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高志勇;庄辉

关键词: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调查, 中毒性休克, 感染性疾病, 猪链球菌, 中毒症状, 急性起病, 发生原因, 资阳市, 卫生部, 四川省, 实验室, 农业部, 脑膜炎, 爆发性, 中国, 诊断, 疫情, 血清, 头痛
摘要:2005年6月24日以来,我国四川省资阳市等地发生原因不明感染性疾病,患者以急性起病、高热、伴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和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7月25日中国卫生部、农业部发出联合通报,初步诊断此次爆发性疫情是由猪链球菌血清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引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描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探讨预防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及其指示指标.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存活病例为对照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高的人群是40~49岁年龄组(病死率29.73%),97.37%的死亡病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死亡病例发病至入院平均间隔为0 76天,平均病程为2.11天,病程进展较存活病例更快.死亡病例中皮肤瘀点(斑)(73.68%)、腹泻(50.0%)、呼吸困难(21.05%)、眼结膜充血(34.21%)等临床表现较存活病例常见,肝、肾功能损伤较存活病例严重.死亡病例的平均潜伏期、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存活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休克是减少猪链球菌感染死亡的关键,40岁以上病例是预防死亡的重点人群.对病例开展肝、肾功能指标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与结局.

    作者:祝小平;祖荣强;陈志海;刘学成;刘伦光;钟文君;王世文;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产瘫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发生产瘫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的程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八家医院在1988-2002年出生的31例产瘫患儿及其母亲的病历资料为病例组;按1:4配对,在同一个医院选择出生时间相差在1年以内,无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及其母亲作对照组,共124名.对病例与对照组的孕前、孕期、分娩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孕妇基本情况、分娩时情况和新生儿情况.对与产瘫相关联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12个因素与产瘫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瘫与手术分娩、器械辅助分娩、出生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MI)有关,其OR值分别为0.060、65 237、35 468、23.901;发生产瘫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依次是:产钳助产、巨大儿、孕前BMI过大(≥21),手术分娩是产瘫的保护因素.结论控制母亲孕前体重、降低巨大儿发生率,谨慎使用产钳,加强高危孕妇产程监护等是预防产瘫的综合措施.

    作者:高仕长;陈亮;孟炜;顾玉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06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 CagA、VacA和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83.4%,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郊区和城区高于山区(P<0.00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Hp菌株的感染率高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P<0.05);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Hp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以Ⅰ型Hp菌株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地区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张玫;汤哲;周英智;蔡玲;汤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风湿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汕头地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验证中国南、北方风湿痛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探讨风湿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ILAR-China)协作的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或COPCORD的程序,分别于1987、1992、1995和1999年对4个人群16岁以上成人共10 638人进行调查,收集分析有关风湿痛资料.结果4次调查风湿痛患病率分别为11.6%、12.5%、16.0%和19.8%.虽然十多年来风湿痛患病率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北京1987年ILAR-China调查的结果.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腰,其次为膝和颈;腰痛多见于农村居民,颈痛则多见于教师人群;无电梯的楼房居民膝痛患病率显著高于平房居民;本地区人群骨密度峰值高于包括北京在内的13省市;风湿痛患病率高的人群求医意识较强,但各人群残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汕头地区风湿痛患病率低于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纬度、性别、年龄、职业、人体功效学、营养、骨密度以及求医意识等,可能是风湿痛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曾庆馀;肖征宇;陈肃标;陈韧;林秋强;王庆文;黄少弼;谢素和;林昆;许敬才;张乃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118例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中导致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眩晕或平衡障碍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听前庭功能,颅脑、内耳及颈椎部位的X线摄像、CT或MRI,头颈部血管彩超、TCD或MRA等检查结果.结果在118例眩晕或平衡障碍老年患者中,周围性眩晕70例,中枢性眩晕29例,诊断不明19例.81%的患者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疾病.结论不同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的前庭病理改变是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主要病因;年龄的老化导致的前庭系统功能衰退、全身性疾病以及环境、心理等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患病情况.

    作者:黄魏宁;徐进;高波;周金梅;刘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浙江省某沿海城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疫情的病例对照研究

    浙江省是全国伤寒、副伤寒高发省份之一.2004年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在全国试运行,3月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现东南沿海某市甲型副伤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1-3月份报告病例数比2003年同期升高6倍,出现了局部爆发性疫情.

    作者:龚震宇;谢淑云;柴程良;莫世华;江夏明;叶方友;黄宝定;陈志明;胡富宇;张宗祥;陈忠妙;Fontaine RE;曾光;陈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人-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2005年6月24日以来,我国四川省资阳市等地发生原因不明感染性疾病,患者以急性起病、高热、伴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和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7月25日中国卫生部、农业部发出联合通报,初步诊断此次爆发性疫情是由猪链球菌血清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引起.

    作者:高志勇;庄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庆市巫山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特征的变化

    重庆市巫山县煤藏量十分丰富,由于人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我们分别于1983年、2003年两次对全县地氟病及相关因素进行普查,包括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缺损率、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病区主食、海拔高度等.地氟病致病因素调查包括监测饮用水、粮食及室内空气等含氟量,计算成人日均摄氟量.

