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任国欣;刘小五

关键词:贝尔氏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 针刺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7例贝尔氏麻痹的患者采取中、西药内服、针刺疗法以及理疗、按摩等辅助疗法综合治疗.结果:经2~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率80.6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确实、可靠,值得借鉴.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康组20例,对照组17例.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的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针康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对动物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抗肿瘤的机制,为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程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黄芪多糖具有一定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使S期细胞数目减少,促进细胞分化为G0-G1和G2-M期.但随着剂量加大,肿瘤细胞主要停留在G2-M期.结论:黄芪多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凋亡的数目并不占绝对优势,说明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是黄芪多糖抗肿瘤的一换条途径,却不是主要途径.

    作者:陈光;臧文臣;刘显清;王庆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既往用髌骨部分切除术治疗,但此种手术方法会造成髌骨关节面的紊乱,发生髌骨关节的退行变,不宜提倡[1].笔者在1994年对1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杜启铭;杜雁捷;高文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捏脊配合神阙穴拔罐治疗小儿遗尿42例

    以捏脊配合神阙穴拔罐治疗小儿遗尿42例,总有效率88%.尤其对7岁左右患儿采用此方法治疗1周后,遗尿症状基本消失,再经巩固1个疗程即痊愈.该疗法疗程短;手法规范,安全度大,无创伤.

    作者:王玉兰;卢天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参果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果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小鼠连续应用两种不同浓度人参果汁(人参果原汁;50%人参果汁)及生理盐水灌胃10天后,测定小鼠各项免疫指标.结果:两种不同浓度人参果汁均能明显增强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HA所致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显著(P<0.01);人参果原汁还可增加脾指数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小鼠胸腺指数无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结论:人参果汁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姚月梅;张英艳;陈国静;邹立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7例贝尔氏麻痹的患者采取中、西药内服、针刺疗法以及理疗、按摩等辅助疗法综合治疗.结果:经2~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率80.6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确实、可靠,值得借鉴.

    作者:任国欣;刘小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比较临床经验笔谈

    中医和西医是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二者在理论认识、诊疗方法和基本观念上存在差异.西医借助现代科技,对人体和生命现象的认识精细准确,具有可重复性.中医理论虽有笼统含糊的弱点,但中医重视临床诊治,实用经验丰富,重视解决临床病证.

    作者:刘小平;常存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宁康胶囊对中风病先兆证患者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宁康防治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方法:中风病先兆证患者171例,随机分为脑宁康验证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2P)、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sVCAM-1)等参数的变化.结果:验证组临床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94.73%)及用药后临床积分(6.11±1.1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验证组用药后临床积分极显著改善(P<0.01).一年内验证组中风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验证组治疗后ET-1、NO、CD62P、sVCAM-1分别为(61.05±26.98)pg/ml、(4716.98±741.02)pg/ml、(1.49士0.05)%、(779.9±40.3)pg/ml,较治疗前均极显著改善(P<0.01),以上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宁康胶囊之所以能够明显改善中风病先兆证症状,有效控制中风发生,与其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脑损伤诸多环节起到保护作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作者:赵海滨;魏涵龙;沈承玲;左俊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健骨颗粒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20例临床观察

    应用健骨颗粒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20例,另设35例为对照组,以健骨生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79例,好转19例,无效17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11例.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补肾生骨,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

    作者:肖正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IGF-1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I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造成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并运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IGF-1受体在三个月及6个月病程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针刺后的改变.结果:正常鼠眼视网膜中即有IGF-1受体mRNA的表达,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IGF-1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针刺治疗后可减少IGF-1受体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由于IGF-1受体表达的增加,诱发新生血管形成,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针刺通过抑制IGF-1受体mRNA的表达有效地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抑制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丹;匡洪宇;樊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仲景下法新论

    对仲景下法从下粕、下血、下水、泻热这四个方面的内涵,进行探究并且具体指出了这四法所对应的临床病证.同时阐述了仲景下法的病邪部位特点,并以<内经>为理论根据,深刻揭示了仲景下法的作用机理.

    作者:刘广泉;谢恩海;佟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补肾消瘀清热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5例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临床虽极为多见,但因前列腺的位置和其解剖特点所决定,治疗效果多不十分理想,笔者自1999年起采用补肾消瘀清热法治疗2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蒋丽华;李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乙肝的机制研究进展

    结合乙肝发病机理与近年来乙肝中药治疗的研究成果,对乙肝在发生肝纤维化之前的中药治疗作用,即:抗病毒作用,调整免疫作用,保护肝细胞作用做了阐述.指出中药治疗乙肝作用机制的研究应与辨证论治理论相结合.

    作者:何金洋;张小虎;郭兴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脉通冲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期36例治疗观察

    通过静脉通冲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期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对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表明,其临床有效率为69.44%,并可降低ⅧR:Ag,增加AT-Ⅲ含量.

    作者:郭伟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试论《褚氏遗书》对妇科学的贡献

    褚澄,字彦道,南齐时阳翟人,虽居官职但善究医术.他所撰<楮氏遗书>是一部影响很大的论著,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试探其要,阐述于此.1晚婚晚育优生观褚氏在其<褚氏遗书>中倡导晚婚,提倡婚配之适龄必得男女发育完实之说.

    作者:许学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拟痛愈汤治疗三叉神经痛39例

    我院神经科自1994年至2001年间用中药自拟痛愈汤治疗3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12例;发病年龄大71岁,小32岁,平均年龄51岁;发病部位以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为多,共25例;39例病人中病程长13年,短4天,其中患病1年左右者居多,为21例.

    作者:李慧;刘海燕;赵云霄;佟钢;张丽娜;王彬彬;欧阳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放化疗副损伤病机与辨治

    由于放疗与化疗可以大量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抑制癌肿病灶发展.对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有确切疗效.但这种疗法对人体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对正常骨髓细胞亦可杀死,导致骨髓造血抑制.

    作者:刘玉春;刘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拟平疣擦剂治疗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90例

    目的:观察自拟平疣擦剂治疗扁平疣、传染性软庞、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用无菌棉球将药液涂于患处,每日2~4次,1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该疗法可清热解毒,平疣止痒,且简便易行,疗程短,疗效高.

    作者:石志发;牛春萍;曹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鸭胆子治疗尖锐湿疣24例

    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上皮乳头瘤样增生性疾病,笔者用鸭胆子治愈24例尖锐湿疣患者,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例,女18例;20~30岁13例,31~40岁9例,41岁以上2例;病程短者20天,病程长者6个月;24例中有9例曾用激光治疗而复发,3例合并淋菌性尿道炎.

    作者:李晓萍;李晓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落新妇根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落新妇根的镇痛作用.方法: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定落新妇根水煎液的镇痛作用,落新妇根水煎液的不同剂量对小鼠灌胃给药进行试验.结果:对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小鼠醋酸致痛引起的扭体次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落新妇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李彦冰;杨波;张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