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时景璞;王海龙;李辉;董卫;付凌雨;齐国先;贾志梅;杨慧英;宫伟;康辉;高旭光;王文利;姜玉山;李继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患病率, 农村地区
摘要:目的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现状,以确定该县是否为高血压的高发区.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岁的人群5 208人进行血压测量,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农村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35.0%,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0%,女性为32.0%;无论男女, 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乡、村间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别,高乡的标化患病率可达43.0%,低的为29.0%,高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9.4%,低的为26.9%; 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Ⅱ、Ⅲ期的占72.0%.结论彰武县农村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其患病率实属罕见,造成该病高发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绍兴市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1991年与2001年绍兴市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线索调查与逐户调查相结合,对市区、农村共339 651人口进行调查,并与1991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 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17‰和13.85‰,时点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2.77‰,≥15岁人口的时点患病率为11.70‰和14.60‰,神经症、酒依赖、药物依赖的患病率上升明显(χ2分别为125.72、101.07、8.97,P<0.01).各类疾病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三位.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监护情况均好于农村. 结论绍兴市10年间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明显.城、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予加强.

    作者:章金辉;何为民;严伟良;甘建光;石永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病原流行区感染情况及中间宿主的纵向调查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作者:王增贤;胡跃;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江宝玲;赵鹏;王志成;丁伟;王峰;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父母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反应的调查

    目的了解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可度以及听力筛查的结果对父母及家庭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将家长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初检结果阴性的孩子家长,第二组为初检结果阳性的孩子家长. 结果调查发现97.5%的家长表示对听力学知识一无所知或仅略有所知,但93.06%的家长对筛查持积极的态度.调查发现只有59.73%的家长认为检查结果可信.第一组家长更倾向接受检查结果,有73.12%的人认为结果可靠;第二组仅有38.19%的家长认为结果可信,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家长还是认同听力筛查.同时发现,78%的家长表示阳性的结果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结论通过调查,明确了家长对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理解和接受的,但也发现有部分家长因为怀疑结果而未来复查.同时需不断地改进诊断水平以减少筛查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调查认为在中国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行的.

    作者:赵鹏军;沈晓明;许政敏;吴胜虎;金昌海;江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国戊型肝炎病毒4型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家畜感染研究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肠道传播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传播.该病毒既能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性流行,也可引起急性散发性肝炎.我国为HEV的流行区,该病毒曾在新疆发生流行,约有10万余人感染[1];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流行率约为10%~20%.以感染青壮年为主,严重影响劳动力,孕妇感染该病毒后病死率很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10%~20%.

    作者:王佑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54例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年龄、父亲文盲、母亲文盲、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接受安全教育、独生子女、外向型性格、防范措施不健全、住房周围危险环境及高危行为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行为(OR=18.060 0)、防范措施不健全(OR=12.645 5)、常爬高(OR=9.655 2)、父亲文盲(OR=7.719 1)、住房周围危险环境(OR=5.740 2)、外向型性格(OR=5.470 7)、母亲文盲(OR=3.058 1)是中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235 6)、家庭和睦(OR=0.494 1)、独生子女(OR=0.523 3)、知道交通常识(OR=0.534 0)、家庭经济较好(OR=0.560 9)是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来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姚应水;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变异性克-雅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自1996年以来,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变异性克-雅病,研究发现这一新型传染性疾病与在欧洲肆虐的疯牛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进展性、致命性、发病年轻化等特征.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而且目前又缺乏可以检测出人或动物感染了朊粒的血清学试验,流行现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对变异性克-雅病的初步认识[1].

    作者:朱渝;万朝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菌阳结核病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十分严峻,为控制疫情的发展,治疗结核病患者,消除传染源仍然是关键性的措施.因此,结核病的临床疗效问题倍受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作者对237例菌阳结核病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莉萍;胡大林;全俊;廖建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心血管病也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全国现有1.1亿高血压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3 000万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具有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武阳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聚类在流行病学分层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流行病学分层分析的问题.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以广东省1997~199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实例,进行聚类分层分析. 结果聚类分层分析提高了分层分析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混杂偏倚,避免了错分偏倚的产生.结论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分层的方法,合理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分层分析的问题.

