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前列腺痛108例临床观察

王洪君;裴军

关键词: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中极为常见的疾病,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占男科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一。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31%是前列腺病。由于前列腺解剖结构特殊,病因不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一直颇为棘手。而其中前列腺痛的病人,由于症状复杂,精神紧张,其治疗更难以奏效,我们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统计10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08例,年龄18~51岁,平均2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年4个月。症状:腰骶痛,小腹酸……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敛肝法治疗久泻临床体会

    久泻是临床上较难治的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认为其常见病机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或肝脾不和,我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长期腹泻病人用传统的健脾益气,或温补脾肾,疏肝健脾等方法而疗效不佳,经用益气敛肝而见卓效。 1 临床资料 主要症状为泄泻反复难愈,下腹轻微隐痛或不痛,时有坠胀,大便稀溏,次数不等,……

    作者:权信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外感发热证治举隅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抵抗力差,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为六淫所侵,饮食所伤。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与成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患外感发热有独特之处。 1 外感发热挟伤食 王某,男5岁,2000—10一8日初诊,患儿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T38.6℃,鼻塞、咳嗽,嗳气酸腐如败卵,呕吐一次,恶闻食嗅。服西……

    作者:王桂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应用一得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治》篇,用于治疗历节病,余用于治疗痛风1例颇效,今浅叙如下: 患者李××,近因家庭琐事烦闷异常,与友痛饮达旦,晨起脚部红肿,疼痛异常,胃部不适,时时欲呕,遂来就诊,余诊之为痛风之证。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三剂,痛减肿消。 盖痛风一症,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盖言之疼痛异常,如虎咬之状。其无不由风湿而致于此。仲景云……

    作者:武宇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的有效成份与临床用量

    有句话为“传方不传量”,意为即使是神效的祖传秘方,留下了药方的组成,而没有留下用药的剂量也是没有用的。可见中药组方中用量的重要性。 作为医生在组方确定用药剂量时,通常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病者的情况出发,根据其年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势轻重来确定;另一方面则是从药物本身的性质、作用强度等全面考虑。……

    作者:吴光华;王宪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岳沛芬老中医治疗中老年女性泌感经验——附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中医科岳沛芬副主任医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之女,她继承父业,潜心钻研中医学术,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内科杂病和老年病。笔者有幸从师随诊,获益匪浅。兹将岳沛芬老中医治疗中老年女性频发性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顾建明;岳沛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疑难杂症辨治举隅

    祖国医学对疑难杂症的辨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用中医理论对疑难杂症进行辨证常能发蒙启感,用中药进行治疗常能拔痼起废。笔者就昏睡、甲状腺功能低下、十二指肠瘀积症及顽固性药疹的辨治琐谈如下: 1 昏睡 曾辨治5例。5例均未做出西医确定诊断,反复发作数年或十数年。5例均连续昏睡数昼放,食饮俱废,然呼之则醒,始进食饮,食后续睡。均无偏瘫、头痛、失语、二便失禁……

    作者:刘国臣;舒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52例

    胆石症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本病主要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或肝郁化火。致肝胆湿热,热灼蕴结而成。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自1999—4~2001—12月,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胆囊结石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0~50岁19例,50~60岁21例,……

    作者:单长蕴;付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肠炎的辨证施治

    慢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多由急性肠道疾患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肠鸣、粘液性大便及含有未消化食物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致身体虚弱。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飧泄、休息痢、虚寒痢的范畴。本文所谈到的慢性肠炎,实际上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症候群,多指肠道的吸收功能紊乱。下面就慢性肠炎的辨证施治略述己见,不妥之处,请斧正。……

    作者:周焕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配合理疗腰背筋膜炎42例临床观察

    腰背肌筋膜炎又称为纤维炎,系指外伤治疗失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所造成的腰背部慢性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属痹证的范畴,我们采用口服中药配合理疗门诊治疗本病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19岁,大64岁,其中40~60岁31例,占73.80%,发病时间短10周,长8年,平均8个月,疗程短2周,长2个月,平均为4周,其中症状体征消失38例,占90.5%,遇天……

