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安阳市1984~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于杰;孟巧玲;张栓虎;任桂玲

关键词:河南省, 安阳, 合征出血热, 流行规律, 资料, 疫情, 首例
摘要:安阳市自1984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已持续发生19年,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对安阳市1984~2002年HFRS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绍兴市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1991年与2001年绍兴市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线索调查与逐户调查相结合,对市区、农村共339 651人口进行调查,并与1991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 1991年与2001年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17‰和13.85‰,时点患病率分别为9.51‰和12.77‰,≥15岁人口的时点患病率为11.70‰和14.60‰,神经症、酒依赖、药物依赖的患病率上升明显(χ2分别为125.72、101.07、8.97,P<0.01).各类疾病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三位.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监护情况均好于农村. 结论绍兴市10年间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升高明显.城、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予加强.

    作者:章金辉;何为民;严伟良;甘建光;石永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昆明市东川区首次恙虫病爆发

    东川区洒海村位于小江河谷东沿岸,村民以稻田耕种为主,水源丰富,草木繁茂.全村共489户,2 144人,发病90例,罹患率4.19%.本次罹患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r=0.88),发病与海拔高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作者:谢志刚;徐月恒;欧阳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父母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反应的调查

    目的了解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可度以及听力筛查的结果对父母及家庭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将家长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初检结果阴性的孩子家长,第二组为初检结果阳性的孩子家长. 结果调查发现97.5%的家长表示对听力学知识一无所知或仅略有所知,但93.06%的家长对筛查持积极的态度.调查发现只有59.73%的家长认为检查结果可信.第一组家长更倾向接受检查结果,有73.12%的人认为结果可靠;第二组仅有38.19%的家长认为结果可信,但即便如此,大部分家长还是认同听力筛查.同时发现,78%的家长表示阳性的结果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结论通过调查,明确了家长对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理解和接受的,但也发现有部分家长因为怀疑结果而未来复查.同时需不断地改进诊断水平以减少筛查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调查认为在中国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行的.

    作者:赵鹏军;沈晓明;许政敏;吴胜虎;金昌海;江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变异性克-雅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自1996年以来,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变异性克-雅病,研究发现这一新型传染性疾病与在欧洲肆虐的疯牛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进展性、致命性、发病年轻化等特征.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而且目前又缺乏可以检测出人或动物感染了朊粒的血清学试验,流行现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都是对变异性克-雅病的初步认识[1].

    作者:朱渝;万朝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河南省安阳市1984~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安阳市自1984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已持续发生19年,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对安阳市1984~2002年HFRS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于杰;孟巧玲;张栓虎;任桂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心血管病也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全国现有1.1亿高血压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3 000万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具有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武阳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广州市8 417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流行病学分析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现将8 417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蒋爱玲;杨阳;曹庆;陈小霜;黄桂花;闻书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11省市队列人群(35~64岁)共27 739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652.3/10万和206.7/10万,二者RR=3.12,P<0.001);(2)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高(男性910.2/10万,女性930.7/10万);(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尤其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势在必行.

    作者: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王薇;赵冬;厚磊;曾哲淳;王文化;刘军;秦兰萍;刘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排泄物中SARS病毒生存和抵抗能力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掌握病毒在SARS患者排泄物中的生存消亡规律,是认识这种新出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以及制订切实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的基础,为此我们用模拟标本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排泄物中的生存和抵抗能力.

    作者:李敬云;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张文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菌阳结核病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十分严峻,为控制疫情的发展,治疗结核病患者,消除传染源仍然是关键性的措施.因此,结核病的临床疗效问题倍受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作者对237例菌阳结核病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莉萍;胡大林;全俊;廖建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作者:何耀;姜勇;邢玉斌;钟光林;王磊;孙正基;贾红;常青;王勇;倪彬;陈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用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中国南方部队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特征

    目的分析南方部队结核病患者和当地患者中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DNA指纹特征,探讨南方部队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结核分支杆菌DNA,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用Southern免疫转印,用[α32P]-dCTP标记的DNA IS6110序列中的245 bp片段作探针,进行杂交后得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结合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测185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检测菌株的IS6110拷贝数范围为1~22.部队患者和当地患者的IS6110拷贝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部队患者结核菌分离株的IS6110拷贝数主要集中在6~20个,当地分离株主要集中在7~20个;全部菌株指纹特征分成8个组,部队分离株和当地分离株均主要集中在Ⅰ、Ⅱ、Ⅲ 3个组里.耐药菌株指纹特征在各组中的分布与敏感菌株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是否接种卡介苗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方部队患者与当地患者结核菌分离株在遗传关系上较接近,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提示部队结核病的发生与当地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传播密切相关.

