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王克非;金佳华;崔爱国

关键词: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糖尿病多并发血管病变,因此在控制糖代谢异常的同时,尚应纠正高血脂、高血液粘滞状态.本文以补肾治血汤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患者(50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行气化积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3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屡用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法治疗泌尿系结石,但疗效仍感不尽其善,后改变思维,以行气化积为主佐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并配合西医疗法治疗13例,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娄红梅;徐涛;王恩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川芎对药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头痛的成因复杂.六淫外袭,七情所伤,饮食劳倦,跌仆损伤皆可致病.但概括起来不过外感、内伤二类.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此.外感六淫,上犯巅顶,或寒遏络脉,或热拢清空,或湿蔽清阳,均可致病.

    作者:于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黄芩对兔放射损伤所致组织形态学变化的防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中药黄芩对放射损伤所致组织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照前30min左右给健康家兔腹腔注射2g/kg黄芩水提取液,于受照射后6个月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兔眼晶状体及胃粘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黄芩组兔眼晶状体及胃粘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轻于受照射组.结论:中药黄芩可减轻放射损伤所致组织形态学变化.

    作者:孙晓冬;王玉梅;姚靖;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厚朴制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建立一种采用HPLC法测定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本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含有厚朴制剂的定量方法,可用于有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所测样品中的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分别为0.60%和0.21%.

    作者:李燕敏;高旭年;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燥湿化痰、消积降脂法治疗高脂血症93例

    我们近几年来采用燥湿化痰、消积降脂法治疗高脂血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3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病程短3个月,长15年.诊断标准:TG》5.7mmol/L、TC》1.7mmol/L,凡具备此二项中的一项或二项者并排除了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肝胆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继发因素者均可诊断此病.

    作者:刘启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胶原素对老龄小鼠骨强度和成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胶原素有增强老龄小鼠骨强度的作用.方法:用骨强度测定法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及钙含量测定法来比较胶原素与钙制剂对骨的作用.结果:口服胶原素组老龄小鼠骨的断裂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钙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羟脯氨酸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胶原素有增强老龄小鼠骨强度和钙、羟脯氮酸含量的作用.

    作者:刘中申;修海霞;李阁;刘林君;徐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溶栓丸配合血磁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应提高对该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我院从1995年开始采用溶栓丸配合血磁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敏杰;杨光;太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商陆合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近年来用自拟商陆合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并对其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45岁;病程2个月~2年;均具有典型的皮肤出血点及瘀斑、鼻衄及牙龈出血;化验室检查:血小板3~7万/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

    作者:李翠萍;曹继晶;徐丽;张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病人的增多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而明显增加.目前,对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期DN,从而防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采用结扎家兔左椎动脉及可逆性夹闭双颈总动脉造成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针刺对其血液流变性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有效改善造模后血液流变学异常,电镜下脑组织结构损伤亦减轻,经立体学定量分析,线粒体体密度及毛细血管基膜厚度针刺组与造模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赵军;程为平;张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生化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生化丸中阿魏酸,建立了该制剂中阿魏酸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冰乙酸(37:62:1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2nm.

    作者:杨美君;孙彦璞;杨文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乌头汤加减治疗脊柱过敏症的临床体会

    脊柱过敏症又称棘间韧带劳损,是指以脊柱定点疼痛为主症且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临床中经常可见.病人常因疼痛明显但又难以查出确切病变或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倍感痛苦.本文从中医学角度试对该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加以探讨,并报告以乌头汤加减治疗92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永智;张悦;王永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妇炎康宝中的黄芩甙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妇炎康宝中黄苓甙的含量.方法:O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苓甙的含量为0.110~0.126 RSD=2.01%.结论:用HpLC法测妇炎康宝中黄芩甙的含量准确、有效、可靠.

    作者:孙秀芝;杜荣辉;肖彩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化浊合剂治疗高脂血症62例

    我们采用活血化瘀降浊法自制纯中药化浊合剂治疗高脂血症,经6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高脂血症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9.5岁,所有病人经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均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

    作者:董桂芝;张惠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复方配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胸水10例

    过继免疫治疗是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LAK细胞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淋巴细胞,我们于1996年开始应用LAK/IL-2配合中药复方(黄芪、人参、枸杞子、甘草等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治疗恶性胸水10例,取得满意疗效.LAK细胞制备及输注方法:取6个月内水囊引产胎儿的肝、脾于200目钢网上研磨成细胞悬液,洗涤后加入1000u/ml白细胞介素Ⅱ(IL-2北京中化合通)及5%人AB型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基,于37℃,5%CO2条件下培养,于第3天及第5天分别输给患者,每日分别给IL-2 20万u,整个疗程10天.

    作者:姜南;张梓荣;方凤奇;陈曦;马文光;马宝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活血解毒行瘀法治疗疣类皮肤病的探讨

    疣类皮肤病是接触病毒所致的以赘生物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患.中医认为其机理是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成,因而多见于青年女性.扁平疣多发生于颜面、手背等处,影响美容.传染性软疣有时全身发生五、六十个疣状增殖.跖疣发生跖底,呈现数十枚坚硬颗粒状硬块,肿胀疼痛,难以步履.自90年以来笔者以活血理气解毒行瘀法为主治疗50例疣类皮肤病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荆玉强;孟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栀红散治疗外伤性肿胀32例临床体会

    在1994年至1999年间,我们用自拟栀红散治疗外伤性肿胀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均有外伤史,病程短1天,长2周,局部均有肿胀,皮色红赤或青紫,触痛阳性;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8~54岁,平均31岁;软组织挫伤24例,轻度骨折8例,足踝部扭伤18例,上肢外伤6例,膝关节挫伤4例,腕部挫伤4例.

    作者:杨学瑞;王英莲;陈丽娟;范东明;徐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益肝消癥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自制益肝消癥丸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58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55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符合高发年龄阶段;病程长1年半,短3个月;肝炎病史者3例,肝硬化病史者43例.

    作者:黄克江;刘乃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坤宁安丸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其发病率为80%,其中10%~15%的妇女因症状严重而被迫就医[1],因绝经造成雌激素水平过低,而导致妇女患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2].选用坤宁安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萍;陈惠铮;王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腿痛132例辨证治疗

    笔者在1995~1998年间用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腰腿痛13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32例中,男75例,女57例;年龄大62岁,小20岁;病程长3年7个月,短2个月;气滞血瘀型21例,慢性劳损型55例,气虚肾亏型37例,风寒湿痹型19例.

    作者:徐爱民;张文彬;孙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