    作者:黎华均;张代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浙江省绍兴市急救中心急诊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参加了全国性的大规模中毒与伤害调查,现将该市急救中心2001年7月1日0时到2002年6月30日24时的急诊伤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琴;方强;俞士梅;赵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7年随访研究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7年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情况,并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新发病例189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的复发、死亡及其他结局.整个随访工作2003年10月完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生存与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共82例患者死亡,其中因脑卒中(包括首发与复发)死亡58例,因心脏病死亡8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79 86%,3年生存率为65 46%,7年生存率为57 46%.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年龄(RR=1.065,P<0.001),首次发病前参加体育锻炼(RR=0 308,P<0 00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RR=1.785,P<0.05)和脑卒中病史(RR=2 493,P<0 001),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如脑损害面积(RR=1.031,P<0.001);患者的生存情况还与出院时情况,以及出院后的康复与治疗、复发情况有关系;研究还发现,社会心理因素诸如对康复有无信心、病后有无压抑感与负面生活刺激、亲友帮助等因素对于患者的生存也有作用.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病史,发病时脑损伤情况严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影响较大;发病前坚持锻炼,出院后坚持康复与治疗者预后好;复发患者生存率比未复发者低;社会心理因素对生存影响也有较大作用.

    作者:李海欣;汪培山;田桂玲;徐卫历;刘东;吴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反向配比设计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反向配比设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评价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乳腺癌病因学研究为实例,介绍反向配比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该实例说明当人群中基因突变和感兴趣的环境暴露因素均为罕见因素时,使用反向配比设计可提高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潜能.结论反向配比设计比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更适合研究包括罕见因素在内的交互作用.

    作者:胡筱芸;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疆地区经典型卡波氏肉瘤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新疆经典型卡波氏肉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新疆8个地州市随访的经典型卡波氏肉瘤病例,按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同一个居住地区配对要求,1:4选取对照,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β2微球蛋白(β2-MG)、新喋呤和8型疱疹病毒(HHV-8)等5个相关因素与经典型卡波氏肉瘤有关系.β2-MG和HHV-8两项危险因素进入了多因素条件logisistic回归模型,其OR值分别为1.002(95%CI:1.000~1.003)、81.041(95%CI:1.790~3669.620).结论β2-MG与经典型卡波氏肉瘤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HHV-8感染是经典型卡波氏肉瘤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秦江梅;李锋;谭晓华;郭淑霞;王小波;张万江;谢建新;黄瑾;普雄明;芮东升;杨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借鉴国外疾病预防控制的历史发展经验:读中译本《健康的哨兵--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历史》

    众所周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是美国本土实施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疾病控制预防的支柱单位,也是世界著名的公共卫生机构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美国本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推动公共卫生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全球多次疾病控制与研究工作中,它处于领先地位,值得我国新建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借鉴.

    作者:吴系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我国台湾省报道第一例以来,该病的报道已逐渐增多,国内大陆如温州等地曾有流行.本病报告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香港及台湾等沿海地区.

    作者:韩剑虹;朱榆红;吉维忠;李燕;严勇;殷梅;熊静;刘豫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出院患者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直接经济负担数据采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每例髋部骨折患者直接经济负担为32 776元/年,影响直接经济负担总费用的因素有住院时间、结局、患者工作状态;住院期间费用影响因素有住院时间、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工作状态;影响患者康复期费用的因素有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结局.年龄、治疗方式及医疗负担方式对费用无显著性影响.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直接经济负担重,强调从经济学角度论证重视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罗林枝;徐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还原口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关联的父母-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对神经管畸形(NTDs)发病危险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进行关联研究,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104例NTDs儿及其父母和99名正常儿童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对核心家庭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NTDs儿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儿,OR值为1.64(95%CI:1 08~2.49);GG基因型的患儿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OR=2.56,95%CI:1.04~6 36);TDT结果显示,RFC1等位基因G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x2=5.2364,P<0.05),携带G等位基因发生NTDs的危险是非携带者的1.56倍(95%CI:1.07~2.28).结论发现在中国人群中RFC1基因多态性与NTDs存在关联,初步表明该基因G等位基因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裴丽君;李智文;任爱国;张卫;朱慧萍;朱江辉;郑晓颖;杜宝芝;刘育红;肖燕萍;魏子庚;李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危险因素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1:M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疫情早期发病的29例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及其家属、邻居和一起处理过病(死)猪的个体共147名匹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危险因素重点是与病(死)猪及其制品的接触方式.统计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前一周内曾屠宰过(OR=11978,95%CI:3.355~42.756)和洗切加工过(OR=3.008,95%CI:1.022~8.849)病(死)猪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估计屠宰和洗切加工暴露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1.65%和66.76%.在研究人群中,喂养、销售、埋葬和食用等暴露因素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屠宰和洗切加工病(死)猪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余宏杰;刘学成;王世文;刘伦光;祖荣强;钟文君;祝小平;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前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任军;顾黎莉;刘红;王建军;王俊;吴家兵;何兰;李芙蓉;胡万富;王以银;罗兆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上海市2000-2002年9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株库中随机抽取的2000-2002年各50株耐药和敏感菌株进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mg)和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基因型分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抽样菌株中,具有特异Spoligotyping指纹图谱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上海地区分布达89%(81/91).未接种过卡介苗(BCG)的患者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占88.5%(54/61),接种过BCG的患者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占9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为45.7%(37/81),低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耐药率60.0%(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U成簇菌株占所有菌株的62.6%(57/91).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上海地区有广泛分布,北京基因型菌株与BCG接种和耐药无关,结核病患者中有部分是由于近期传播而引起的.

    作者:梅建;沈鑫;查佳;孙斌;沈梅;沈国妙;高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非典型狂犬病一例报告

    2004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发生一例疑似狂犬病死亡患者,经调查确认系非典型狂犬病病例.死者61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某村农民.发病前无外出史,未发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健康状况正常.

    作者:严家新;鲜文;徐葛林;冯彦文;郑新雄;祝玉桃;刘碧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