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云华;于占珊
妇女盆腔炎性包块属祖国医学带下、(疒征)瘕范畴。笔者从1993~1999年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8例,疗效满意,简介如下:……
作者:李扣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 余×,女,2岁,2000年夏初患泄泻。一日3~4次,泻下夹有未消化食物,腹部膨胀,不想饮食。其母为当地乡卫生院医生,诊为伤食泄,投以消积化滞之保和丸治之,其病加……
作者:李克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的肠道疾病。病情较轻的一两天即可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获得理想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病儿的预后和康复。泄泻实行辩证分型施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不用,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梁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在治疗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科方面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而“血瘀”头痛是头痛疾病中的一个证型,其特点:属于顽固性头痛,临床以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全头胀痛或痛如锥刺、眼眶……
作者:朱燕;孙莹;张春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1999—2月至今采用天王消骨液穴位贴敷雾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月罡;马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者。书中只此—条论述,别无所载。近几年来笔者应用此方且原方原量或原比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海;孙大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性肾盂肾炎为临床常见病,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若不及日才有效地治疗,易为慢性化。笔者近年来,采用柴六合剂治疗急性肾盂肾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绪河;张松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均较复杂,临床如不详审病情而误治,常延误病情或变生它证。现就近年来笔者所遇的中风病误治病例择要介绍于下:……
作者:姚龙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张琪教授从医50多年,参验经典,融合新知,在内科杂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辉;王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采用脑尔康胶囊治疗脑梗塞246例,与单纯静脉滴注蝮蛇抗栓酶154例对照。结果表明:脑尔康胶囊组,痊愈率42.27%,显效率47.15%,有效率8.53%,无效率2.03%,总有效率97.9%。对照组痊愈率17.53%,显效率21.42%,有效率29.87%,无效率31.16%。两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流变指标,恢复脑梗塞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志方;李大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据文献报道死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所致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尸检中,约有90%的病例合并肺小动脉栓塞。西医研究证实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加之长期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故容……
作者:管志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贲门痉挛是以进食吞咽困难,饮食梗阻于胸膈为特征的一种食道功能性疾患,我采取直刺的方法治疗贲门痉挛17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肛门湿疹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多以肛门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渗液、疼痛、糜烂、红色丘疹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所以急性期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4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味薯蓣饮出自近代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合编第一卷·治阴虚劳热方》。初见之下,此方平平无奇,实不知其何可见功,当笔者在临床中多次使用后,方知其用效之妙,实难尽言。……
作者:张利忠;张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易患的传染病,在群体儿童中,可较快传染,一般愈后良好,但治疗失当或个体免疫功能差,可造成病程迁延,易出现腮腺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等并发症。2000—1—3月,我们应用中西……
作者:胡颖;胡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自1995~200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成学;周峰;庄孝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自拟醒髓百草汤治疗磺胺再障贫血1例。疗效非常可观。现介绍如下: 赵某,男,46岁,干部。于2000—3—10日就诊。……
作者:董国尧;董建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因 长期的便秘及机器性损伤是首要因素。肛管后壁承受压力大及肛管外括约肌浅部血供不良等解剖因素,手术损伤及化学性损伤的慢性溃疡等形成。……
作者:祝兆刚;江柏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徐大椿(1693~1772),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县人。徐氏治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其著述甚多,有《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十余种。其治学方法……
作者:杨晓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