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颖;杨欣;于英君
目的:通过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和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探讨四神丸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进行灌胃给药,18天后取大鼠的结肠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 )的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结果:四神丸可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NO、MDA的含量及iNOS的活性,提高SOD的活力。结论:四神丸对UC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其一般状态,减轻结肠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NO的浓度及iNOS的活性以调节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毒性,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肠黏膜的作用。
作者:高长玉;王垚;毛颖;高彦宇;柴剑波;李胜志;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糖槭皂苷的抗肿瘤活性,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资源。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大孔树脂法富集糖槭皂苷;采用MTT法观察糖槭皂苷对肝癌SMMC7721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糖槭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MTT法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糖槭皂苷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和胃癌细胞SGC7901的活性,并呈量-效关系;糖槭皂苷能抑制小鼠瘤重,并且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结论:糖槭皂苷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具有开发价值。
作者:张宇;刘世娟;吴宜艳;赵宏;王朝兴;侯甲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护肝降脂方联合西药治疗脂肪肝伴高血脂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脂肪肝伴高血脂提供试验支持。方法:脂肪肝伴高血脂患者7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甘利欣胶囊和非诺贝特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肝降脂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0,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LT、AST、CGT、TC、TG的值都降低( P <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ALT、AST、CGT、TC、TG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t=11.23,9.89,8.97,3.45,3.56,P<0.05)。结论:护肝降脂方联合西药治疗脂肪肝伴高血脂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案值得推广和探究。
作者:李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孙一奎,字文垣,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也是命门学说的倡导医家之一。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孙文垣医案》记载诸多妇科病案,诊治妇人之疾特色分析归纳为温补培元,尤重脾肾阳气;调气养血,立足妇人之本;循经论治,擅长经络辨证;妇科杂病,善调情志之因等。
作者:王文静;郭锦晨;高婷;刘兰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测组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Hcy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 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 Hcy水平相关。
作者: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王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李成光名老中医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胸胁、脘腹等疼痛诸症,屡试不爽。
作者:黄积存;李景君;李成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席弘赋》是席弘针灸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针灸名赋之一,其内容集中反映了南宋时期的针灸学成就,席弘流派还集中体现了当时江西地区的针灸学术特点,该赋在补泻手法、针法应用及腧穴配伍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辨证求本,依法施术;精于操作,明于补泻;谙熟穴性,妙施穴法;同病异治,谨守病机;补益后天,生化有源等方面讨论了席氏精微的针灸学术思想。
作者:潘思安;赵钊;李成文;卢享君;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炎康复片联合替硝唑对更年期细菌性阴道炎( MBV)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MB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用0.1%~0.5%的醋酸冲洗阴部后,对照组患者口服替硝唑。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复片。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MBV症状评分及阴道的健康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阴道炎症的治愈率+好转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χ2=94.042,P<0.01);治疗组阴道健康程度为中及以上的比例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χ2=36.254,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χ2=4.298, P <0.05)。结论:在保持阴道酸度的前提下,应用妇炎康复片联合替硝唑治疗MBV,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蒙日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琥珀散治疗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琥珀散治疗组15例,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15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失1例,对照组脱失2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巧囊径线变化,血清CA125变化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及巧囊大径在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A125含量在治疗后均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琥珀散治疗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小患者巧囊大径线,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凤娟;马宁;付译漫;陈惠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期《中医药学报》编辑部发现网上有冒用本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的情况,对此本刊郑重声明如下:1.《中医药学报》编辑部未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进行网上征稿活动;2.《中医药学报》唯一投稿途径为:邮箱zyyxbhl@sina.com;3.《中医药学报》唯一汇款地址为: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中医药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50040。