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高俊雄
目的:观察采用针刀刺营微创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科学性.方法:42例急性咽炎患者采用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丛刺患部放血)治疗,连续治疗5天,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3例,占78.6%;显效6例,占14.3%;好转3例,占7.1%;总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刀刺营微创疗法治疗急性咽炎疗效确切,并具有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金秀;陶波;谢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景君;陈晨;杜边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种不同的刺激量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肢体运动功能(FM)、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组、针剌拮抗肌弱刺激组、针刺主动肌强刺激组与针刺主动肌弱刺激组,每组30例,应用Ashworth量表、CSI量表、FM量表及ADL量表来评价4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心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痉挛程度明显轻于主动肌强刺激组与弱刺激组(P均<0.01).拮抗肌强刺激组治疗后较主动肌弱刺激组的痉挛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CS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较拮抗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弱刺激组3组CSI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拮抗肌弱刺激组又较拮抗肌强刺激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在改善患者痉挛程度及CSI方面较针刺主动肌的两组效果为好,其中尤其以针刺拮抗肌弱刺激组为佳.(2)治疗后拮抗肌强刺激组、弱刺激组与主动肌弱刺激组三组的FM计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4组治疗后AD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FM与ADL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FM与ADL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与CSI,以弱刺激组效果更佳,且能够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桂美;吴思平;贾超;刘映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的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进行治疗.结果:特定经穴组有效率93.33%.结论:少阳经特定经穴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的特异性.
作者:代义;曹颖;邹燃;张红星;张唐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卒中后进行针刺康复治疗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今,因卒中后出现的心理障碍等心理精神疾患而影响治疗的情况较常见.在治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关注此类问题,进行积极处理和治疗,以使整个卒中后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倩华;杨佐琴;李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并配合中频醋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于膝关节周围行穴位注射,并配合中频醋疗,与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82%.结论: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并配合中频醋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慕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文献,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资料.并指出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蒋振亚;岳阳;秦文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lrner Disease,AD)[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和智力逐渐丧失,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蒋希成;姜国华;于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取攒竹、太阳、迎香、下关、颊车等穴,刺入约0.2~0.5寸,手法宜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①134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总有效率99.3%.其中病程在2周内与2周后显效率比较,P<0.005,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3个疗程内痊愈97例,占总痊愈率的65%.③在2周内就诊的125例患者中痊愈104例,占83.2%.结论: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广.
作者:王璞;安军明;孙科平;赵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十宣穴毫针点刺对治疗手指麻木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手指麻木肿胀的患者,采用毫针点刺十宣穴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经治1~2个疗程后,9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脱落.结论:独取十宣穴毫针点刺对治疗手指麻木肿胀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晗;王中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近年肾阳虚证的主症、机理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以及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主症、治疗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等方面的一系列文章,回顾、分析各项研究的成果,从而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并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杨秦梅;崇桂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近年来用于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五年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伟然;赵建新;ZHAO Jian-xin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设针刀治疗组28例,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设对照组27例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3%;针刀治疗组远期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9%.针刺对照组近期治愈率为26%,总有效率为56%;远期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近期与远期疗效均可靠,且治疗风险小,易操作推广.
作者:马军光;刘海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针对一直以来针灸临床治疗面瘫存在的诸多分歧,提出辨证治疗思路.认为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面瘫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期辩证论治,并提出具体治疗方法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沙岩;宋延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作者:曹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柩·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作者:石全福;王宫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方法:将40例病人运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和正常组血清IgM、IgG、补体C3.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血清IgG、IgM、补体C3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gG、IgM、补体C3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自体免疫反应和化学炎症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作者:张永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运用艾灸百会为主结合针刺方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艾灸百会为主结合针刺组30例,对照组即单纯针刺组30例.两个疗程后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百会为主结合针刺治疗失眠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夏阳;高俊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唇针疗法是上世纪70年代医家创造的一种现代微针疗法,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疼痛性病症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或用于针刺麻醉手术,具有疗效确切、简便安全的特点.本文描述唇针的起源与发展,经脉循行与唇部的密切联系及唇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等,并列举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报道,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并应用唇针,并能对唇针疗法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同时将该疗法大力推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作者:王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撂讨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且侧重从传统的中医经典理论来研究耳穴的治疗机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耳穴疗法理论基础及现今耳穴疗法治疗概况进行分析总结.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作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途径综合起效.
作者:刘颖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