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绍兴市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

章金辉;何为民;严伟良;甘建光;石永扬

关键词:精神疾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了解1991年与2001年绍兴市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线索调查与逐户调查相结合,对市区、农村共339 651人口进行调查,并与1991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 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17‰和13.85‰,时点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2.77‰,≥15岁人口的时点患病率为11.70‰和14.60‰,神经症、酒依赖、药物依赖的患病率上升明显(χ2分别为125.72、101.07、8.97,P<0.01).各类疾病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三位.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监护情况均好于农村. 结论绍兴市10年间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明显.城、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予加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8 417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流行病学分析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现将8 417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爱玲;杨阳;曹庆;陈小霜;黄桂花;闻书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吸烟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吸烟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病例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名.结果吸烟与PD呈显著负相关联.以非吸烟者为对照,曾经吸烟者、现在吸烟者和过去吸烟者患PD的危险性低于对照,OR值分别为0.49(95%CI:0.30~0.79)、0.44(95%CI:0.23~0.86)和0.54(95%CI:0.30~0.96).此外,对吸烟者分别按吸烟年限≥20年和<20年、戒烟年限≥20年和<20年以及吸烟量分层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其负相关联依然存在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趋势(P<0.05).结论吸烟与PD存在负相关联,今后应着重开展有关生物学依据的研究.

    作者:董建群;张清华;蒋知新;衣志勇;喻陆;李祯华;张艳琴;方明俊;张振馨;张孔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Ⅱ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在上海市社区对照人群、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探讨其与血脂变量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428例个体,其中健康对照组109名,高血压组319例.结果发现LDL-R基因型有3种,即(+/+)型、(+/-)型、(-/-)型.对照组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0.9%、27.5%、71.6%;(+)等位基因频率为14.7%,(-)等位基因频率为85.3%.高血压组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1.2%、33.9%、64.9%;(+)等位基因频率为18.2%,(-)等位基因频率为81.8%.两组合计社区人群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1.2%、32.2%、66.6%;(+)等位基因频率为17.3%,(-)等位基因频率为82.7%.(+)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白种人群频率43%.社区人群与高血压组,男性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LDL-R基因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基因型显著高于(-/-)基因型(P>0.05).女性及对照组中虽有相同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 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等位基因和高TC、高LDL-C水平有关,(-)等位基因和低TC、低LDL-C水平有关.社区人群中与较低TC和LDL-C水平有关的(-)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西方国家.表明,在LDL-R方面中国人抗TC血症的遗传素质优于西方人,这可能是中国人血清TC 水平之所以低于西方人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爱萍;詹思延;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吴涛;李俊;郭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在因特网上查找生物医学信息

    7.医学资源的专题讨论组科研人员除了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上大量的科技数据库外, 还能利用一种更灵活、更具导向性的功能--Internet的专题讨论组.虽然Internet上讨论组的名称各异,按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的论坛,一种是新闻组(Newsgroup),一种是电子邮件群(Mailing List),也叫邮件名录组.

    作者:沈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新疆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的人源株

    根据卫生部关于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全新疆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的监测.从1例住院患者中检出O157∶H7菌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涛;王吉亮;张明理;马建民;顾本思;木合亚提;杜平;李红;徐红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山东省中小学生臀肌挛缩症患病率调查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我们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21所中、小学25 498名学生臀肌挛缩症患病率进行调查.

    作者:王炳臣;王玮;黄抗美;王显军;王志海;吕宇华;石恩东;薛福珍;朱兴国;康宁;张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一起腺病毒5型感染爆发的调查

    1.流行病学特征:2000年5月京津地区之间某学校8天内相继有126人出现高烧、周身酸痛、咳嗽,部分病例有腹泻.主要症状以发热(95.35%)、头痛、肌痛(90.75%)为主,部分有呼吸道症状(24.4%),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胸闷等,扁桃腺肿大(17.1%);发热2~3天后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22.55%)、恶心(14%)、呕吐、腹痛(1.5%);1例(1.5%)有结膜充血,1例(1.5%)出现心动过缓(40次/min)住院治疗.