任何单位及个人在网上开展的征稿活动,均属非法行为,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请作者、读者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IGT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以高脂饲料长程喂养结合限制活动空间方法,模拟人类“多食少动”不良生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从表观特征和相应生化指标探讨该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方法:采用长程(20 w )以45%脂肪热量比标准高脂饲料(对照饲料为10%脂肪热量比标准饲料)结合限制活动空间的喂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通过体质量、腹围、体长、活动度、毛色、二便情况、血液颜色及黏稠度等表现结合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探讨IGT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结果:造模结束时,高脂饲料组较之对照饲料组,大鼠嗜卧少动、腹型肥胖明显,毛色暗淡稀疏,小便黄、大便溏且异味明显,血液颜色瘀黯而黏稠。与对照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而餐后2h血糖增高明显,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符合IGT诊断标准;高脂饲料组大鼠Lee's指数增加,血脂增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以上指标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此种模型复制方法得到的IGT大鼠模型,从表观特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基本符合中医“痰湿瘀热”特征,该模型为后续中医药防治IGT的研究奠定模型基础。
作者:马伯艳;宋颖星;张洋;张广庆;郑慧娟;李雨庭;牛雯颖;姜广坤;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野生型2号染色体的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7日龄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探讨影响果蝇睡眠的基因片段。方法:以野生型2号染色体的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品系(如7818、7999等50个品系)的7日龄黑腹果蝇为实验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 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DAMS),以24h内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为观察指标,确定影响果蝇睡眠总时间的基因片段。结果:在筛选的50个果蝇2号染色体缺失系中,获得5个候选缺失系,这些候选缺失系果蝇与野生型果蝇的睡眠时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F(2L) Exel7069、DF(2L) Exel8034、DF(2L) Ex-el8028、DF(2L)Exel6034、DF(2L)Exel8034基因片段与睡眠有关。
作者:刘思琦;李廷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环孢素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损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作者:郭春风;周亚滨;陈会君;李雁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膜中动脉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刺激诱发法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的结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经统计分析,空白对照组MLCK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风池组与风池预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风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风池预防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偏头痛急性发作可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itde,CGRP)信号系统中的MLCK表达减少有关,针刺风池穴对脑膜中动脉MLCK的表达有干预增多作用,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周培娟;李柏;王爱成;刘春燕;王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于慢性胰腺炎中医治疗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辨证思路灵活,治则治法多样。本文从“脾胃”、“郁”、“痰”角度论治、阐述了其各自治病的病机及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例举了医家们对三种病机的认识,为临床上防治慢性胰腺炎提供中医治疗思路。
作者:高丽娟;郑南;王科军;张淼;刘华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青龙衣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其抑瘤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青龙衣抑瘤活性成分胡桃醌与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砷酸注射液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别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比较胡桃醌与其他组药物的抑瘤率,借助电镜观察胡桃醌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细胞微细结构的形态变化,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胡桃醌抑瘤具有剂量依赖性;0.01mg/mL剂量24、48 hMTT结果显示胡桃醌的抑瘤强度高于亚砷酸注射液,与氟尿嘧啶相当,低于奥沙利铂;电镜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染色质凝聚,核固缩,游离核糖体减少,出现大溶酶体颗粒,线粒体数量增多形成髓样变,部分细胞坏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胡桃醌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后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结论:青龙衣提取物抑瘤活性成分为化合物胡桃醌;胡桃醌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姬艳菊;徐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CUMS)大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表达的影响,探讨TRH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TRH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TRH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但氟西汀组治疗效果较两组电针治疗效果略胜一筹;两组电针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抑郁大鼠的TRH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是通过升高TRH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陈万顺;王鑫;加吾拉·阿不力孜;许安萍;唐银杉;韩向博;李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不同地区板蓝根基因组DNA遗传差异性,药材的真假。方法:利用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地区板蓝根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同时优化板蓝根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指纹图谱显示出不同地区板蓝根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辨别出药材的真假和优劣。结论:RAPD技术为鉴别中药材板蓝根真伪和优劣提供了现实意义,为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适合板蓝根RAPD-PCR的佳反应体系。
作者:姜颖;杨欣;于英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分析历代著名医家有关“虚火”的精要论述,探讨人体气、血、阴、阳虚时虚火产生的病理机制,即内蕴于肝肾在下之“相火”向上妄动引起人体虚火产生,治法及用药上虽各自发挥但都以潜降妄动之虚火为目的。
作者:钟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甘肃省名中医贾斌主任医师运用象思维分析外感风寒与温病形成表寒证与表热证不同证型的机理,解析辛温、辛凉解表法两种不同解表法的不同,并对代表方中麻黄汤和银翘散中的麻黄、桂枝及银花、连翘分别运用象思维解读了该药的作用原理,对临床辨治外感病,提高临床疗效,避免误诊误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梁永林;刘光炜;李娟;贾育新;柳春;韩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