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中成药在儿科的合理运用

陈光明;叶礼燕;陈新民;王定平;任榕娜

关键词:中成药, 儿科, 合理运用
摘要:随着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抗药性及其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看重天然药物或中成药,中成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深受家长欢迎.然而在对中成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现就中成药在儿科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供同道们参考.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面部痤疮的中药治疗

    女性面部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其根本病因在于女性激素分泌失调,雄激素相对增多,导致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利于丙酸杆菌繁殖.笔者对经前面部痤疮严重者,予以清肝泄热,凉血解毒.方用清肝凉血汤:丹皮5g,栀子6g,绿萼梅9g,生地黄15g,赤小豆15g,丹参12g,赤芍12g,牛膝10g,金银花15g,连翘15g,甘草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通腑泄热.经后予以滋养肝肾,活血凉血治疗.

    作者:何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关系

    1987年Palmer[1]等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的本质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一度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NO在调节体内正常功能和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O在骨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针对NO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杜传宝;齐振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4例

    脑梗塞治疗中的中成药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许多病人更适合采用益气活血、祛痰通络的治疗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笔者对64例脑梗塞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组)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照组)作对照,观察二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亚群;余丹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笔者自2001年以来对6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方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84例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拟的益气养阴方加减配合西药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84例,与单用西药组对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疼痛2例

    [例1] 许某某,女,35岁,缝纫工.患者腰背疼痛多年,劳倦后腰痛加重,疼痛与气候变化无关.否认腰部外伤史,曾多次诊治,应用中西药物口服及理疗、推拿、按摩、膏药等治疗,效果不佳,就诊于笔者.问病后,触摸提示第3腰椎右侧横突有明显压痛,并触及条索状物,指压下疼痛向同侧臀区放射.诊断: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穿隔离衣,戴手套,局部无菌消毒,铺孔巾,指压定位,于第3腰椎处注入确炎舒松A 10·mg、2%利多卡因2·ml、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指压稍息,取无菌小针刀,针刀刃与骶脊肌纤维平行,迅速进针直达第3腰椎横突骨面,在骨面及其附近组织纵向切割数刀,调转刀口,再行切割松解、挑拨,通透剥离直至针刀下有宽松感后出针,创可贴复盖,稍重力压迫手术区数分钟,行卧位斜扳手法以扩大松解效果.嘱48·h内手术处不得沾水,术中患者无不适.术后1周复诊,诉症状明显缓解,要求再施该术以除病根.嘱随访观察.至今已年余,症状缓解,病未复发.

    作者:韦坚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止崩汤治疗崩漏80例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子因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导致气随血脱,日久耗伤精血津液,常出现气阴不足之症.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自拟的益气养阴止崩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崩漏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华;李灵芝;陈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从肝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咽喉痛、淋巴腺压痛、关节痛、低热、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障碍的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症.

    作者:徐进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扁平苔藓型高血压病130例临床观察

    为研究中药治疗扁平苔藓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笔者从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运用中药治疗扁平苔藓型高血压病患者1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焕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经营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1 中药饮片掺假掺劣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药品监督检查中发现,常见的中药掺假有用巴蕉芋冒充大麻;用花生仁碎片冒充杏仁;用动物毛皮粘成外形如麝的香襄以冒充麝香;用淀粉加色素压模冒充冬虫夏草;用本蛇或其他种类的蛇干代替蕲蛇;用园粒萍婆冒充胖大海等.

    作者:叶平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62例

    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并不常见,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后常存在骨折断端严重粉碎及骨折断端缺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特别是对于按Lauge-Hansen分型的旋后-外旋及旋前-外旋型Ⅲ-Ⅳ度老年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因腓骨断端粉碎甚至缺损,手术中导致腓骨不能恢复原有生理长度,造成内固定失效及创伤性关节炎.笔者从1999年5月至2003年9月对62例老年踝关节严重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腓骨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和腓骨后侧治疗,随访观察1~5·a,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亚明;林乔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虫类药物功效的古医籍研究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习称的虫类药除入药的昆虫外,还包括小型的动物类药物,临床医家多称虫蚁品,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虫类药物的历史源远流长,诸多医家已有论述,现就古医籍中虫类药物的功效加以整理,与同道交流.

    作者:杨素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患,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膝关节O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剥脱、消失,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组织反应性改变为主,关节边缘有新骨形成,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退变的速度超过修复及增生的速度,终导致功能的丧失.

    作者:石树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析中成药在儿科的合理运用

    随着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抗药性及其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看重天然药物或中成药,中成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深受家长欢迎.然而在对中成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现就中成药在儿科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陈光明;叶礼燕;陈新民;王定平;任榕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蠲痹通络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是以滑膜为基础的关节病变,常见的症状是对称的多发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近3·a来笔者采用自拟的蠲痹通络汤治疗30例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试验表明中药针剂对DPN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又以葛根素注射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多.笔者在导师杨叔禹教授的指导下,对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PN的RCT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采用Meta分析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王丽英;向成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因此,护士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护理.

    作者:唐丽玉;林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阴亏耗型肺结核60例

    肺结核是肺部感染结核杆菌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2000~2004年我们对临床表现有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的属于中医肺阴亏耗型肺结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3·a的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玲;郑珠玉;李光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热型先兆流产80例

    早期先兆流产系指妇女妊娠后12周内出现以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疼痛,或腰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虚血热型先兆流产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芬;欧阳筱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112例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瘙痒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上较难治愈.湿热型湿疹是湿疹中较常见的类型,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们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11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敬文;古桂芳;谢俊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