    作者:张吉凯;胡毅玲;胡巢凤;罗耀星;林伟生;吴赤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1998~2002年监测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抗菌制剂的应用而导致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致使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者:洪波;魏晓敬;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北京市海淀区40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常住人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3年3月18日至5月31日,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共发生SARS病例403例,发病率约为18.0/10万,死亡27例,病死率为6.7%.患者中青壮年占70.4%,尤以20~29岁组高发.全区除一个乡外均受累,多以散发为主,只有3个街道呈现明显的家庭或学校内爆发.流行基本可以划分为初始增长期(27天)、高峰期(21天)和快速下降期(26天).患者中有密切接触史的比例随各期呈递减趋势(趋势χ2=8.800,P=0.003);初期接触地点主要在医院(72.7%),而迅速下降期则以家中接触为主(85.7%);各期的职业构成谱也明显不同(χ2=36.41,P<0.01).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中26.6%有外出史,其中又有47.6%是去医院,并且65%在流行的高峰期光顾医院.结论海淀区常住人口SARS流行强度与全市持平,医院内获得感染是SARS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诚;敦哲;詹思延;孙培源;刘彦;曹广文;秦安莉;董淑兰;王炳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河南省安阳市1984~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安阳市自1984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已持续发生19年,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对安阳市1984~2002年HFRS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于杰;孟巧玲;张栓虎;任桂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作者:何耀;姜勇;邢玉斌;钟光林;王磊;孙正基;贾红;常青;王勇;倪彬;陈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内蒙古乌审旗牧区居民1999~2002年死因调查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其人口资源和健康水平是制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政策及计划生育的重要依据.为此,选择伊盟乌审旗达镇和三个苏木作为调查点,收集1999~2002年常住人口基数、死亡人数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为按ICD-9死因分类,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

    作者:白华民;刘永华;卫二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内不动杆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ecies)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专性需氧菌,不需要特殊营养,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压力下,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治疗十分困难.作者对北京医院各病区5年中不动杆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临床分离的536株不动杆菌进行产酶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科;崔巧珍;胡云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对铁路旅客列车呼吸道传染病危险性评估

    1.材料与方法: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大同铁路卫生防疫站1992~2001年的传染病月、年报表;人口资料的依据是相应年份劳资部门的职工人数统计报表,两组人群比较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计算历年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和构成比,与其他铁路职业人群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做统计学分析.

    作者:邢彦;庞华;李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江苏省射阳县1 987例口服农药自杀者特征分析

    1.资料与方法:以1990~2001年辖区内各医疗单位填报的<江苏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和<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所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为依据;对辖区内报告的1 987例口服农药自杀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徐海;张仁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一起腺病毒5型感染爆发的调查

    1.流行病学特征:2000年5月京津地区之间某学校8天内相继有126人出现高烧、周身酸痛、咳嗽,部分病例有腹泻.主要症状以发热(95.35%)、头痛、肌痛(90.75%)为主,部分有呼吸道症状(24.4%),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胸闷等,扁桃腺肿大(17.1%);发热2~3天后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22.55%)、恶心(14%)、呕吐、腹痛(1.5%);1例(1.5%)有结膜充血,1例(1.5%)出现心动过缓(40次/min)住院治疗.

    作者:刘雪林;宋宏彬;张玲;李泉根;李新军;庄英杰;翟庭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用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中国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特征

    目的分析南方部队结核病患者和当地患者中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DNA指纹特征,探讨南方部队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结核分支杆菌DNA,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用Southern免疫转印,用[α32P]-dCTP标记的DNA IS6110序列中的245 bp片段作探针,进行杂交后得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结合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测185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检测菌株的IS6110拷贝数范围为1~22.部队患者和当地患者的IS6110拷贝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部队患者结核菌分离株的IS6110拷贝数主要集中在6~20个,当地分离株主要集中在7~20个;全部菌株指纹特征分成8个组,部队分离株和当地分离株均主要集中在Ⅰ、Ⅱ、Ⅲ 3个组里.耐药菌株指纹特征在各组中的分布与敏感菌株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是否接种卡介苗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方部队患者与当地患者结核菌分离株在遗传关系上较接近,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提示部队结核病的发生与当地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传播密切相关.

    作者:曾年华;王志斌;肖红;王珊珊;黄佳亮;苏建新;姜普林;唐博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栓前干预10年随访

    以高凝高粘状态为特征的高血粘综合征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前状态[1].我们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对在血液流变学预防性检测(预检)中发现的高血粘综合征者,采取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预治)相结合的新预防模式,取得初步效果.

    作者:陈跃;来平;周元潮;乔晓芝;郑晓红;岳虹;章巧云;王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