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武阳丰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事件, 人民生活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 劳动力损失, 冠心病猝死, 高血压患者, 质量下降, 治疗费用, 血脂异常, 统计资料, 死亡人数, 生存质量, 人民群众, 经济发展, 健康需求, 疾病负担, 防治工作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心血管病也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全国现有1.1亿高血压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3 000万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具有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1998~2002年监测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菌制剂的应用而导致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致使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者:洪波;魏晓敬;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吸烟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吸烟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病例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名.结果吸烟与PD呈显著负相关联.以非吸烟者为对照,曾经吸烟者、现在吸烟者和过去吸烟者患PD的危险性低于对照,OR值分别为0.49(95%CI:0.30~0.79)、0.44(95%CI:0.23~0.86)和0.54(95%CI:0.30~0.96).此外,对吸烟者分别按吸烟年限≥20年和<20年、戒烟年限≥20年和<20年以及吸烟量分层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其负相关联依然存在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趋势(P<0.05).结论吸烟与PD存在负相关联,今后应着重开展有关生物学依据的研究.

    作者:董建群;张清华;蒋知新;衣志勇;喻陆;李祯华;张艳琴;方明俊;张振馨;张孔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11省市队列人群(35~64岁)共27 739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652.3/10万和206.7/10万,二者RR=3.12,P<0.001);(2)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高(男性910.2/10万,女性930.7/10万);(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尤其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势在必行.

    作者: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王薇;赵冬;厚磊;曾哲淳;王文化;刘军;秦兰萍;刘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唐山市居民内科急症患病率现状与趋势

    本文探讨1997~2001年唐山市居民内科急症发病谱变化,初步评估本市居民内科急症发病谱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赵宝春;戴秀华;杨静霞;张援月;冯云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内不动杆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ecies)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专性需氧菌,不需要特殊营养,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压力下,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治疗十分困难.作者对北京医院各病区5年中不动杆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临床分离的536株不动杆菌进行产酶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科;崔巧珍;胡云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昆明市东川区首次恙虫病爆发

    东川区洒海村位于小江河谷东沿岸,村民以稻田耕种为主,水源丰富,草木繁茂.全村共489户,2 144人,发病90例,罹患率4.19%.本次罹患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r=0.88),发病与海拔高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作者:谢志刚;徐月恒;欧阳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病原流行区感染情况及中间宿主的纵向调查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作者:王增贤;胡跃;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江宝玲;赵鹏;王志成;丁伟;王峰;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聚类在流行病学分层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流行病学分层分析的问题.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以广东省1997~199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实例,进行聚类分层分析. 结果聚类分层分析提高了分层分析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混杂偏倚,避免了错分偏倚的产生.结论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分层的方法,合理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分层分析的问题.

    作者:张吉凯;胡毅玲;胡巢凤;罗耀星;林伟生;吴赤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山西省城乡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为了解山西省城乡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有无差异,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近两年收治的169例城市与农村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小媛;李阳;杨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变异性克-雅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自1996年以来,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变异性克-雅病,研究发现这一新型传染性疾病与在欧洲肆虐的疯牛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进展性、致命性、发病年轻化等特征.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而且目前又缺乏可以检测出人或动物感染了朊粒的血清学试验,流行现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对变异性克-雅病的初步认识[1].

    作者:朱渝;万朝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一起腺病毒5型感染爆发的调查

    1.流行病学特征:2000年5月京津地区之间某学校8天内相继有126人出现高烧、周身酸痛、咳嗽,部分病例有腹泻.主要症状以发热(95.35%)、头痛、肌痛(90.75%)为主,部分有呼吸道症状(24.4%),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胸闷等,扁桃腺肿大(17.1%);发热2~3天后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22.55%)、恶心(14%)、呕吐、腹痛(1.5%);1例(1.5%)有结膜充血,1例(1.5%)出现心动过缓(40次/min)住院治疗.

    作者:刘雪林;宋宏彬;张玲;李泉根;李新军;庄英杰;翟庭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现状,以确定该县是否为高血压的高发区.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岁的人群5 208人进行血压测量,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农村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35.0%,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0%,女性为32.0%;无论男女, 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乡、村间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别,高乡的标化患病率可达43.0%,低的为29.0%,高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9.4%,低的为26.9%; 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Ⅱ、Ⅲ期的占72.0%.结论彰武县农村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其患病率实属罕见,造成该病高发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时景璞;王海龙;李辉;董卫;付凌雨;齐国先;贾志梅;杨慧英;宫伟;康辉;高旭光;王文利;姜玉山;李继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在因特网上查找生物医学信息

    7.医学资源的专题讨论组科研人员除了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上大量的科技数据库外, 还能利用一种更灵活、更具导向性的功能--Internet的专题讨论组.虽然Internet上讨论组的名称各异,按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的论坛,一种是新闻组(Newsgroup),一种是电子邮件群(Mailing List),也叫邮件名录组.