    作者:张立军;邢家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治验3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是临床常用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笔者在临证之时,运用此方异病同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病案举例如下: 1 水肿病 赵某,女,19岁。1998—6—24日初诊,患者晨起面目浮肿,伴腰酸困重,纳少,神疲乏力,面色淡白,特点晨起浮肿明显,午后症状减轻3个月,多次查小便。尿蛋白在+~++之间,西医按“急性肾炎”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作者:段宗英;王红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柴葛解肌汤治疗风温的临床体会

    这里所说的柴葛解肌汤,是指明·陶华撰的《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亦名干葛解肌汤。此方由柴胡、葛根、黄芩、桔梗、芍药、石膏、羌活、白芷、甘草组成。功效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里已化热。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无汗,头痛。肢酸,目疼,鼻干,心烦,口渴,唇燥,口苦。舌质微红,苔白而糙或薄黄。脉浮数或微洪者。 众所周知,柴葛解肌汤是治疗风温的常用方剂。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初起以发热、……

    作者:王守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疾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0:1,发病多在15岁以后,16~25岁为发病高峰。临床特征是病变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步上行蔓延至脊柱关节,后期可引起关节强直、驼背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目前对其病因尚无认识,也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自98年以来,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3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蒋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我院1992年—1996年,我们用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为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0~64岁。平均38岁;病程1~30天,平均12天;左耳突聋30例,右耳突聋10例;伴耳鸣者39例。星状神经节封闭对照组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36岁;病程1~28天,平均11天;左耳突聋14例,右耳突聋10例,伴耳鸣者17例。两组耳聋程度相仿,言语频率区损失平均在60—80dBHL左右。……

    作者:栗珂;李秀敏;黄铁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产后缺乳的辨证施护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足,是产科常见病症,多发生在产后第2~3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中以新产后的缺乳为常见,我院从1995~2001年住院病人中观察缺乳情况及临床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住院病人120例,住院天数5~7天,年龄24~34岁。初产妇98人,经产妇22人,其中自然分娩60人,会阴侧切术后分娩40人,剖宫产20人。乳汁缺乏与否是根据乳汁分泌的多少和是否足够喂养婴……

    作者:谭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改变,以泄泻症状为主,其病程缠绵难愈,治疗棘手。笔者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小19岁,大68岁,病程长15年,短2月。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左下腹部隐痛,腹胀,重者排黏液脓血便,或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低热等。结肠镜检查:轻者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重者黏膜有点状出血点,或粘膜糜烂溃疡,表现附有分泌物。实验检查: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组30例和普通针法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疗效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透穴刺法有效率为80.00%,普通刺法有效率为51.61%,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雅丽;王立军;王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验股白肿1例

    病例李某某,女,66岁,左侧肢体偏瘫2个月,伴左下肢肿痛3天。查体:T36.9℃,P75次/分,P20次/分,BP16/12KPa,神志清楚,左下肢肿胀、压痛,皮肤色青白,左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右侧左上下肢体肌力均为Ⅱ级;腿围,膝上15cm处:左57.5cm,右46.8cm;膝下15cm处:左侧37cm:右侧27.3cm,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彩超示:左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标本提示:中度乳糜血。诊断:中风诱发股白肿。……

    作者:关百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蒸润疗包在风湿病康复期的疗效研究

    风湿类疾病为多发病、常见病,且多缠绵难愈。有的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器质性损害,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其发病率为总人群的1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风湿类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临床尚缺有效的关节功能康复手段。针对社会人群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广、丧失劳动能力面大的风湿病群体着手;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致残率为目的;我们用自己研制中药蒸润疗包,经多次实验改进定型3年……

    作者:孙吉友;岳秀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所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疗效较好,临床应用较多。我们曾遇到此药所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冯某,女,60岁,因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加重2天,于2001—12—25日就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给药2分钟后,病人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额头汗出,手足厥冷,二便失禁,脉细数,心率140次/分、心音低纯、血压测不到。立即给予吸氧、保暖、……

    作者:周恒军,孟祥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影响乳剂制备过程中成乳的几个因素

    由于不同乳剂的粒径不同,稳定性各异,制备时采用的技术有差别,影响成乳的因素也各有不同,下面就几种不同的乳剂的成乳因素进行探讨。 1 影响普通乳成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温度与时间、电解质等都是降低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除此而外,乳化剂的性质、用量等也是相关因素。通常乳化温度宜控制在70℃左右,乳化时间不宜过长,而H2SO4、HCl、Al(NO3)2、……

    作者:江燕;王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