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凌
药线,亦称药捻,是中医外科传统的外治剂型之一,系由不同的药物和辅料制备而成,主要治疗各种类型的瘘管和窦道,有化腐去管和排脓生肌的作用,是专用于治疗瘘管的特殊剂型,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痔漏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笔者对此简析如下:
作者:亓明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用西医强心、利尿,扩冠、抗感染,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以补气温阳养阴治其本,活血化瘀、清热祛痰、健脾除湿为治其标,标本兼治治疗心衰,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贾伟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五味子杲梗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理化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生药学研究,旨在为其药用提供科学根据.
作者:贾洪文;关亚会;才廷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观察门诊及住院病人68例,以常规西药配合人参芍药散,并根据兼证随证加减,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5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6%,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作者:任海军;罗梓萍;徐惠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根据现代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多从肝胃出发,将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与肝胃相关的文献加以综述.
作者:陆婷婷;徐进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状之一.疼痛可呈刺痛、胀痛、撕裂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可发挥多方面效应,在止痛的同时,往往对肿瘤本身还发挥抑制作用.中医药止痛可内服、外用,主要治法有清热、理气、散寒、祛湿、补虚、安神等等.
作者:赵永杰;金昌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伸筋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伸筋草乙醇提取物后,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茵酶含量.结果伸筋草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并有提高正常小鼠溶茵酶含量的趋势.结论:伸筋草乙醇提取物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作者:史之茂;韩玉生;李燕敏;周忠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这个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也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可想而知,因此针灸治疗该病有良好前景,但目前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我提出以下研究思路与同仁磋商:
作者:王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膝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病,膝关节的功能关系到屈伸、站立、负重、行走等多种活动,其结构复杂,易于遭受损伤.膝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蹲下及行走困难、活动不便;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很大痛苦,而一般治疗方法多不理想.笔者在门诊对68例膝关节病患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中药粉醋调外敷,TDP(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照射后进行推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建立了胃苓散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88~2.440μg(Chi-Square:27.44)和0.362~1.810μg(Chi-Square:36.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RSD=1.3%(n=5)和96.8%,RSD=1.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胃苓散中厚朴含量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冬梅;徐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认为通阳法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对阳气的通畅之于人体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在临床中,心系疾病的治疗对通阳法倚之较甚,运用时不离祛畅达阳气斡旋而除阴邪之意.
作者:马子霖;唐靖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娟;王玥莲;唐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8年门诊乳腺增生病例100例.均以中药赤芍、白芍、橘核、银花藤、天冬、夏枯草结合西药三苯氧胺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治愈率为30.9%,显效率为37%,有效率为21.8%,无效率为10.0%,其中肿块消失程度均经B超检查证实.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作者:刘学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痹痛丸质量控制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建立痹痛丸配制方法,采用显微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用于痹症患者治疗,设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临床观察100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本品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沈桂平;李广霞;何小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莲花清肝饮配合介入(TACE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术组和TACE术+中药莲花清肝饮组,观察治疗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TACE术组1、2年生存期分别为76%、40%,TACE术+中药莲花清肝饮组1、2年生存期分别为72%、64%,两组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莲花清肝饮结合TACE术对晚期肝癌可有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杨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全身、肠外表现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本文从中医辨证思维出发,将该病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寒热央杂、脾肾阳虚等4个常见证型进行了阐述.
作者:王伟;王道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法运动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急性眩晕给予西其汀静滴,缓解期给予按摩手法及中药辨证治疗,并指导功能锻炼.结果: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统计,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97.4%,4个月后总有效率91.2%.结论:手法运动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自伟;赵京涛;张顺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突发性耳聋是至今病因未明的一种疾病,临床各医家均有多种治疗方案,笔者查阅了近年大量资料,结合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在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及针药并治等方面进行一下综述.
作者:张永玲;董旭;冯丽媛;王东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药性能用以反映药物作用的若干性质的特性,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五个方面.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肱骨外侧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病情分别采取手法闭合复位肱骨外侧经皮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和小切口肱骨外侧克氏针交叉加压固定两种方法.结果:治疗20例,12~18周(平均16.5周)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参照Flyu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屈伸功能评价,优17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该方法在原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集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点,降低了术后肘内翻的发生率,大限度的避免尺神经损伤.
作者:赵忠磊;岳海振;齐尚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