    作者:沈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内蒙古乌审旗牧区居民1999~2002年死因调查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其人口资源和健康水平是制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政策及计划生育的重要依据.为此,选择伊盟乌审旗达镇和三个苏木作为调查点,收集1999~2002年常住人口基数、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为按ICD-9死因分类,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

    作者:白华民;刘永华;卫二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栓前干预10年随访

    以高凝高粘状态为特征的高血粘综合征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前状态[1].我们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对在血液流变学预防性检测(预检)中发现的高血粘综合征者,采取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预治)相结合的新预防模式,取得初步效果.

    作者:陈跃;来平;周元潮;乔晓芝;郑晓红;岳虹;章巧云;王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排泄物中SARS病毒生存和抵抗能力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掌握病毒在SARS患者排泄物中的生存消亡规律,是认识这种新出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以及制订切实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的基础,为此我们用模拟标本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排泄物中的生存和抵抗能力.

    作者:李敬云;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张文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54例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年龄、父亲文盲、母亲文盲、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接受安全教育、独生子女、外向型性格、防范措施不健全、住房周围危险环境及高危行为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行为(OR=18.060 0)、防范措施不健全(OR=12.645 5)、常爬高(OR=9.655 2)、父亲文盲(OR=7.719 1)、住房周围危险环境(OR=5.740 2)、外向型性格(OR=5.470 7)、母亲文盲(OR=3.058 1)是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235 6)、家庭和睦(OR=0.494 1)、独生子女(OR=0.523 3)、知道交通常识(OR=0.534 0)、家庭经济较好(OR=0.560 9)是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来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姚应水;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绍兴市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1991年与2001年绍兴市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线索调查与逐户调查相结合,对市区、农村共339 651人口进行调查,并与1991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 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17‰和13.85‰,时点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2.77‰,≥15岁人口的时点患病率为11.70‰和14.60‰,神经症、酒依赖、药物依赖的患病率上升明显(χ2分别为125.72、101.07、8.97,P<0.01).各类疾病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三位.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监护情况均好于农村. 结论绍兴市10年间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明显.城、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予加强.

    作者:章金辉;何为民;严伟良;甘建光;石永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乳腺癌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及其趋势预测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中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方法收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找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人群暴露率,估计目前和预测未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估计暴露率的变化,预测未来5年乳腺癌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22篇.前5位乳腺癌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3.39(2.97~3.86)、生活精神刺激2.36(2.09~2.67)、哺乳1.95(1.54~2.47)、肿瘤家族史1.84(1.63~2.08)、月经周期1.65(1.44~1.89);获得较大PARP的因素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其目前PARP分别为15.47%、15.17%、13.76%,若这些因素5年或10年后的暴露率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PARP分别下降至12.77%、11.32%、12.52%和9.90%、8.74%、9.69%;随着暴露率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将发生改变,其中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如暴露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发病率将分别降低3.09%、2.75%、3.03%和6.19%、5.50%、6.07%.结论控制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和提倡母乳喂养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方亚;施侣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vaⅡ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在上海市社区对照人群、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探讨其与血脂变量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428例个体,其中健康对照组109名,高血压组319例.结果发现LDL-R基因型有3种,即(+/+)型、(+/-)型、(-/-)型.对照组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0.9%、27.5%、71.6%;(+)等位基因频率为14.7%,(-)等位基因频率为85.3%.高血压组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1.2%、33.9%、64.9%;(+)等位基因频率为18.2%,(-)等位基因频率为81.8%.两组合计社区人群3种基因型构成分别为1.2%、32.2%、66.6%;(+)等位基因频率为17.3%,(-)等位基因频率为82.7%.(+)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白种人群频率43%.社区人群与高血压组,男性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LDL-R基因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基因型显著高于(-/-)基因型(P>0.05).女性及对照组中虽有相同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 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等位基因和高TC、高LDL-C水平有关,(-)等位基因和低TC、低LDL-C水平有关.社区人群中与较低TC和LDL-C水平有关的(-)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西方国家.表明,在LDL-R方面中国人抗TC血症的遗传素质优于西方人,这可能是中国人血清TC 水平之所以低于西方人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爱萍;詹思延;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吴涛;李俊;郭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