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和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探讨四神丸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进行灌胃给药,18天后取大鼠的结肠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 )的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结果:四神丸可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NO、MDA的含量及iNOS的活性,提高SOD的活力。结论:四神丸对UC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其一般状态,减轻结肠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NO的浓度及iNOS的活性以调节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毒性,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肠黏膜的作用。
作者:高长玉;王垚;毛颖;高彦宇;柴剑波;李胜志;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IL-8及TNF-α的含量,探讨培土益金方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脾两虚型肺纤维化模型纤维化程度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 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中药治疗组)、D组(激素治疗组)、E组(中药加激素治疗组)。采用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药液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起以番泻叶煎液灌胃15天构建肺脾两虚证型,第17天开始对治疗组灌胃15天。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及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中药治疗组肺组织匀浆中IL-8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肺组织匀浆中IL-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剩余各组间肺组织匀浆IL-8含量均有显著差异( P<0.01);对照组与中药加激素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以及中药治疗组与中药加激素治疗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培土益金方对肺脾两虚型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IL-8、TNF-α等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伟;王国梁;朱雪;张晓蕾;张雪玲;孟芸;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偏瘫下肢功能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天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变化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8天后,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活动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缺血性脑中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田福玲;李旗;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三维适形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放疗期间和放疗后3个月采用中药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KPS评分、毒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2, P <0.01)。两组AFP 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CD4+、CD8+、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白细胞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 P<0.05)。结论:中药配合三维适形化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3个月、6个月生存率,毒副作用小,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传统循经感传及热敏感传相关文献的研习,分析传统循经感传、热敏感传与针灸“气至”的相关性。热敏感传是一种特殊的循经感传,传统循经感传和热敏感传均属针灸“气至”甚或“气至病所”的表现,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具有动态特性,传统循经感传和热敏感传都会随经络的变化而变化。针灸(包括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取得显效的要领是“气至”;经络具有动态特性,重视动态腧穴、动态经络是达到“气至”,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芳深;付勇;龚红斌;梁晓婷;吴娟妹;芦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测组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Hcy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 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 Hcy水平相关。
作者: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王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药信息》创刊于1984年,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邮发代号14-132,国外邮发代号BM117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病例7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拜糖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内皮功能、颈动脉斑块及血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1.79%,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NO、ET-1和6-Keto-PGF1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NO、ET-1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方面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敏霞;王昊泉;胡竹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探讨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4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蓝光照射及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为92.9%,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860,P<0.05);治疗1天、3天、7天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1=4.572;t3=10.702;t7=8.341,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胆红素复常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8.308,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t=6.066,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缩短胆红素复常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路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于慢性胰腺炎中医治疗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辨证思路灵活,治则治法多样。本文从“脾胃”、“郁”、“痰”角度论治、阐述了其各自治病的病机及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例举了医家们对三种病机的认识,为临床上防治慢性胰腺炎提供中医治疗思路。
作者:高丽娟;郑南;王科军;张淼;刘华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孙一奎,字文垣,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也是命门学说的倡导医家之一。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孙文垣医案》记载诸多妇科病案,诊治妇人之疾特色分析归纳为温补培元,尤重脾肾阳气;调气养血,立足妇人之本;循经论治,擅长经络辨证;妇科杂病,善调情志之因等。
作者:王文静;郭锦晨;高婷;刘兰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作为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北方高寒环境,其反复发作造成机体支气管不可逆的损伤,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环境中过敏性粉尘及颗粒物质增加并反复刺激机体呼吸道,使得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发作次数增多,以致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增加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中医支气管哮喘属于“咳嗽”、“喘证”、“哮病“范畴,“痰热喘咳从肠走,肺肾虚喘从肾温”的治疗理论为支气管哮喘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作者:郭坤霞;贾金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其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具有以围绝经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月经紊乱为主治的有效方剂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Mcirosotf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药物分类、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使用频次排列补益药多,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结论:以补益药为主,配伍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揭示了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作者:胡佳;颜延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野生型2号染色体的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7日龄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探讨影响果蝇睡眠的基因片段。方法:以野生型2号染色体的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品系(如7818、7999等50个品系)的7日龄黑腹果蝇为实验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 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DAMS),以24h内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为观察指标,确定影响果蝇睡眠总时间的基因片段。结果:在筛选的50个果蝇2号染色体缺失系中,获得5个候选缺失系,这些候选缺失系果蝇与野生型果蝇的睡眠时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F(2L) Exel7069、DF(2L) Exel8034、DF(2L) Ex-el8028、DF(2L)Exel6034、DF(2L)Exel8034基因片段与睡眠有关。
作者:刘思琦;李廷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女贞子主要含有三萜类、醚萜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以及多糖、氨基酸、挥发油、脂肪酸、色素、矿物质等多种化学成分。本文结合已有女贞子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报道,将近年来关于女贞子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修红;刘志东;杨恩龙;李梦;狄方;林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环孢素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损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作者:郭春风;周亚滨;陈会君;李雁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抑郁症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升高,中医对该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治疗及其它治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对现状的几点思考,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叶阳;王睿;温萍;刘学伟;黄树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李成光名老中医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胸胁、脘腹等疼痛诸症,屡试不爽。
作者:黄积存;李景君;李成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脂血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这个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高脂血症可以归属于中医“痰浊”、“血瘀”、“膏脂”等范畴,本文试从古代文献中通过针灸对肥人、血瘀、痰浊的治疗,用以防治高脂血症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人运用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卢享君;潘思安;李成文;赵钊;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化肝通络方是由田耀洲教授化裁藏医治肝名方“郎庆阿塔”而成,在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PBC)效果显著。处方融合传统中药、藏药,配伍鲜明,以西红花、人工牛黄为君药,化肝通络;以五灵脂、印度獐牙菜、余甘子为臣药,清化肝热、行血养肝;佐使黄芪、肉豆蔻、木香、沉香、甘草等健脾理气。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出发,对化肝通络方组方理论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治肝之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其组方规律,以清热、化瘀、通络、健脾为主线,总结其组方核心为化肝通络,行血养肝,肝脾同治。
作者:李忠意;田耀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