    作者:刘雪林;宋宏彬;张玲;李泉根;李新军;庄英杰;翟庭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心血管病也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全国现有1.1亿高血压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3 000万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具有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武阳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流感亚单位疫苗与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按随机双盲法分别接种249名和250名6~12岁健康儿童.于接种当日和接种后3天内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儿童免疫前后的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计算抗体4倍增长阳转率,免疫后的保护水平抗体(≥1∶40)的免疫成功率,以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和增长倍数.比较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临床观察结果. 结果两种疫苗接种后均未见局部反应,发热反应率和中高度发热反应率亚单位疫苗低于裂解疫苗,两组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未见其他全身反应.对疫苗3个毒株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亚单位疫苗的阳转率为74.5%~95.1%,保护水平抗体的免疫成功率为94.2%~99.6%,抗体GMT增长倍数为5.4~21.2.裂解疫苗的阳转率为79.8%~97.8%, 保护水平抗体的免疫成功率为96.4%~100.0%, 抗体GMT增长倍数为6.4~21.0.两种疫苗的免疫学效果相似,所见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接种6~12岁儿童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亚单位疫苗发热反应率低于裂解疫苗.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具有同样显著的免疫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董蒲梅;李玉秦;郑天柱;贾永普;李锋;韩同武;乔荣宪;张保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南京市人群高血脂与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为了解南京地区人群高血脂与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于2001年3~4月在南京地区抽样采集血标本进行人群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殷晓梅;徐斐;朱鸣鸣;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内蒙古乌审旗牧区居民1999~2002年死因调查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其人口资源和健康水平是制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政策及计划生育的重要依据.为此,选择伊盟乌审旗达镇和三个苏木作为调查点,收集1999~2002年常住人口基数、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为按ICD-9死因分类,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

    作者:白华民;刘永华;卫二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用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中国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特征

    目的分析南方部队结核病患者和当地患者中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DNA指纹特征,探讨南方部队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结核分支杆菌DNA,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用Southern免疫转印,用[α32P]-dCTP标记的DNA IS6110序列中的245 bp片段作探针,进行杂交后得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结合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测185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检测菌株的IS6110拷贝数范围为1~22.部队患者和当地患者的IS6110拷贝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部队患者结核菌分离株的IS6110拷贝数主要集中在6~20个,当地分离株主要集中在7~20个;全部菌株指纹特征分成8个组,部队分离株和当地分离株均主要集中在Ⅰ、Ⅱ、Ⅲ 3个组里.耐药菌株指纹特征在各组中的分布与敏感菌株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是否接种卡介苗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方部队患者与当地患者结核菌分离株在遗传关系上较接近,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提示部队结核病的发生与当地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传播密切相关.

    作者:曾年华;王志斌;肖红;王珊珊;黄佳亮;苏建新;姜普林;唐博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国内期刊英译中国人名拼写格式应该规范

    目前国内很多期刊在英译作者姓名时未遵循规范,主要的译法有下述14种: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北京市首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家族内传播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链,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3年3月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9人感染,其中2例死亡;指示病例潜伏期为4天,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7天(4~17天),第三代病例较少,潜伏期为8天.潜伏期越短,发热维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作者:贺雄;沈壮;宁芳;丁丽新;滕仁明;林长缨;黄若刚;李晓梅;刘泽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1998~2002年监测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菌制剂的应用而导致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致使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者:洪波;魏晓敬;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作者:何耀;姜勇;邢玉斌;钟光林;王磊;孙正基;贾红;常青;王勇;倪彬;陈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湖南省采供血机构五年血液质量检定情况分析

    目的监督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及其安全性.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检测从2001年8月起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之前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从2000年起采用连续监测法,之前为赖氏法.结果 8 699袋血共检出不合格血72袋,占8.28‰,其中抗-HCV阳性24袋,占2.76‰;ALT增高19袋,占2.18‰;HBsAg阳性16袋,占1.84‰;梅毒阳性7袋,占0.80‰;抗-HIV阳性6袋,占0.69‰.各组比较:抽样与送样组中AL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均无显著性;不同抗原包被测定抗-HCV、不同方法测定梅毒、ALT,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质量整体情况仍需引起注意.漏检与检验方法落后、试剂质量不统一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等因素有关.

    作者:吕岳峰;尹澎;刘桃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排泄物中SARS病毒生存和抵抗能力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掌握病毒在SARS患者排泄物中的生存消亡规律,是认识这种新出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以及制订切实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的基础,为此我们用模拟标本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排泄物中的生存和抵抗能力.

    作者:李敬云;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张文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54例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年龄、父亲文盲、母亲文盲、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接受安全教育、独生子女、外向型性格、防范措施不健全、住房周围危险环境及高危行为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行为(OR=18.060 0)、防范措施不健全(OR=12.645 5)、常爬高(OR=9.655 2)、父亲文盲(OR=7.719 1)、住房周围危险环境(OR=5.740 2)、外向型性格(OR=5.470 7)、母亲文盲(OR=3.058 1)是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235 6)、家庭和睦(OR=0.494 1)、独生子女(OR=0.523 3)、知道交通常识(OR=0.534 0)、家庭经济较好(OR=0.560 9)是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来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姚应水;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11省市队列人群(35~64岁)共27 739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652.3/10万和206.7/10万,二者RR=3.12,P<0.001);(2)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高(男性910.2/10万,女性930.7/10万);(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尤其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势在必行.

    作者: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王薇;赵冬;厚磊;曾哲淳;王文化;刘军;秦兰萍;刘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