    作者:曾年华;王志斌;肖红;王珊珊;黄佳亮;苏建新;姜普林;唐博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和生活习惯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协同作用与胃癌的易感性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3'-UTR基因多态和生活习惯及亚甲基还原酶基因相互作用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107例,人群对照200名),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TS 3'-UTR基因型.结果 (1)胃癌组中TS+6 bp/+6 bp、+6 bp/-6 bp、-6 bp/-6 bp基因型频度分别为5.6%、47.7%和46.7%,与对照组的9.0%、54.0%和37.0%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χ2=3.190,P=0.203).与携带+6 bp等位基因者相比,携带TS -6 bp/-6 bp 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所升高(调整OR=1.36,95%CI:1.00~1.78,P=0.047).(2)TS -6 bp/-6 bp基因型对吸烟、饮酒及不饮茶的习惯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有放大效应.与携带+6 bp等位基因且不吸烟者或不经常饮酒者或饮茶者相比,携带-6 bp/-6 bp基因型且有吸烟习惯者或经常饮酒者或不饮茶者发生胃癌的调整OR分别为2.79(95%CI:1.51~5.18)、1.76(95%CI:1.07~2.90)和2.34(95%CI:1.43~3.82).(3)TS -6 bp/-6 bp基因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T或T/T基因型有协同作用.携带TS -6 bp/-6 bp基因型同时携带MTHFR T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调整OR为2.67(95%CI:1.07~6.70).结论 TS 3'-UTR -6 bp/-6 bp基因型与生活习惯、MTHFR C/T或T/T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高长明;吴建中;刘燕婷;丁建华;李苏平;苏平;胡旭;开海涛;Takezaki Toshiro;Tajima Kazuo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猴痘病毒感染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部与西部非洲热带雨林国家.该病于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一实验室绿猴中发现,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因而得名为猴痘.此后在非洲动物血样检测时,发现许多非洲啮齿动物有猴痘病毒感染.该病毒也可感染小鼠、大鼠和兔.1970年刚果首次报告猴痘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1-3].

    作者:赵志晶;刘学恩;庄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国内期刊英译中国人名拼写格式应该规范

    目前国内很多期刊在英译作者姓名时未遵循规范,主要的译法有下述14种: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流感亚单位疫苗与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按随机双盲法分别接种249名和250名6~12岁健康儿童.于接种当日和接种后3天内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儿童免疫前后的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计算抗体4倍增长阳转率,免疫后的保护水平抗体(≥1∶40)的免疫成功率,以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和增长倍数.比较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临床观察结果. 结果两种疫苗接种后均未见局部反应,发热反应率和中高度发热反应率亚单位疫苗低于裂解疫苗,两组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未见其他全身反应.对疫苗3个毒株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亚单位疫苗的阳转率为74.5%~95.1%,保护水平抗体的免疫成功率为94.2%~99.6%,抗体GMT增长倍数为5.4~21.2.裂解疫苗的阳转率为79.8%~97.8%, 保护水平抗体的免疫成功率为96.4%~100.0%, 抗体GMT增长倍数为6.4~21.0.两种疫苗的免疫学效果相似,所见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接种6~12岁儿童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亚单位疫苗发热反应率低于裂解疫苗.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具有同样显著的免疫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董蒲梅;李玉秦;郑天柱;贾永普;李锋;韩同武;乔荣宪;张保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江苏省射阳县1 987例口服农药自杀者特征分析

    1.资料与方法:以1990~2001年辖区内各医疗单位填报的<江苏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和<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所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为依据;对辖区内报告的1 987例口服农药自杀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徐海;张仁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国汉族和维吾尔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人群中CX3C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1(HIV-1)亚型辅助受体CX3CR1的V249I和T280M基因突变,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普通人群、HIV-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中的分布,探讨I249-M280单倍型与HIV-1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程的关系. 方法分别选择汉族和维族的普通人群、HIV-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共6组,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确定249和280密码子是否发生基因突变.采用行列表χ2检验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同一民族不同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维族人群I249和M280基因频率分别为16.1%和13.3%,汉族人群分别为3.3%和2.4%,其中感染者高于普通人群,普通人群高于高危人群,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X3CR1的I249和M280之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P≈0.0).结论中国维族I249-T280单倍型频率(2.8%)明显低于高加索人(12.5%),I249-M280单倍型频率(13.3%)与高加索人接近(15.8%),汉族则两者都低得多(0.9%和2.4%).I249-M280单倍型与HIV-1易感性的关系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昌清;王波;金磊;侯静;雷周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乳腺癌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及其趋势预测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中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方法收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找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人群暴露率,估计目前和预测未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估计暴露率的变化,预测未来5年乳腺癌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22篇.前5位乳腺癌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3.39(2.97~3.86)、生活精神刺激2.36(2.09~2.67)、哺乳1.95(1.54~2.47)、肿瘤家族史1.84(1.63~2.08)、月经周期1.65(1.44~1.89);获得较大PARP的因素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其目前PARP分别为15.47%、15.17%、13.76%,若这些因素5年或10年后的暴露率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PARP分别下降至12.77%、11.32%、12.52%和9.90%、8.74%、9.69%;随着暴露率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将发生改变,其中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如暴露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发病率将分别降低3.09%、2.75%、3.03%和6.19%、5.50%、6.07%.结论控制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和提倡母乳喂养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方亚;施侣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病原流行区感染情况及中间宿主的纵向调查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作者:王增贤;胡跃;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江宝玲;赵鹏;王志成;丁伟;王峰;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