓解.
作者:郑奇瑞;岳仁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难以治愈,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往往预后不良,患者老年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肺部感染较为严重,经过中西医结合系统诊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在此作简短介绍.
作者:胡向洁;张兴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无明确发病机制,目前中医、西医治疗各有一定疗效,本文试对中医、西医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现状作一综述,以便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杨红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认识,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从中医药辨证论治对调节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良性作用机制进行相关阐述.
作者:王正;周艳;杜亮;杨从敏;李柄佑;金荣疆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