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克;郑春
通过观察舌质的颜色与舌苔厚薄、润燥、腐腻的变化,辨明肝硬化的病情轻重.初步观察表明,早期肝硬化,多见舌质暗红,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肝硬化代偿期,舌质青紫,舌上有青紫瘀斑,瘀点;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轻症,多见舌淡红,苔白腻;肝硬化后期,舌质紫红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舌苔薄黄腻.肝硬化疾病的舌质、舌苔变化,能够反映出肝硬化在不同时期疾病轻重和进退.
作者:李凤陈;李萍;李凯;李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用益气化瘀法治疗28例冠心病患者,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CEC和ET均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益气化瘀法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鲍维珍;曲齐生;毕焕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范畴,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世界性分布,估计10%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为3:1.
作者:李建军;熊爱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首位,抗AS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研究发现双叶提取物对AS疗效显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良好制剂.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验证其疗效,我们观察了该药对高脂饮食所致大鼠AS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波;毕克滨;李晓宁;周立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味和功能,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和毒性等内容.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中药的炮制是我国历代医学家经过临床用药实践形成的一项制药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更好地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在这方面历代医药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现就笔者实践体会,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中药的性能与炮制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富兰;王绍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血压病是指临床上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笔者自拟降压饮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6年10月~1999年12月收治高血压病人共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40~49岁8例,50~59岁70例,60~70岁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大致相近,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君;丁涛;周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将10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组再加用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动态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可以升高血清IgM含量,解除脑血栓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裴海涛;杨吉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采用MTT法和流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斑蝥素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斑蝥素对HL-60细胞的IC50是15.34μmol/L,对QGY7703细胞的IC50是18.54μmol/L.斑蝥素处理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24h后,G2-M期细胞分布都有所增加,Gn-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斑螯素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峰前有亚二倍体峰出现,说明斑蝥素在所用剂量下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伟;王亚威;周宗祥;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采用薄层扫描法,建立了复方制剂中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不为2.62%.该法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春胜;孟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自1993年1月至2001年1月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为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49例,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1980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出,并于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组工作会议再次予以肯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例;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42.6±7.5岁;病程1~15年,平均为9.8±5.3年;其中有高血压、高血脂、视网膜病变或肾病等并发症者25例.
作者:崔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几年来我们研制了一种专治冻疮的擦剂,经临床治疗218例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04例,女14例;年龄18~32岁,均为基层连队官兵.根据冻伤程度分为I度:皮肤紫、瘙痒、轻度肿胀,皮下组织硬块,共68例.Ⅱ度:除轻度症状、体征外,局部水泡,部分溃破,共134例.Ⅲ度:局部糜烂或溃疡.共16例.
作者:王文森;孙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胆清片是由熊胆粉、金钱草、茵陈、板兰根、郁金、甘草六味中药组成,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为控制产品质量,针对君药熊胆粉中的牛磺熊去氧胆酸进行测定.实验表明HLPC法结果令人满意,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朱明礼;袁绪荣;刘世萍;高旭年;杨炳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骨髓CD34+、Fas+及CD34+mP53表达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慢性再障患者36例,正常对照12例.用单染法标记骨髓CD34+和Fas+细胞,用双染法标记骨髓CD34+mP53表达细胞.结果:慢性再障患者CD34+和CD34+mP53表达细胞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高于疗前(P《0.05);Fas+细胞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低于疗前(P《0.05).结论:补髓生血冲剂可能通过降低Fas抗原表达,提高mP53蛋白表达抑制慢性再障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
作者:孙伟正;陈宝忠;李依菲;李巍;于壮;罗梅宏;李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观察了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指数(P《0.01)、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及末梢血白细胞总数(P《0.01),但对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桂秋;姚月梅;许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外阴瘙痒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类型的阴道炎、尿道炎、外阴白色病变、局部卫生不良等,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笔者自拟外阴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5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福山;尹鹏;王蓓;徐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泥鳅多糖的护肝作用.方法:用泥鳅多糖给小鼠灌胃6d,观察他们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1-萘异硫氰酸酯致小鼠肝损伤所引起肝肿胀、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血清黄痘指数升高的影响.结果:泥鳅多糖能明显降低模型组的血清转氨酶和肝肿胀,而且还能显著抑制1-萘异硫氰酸酯引起小鼠血清黄痘指数升高.结论:泥鳅多糖对小鼠肝脏的化学性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钦传光;黄开勋;徐辉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也进人到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标志着我国新药开发优势的中医药新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面临国际新药高科技开发与研究迅猛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我国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经研究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新药开发途径、新药国际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有些方面仍难摆脱低级、盲目的行为,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门九章;张天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癌术后腹壁漏的疗效.方法:40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静点抗菌素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培元的中药胶囊,外用中药生肌散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药静点,外用西医常规换药.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癌未后腹壁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奎增;宫淑文;刘娜;欧阳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的前期工作已证实炒桃仁总蛋白能提高小鼠B细胞功能,刺激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本文通过测定TNF-α、IL-2产生水平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炒桃仁总蛋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刘英;张伟兵;张鹏宇;王雅贤;张德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简称HSK)目前仍是世界上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上突出特点是复发性强.其主要原因在于HSV-1的潜伏感染和反复再活而引起HSK的复发.近些年来,国内眼科界非常重视中药治疗HSK,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由HSK继发的青光跟等严重后遗症[1].笔者采用多种中药联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程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