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新药开发研究思路探讨

门九章;张天奉

关键词:中医药, 新药开发, 研究思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也进人到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标志着我国新药开发优势的中医药新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面临国际新药高科技开发与研究迅猛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我国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经研究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新药开发途径、新药国际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有些方面仍难摆脱低级、盲目的行为,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泻下法治疗痤疮机理及临床应用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慢性损容性皮肤病,特点是颜面散在发生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好发于颜面、前胸及后背皮脂丰富部位,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目前对泻下法治疗痤疮临床上已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安贺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法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用益气化瘀法治疗28例冠心病患者,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CEC和ET均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益气化瘀法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鲍维珍;曲齐生;毕焕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淡盐水制大黄的两种炮制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对淡盐制大黄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蒽醌类成分、高效液相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两种方法对淡盐水制大黄影响不大.结论:微波炉炮制盐大黄可以代替小火炒制盐大黄.

    作者:肖冰梅;张春桃;裴刚;张俊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内注射菌必治、双黄连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6例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科及男性科门诊中极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病程漫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此统计了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间的66例作为疗效观察,并探讨该病的佳疗法.

    作者:王洪敬;苏适;苏红;苏毅;何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将10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组再加用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动态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可以升高血清IgM含量,解除脑血栓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裴海涛;杨吉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育运动中急性胃痉挛的应急治疗

    1病因与症状急性胃痉挛在体育运动中多发于竞争激烈、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如长跑、越野跑、马拉松和铁人二、三项,以及游泳、滑冰、滑雪、球类等,其中田径运动的长跑为多见.

    作者:王同立;陈学军;庞光利;孙茂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几种常用蒙药的传统炮制方法

    蒙药是祖国药学宝库中的瑰宝,她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她的炮制方法也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富于民族特色,是值得研究的领域.现介绍几种常用蒙药的传统炮制方法.

    作者:宝山;陈欣欣;包铁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观察了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指数(P《0.01)、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及末梢血白细胞总数(P《0.01),但对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桂秋;姚月梅;许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癫痫重在益肾清浊

    癫痫是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扑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本病缠绵难愈,实属肾精亏损,脑髓空虚,痰瘀乘脑髓空虚邪扰神明所致,因此治疗重在益肾清浊.兹略述如下.

    作者:钱荣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炒桃仁总蛋白对TNF-α、IL-2产生水平的影响

    我们的前期工作已证实炒桃仁总蛋白能提高小鼠B细胞功能,刺激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本文通过测定TNF-α、IL-2产生水平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炒桃仁总蛋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刘英;张伟兵;张鹏宇;王雅贤;张德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2例

    我们运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效果颇著.本文介绍临床病例2例.并浅谈其应用体会.病例1 马某某,女,70岁,1998年5月8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病史,年初突然中风,发作时神志昏迷.醒后遗留左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强.流涎,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查体:心率80次/分,心律整齐,肺呼吸音正常.Bp:156/100mmHg.心电图诊断:左心室高电压.血液生化检查:总胆固醇210mg%、β-脂蛋白360mg%、甘油三脂105mg%.诊断:高血压病、脑出血.

    作者:鞠奎信;王丽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拟降压饮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是指临床上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笔者自拟降压饮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6年10月~1999年12月收治高血压病人共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40~49岁8例,50~59岁70例,60~70岁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大致相近,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君;丁涛;周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延胡索乙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坏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dl-THP)对应激状态下心肌缺血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坏死损伤模型.dl-THP iP.20mg/kg或40mg/kg,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dl-THP能明显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显著抑制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降低血清CK和LDH水平,保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生成.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论:dl-THP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闵清;白育庭;舒思洁;吴基良;刘彤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阴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50例

    外阴瘙痒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类型的阴道炎、尿道炎、外阴白色病变、局部卫生不良等,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笔者自拟外阴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5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福山;尹鹏;王蓓;徐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斑蝥素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作用研究

    采用MTT法和流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斑蝥素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斑蝥素对HL-60细胞的IC50是15.34μmol/L,对QGY7703细胞的IC50是18.54μmol/L.斑蝥素处理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24h后,G2-M期细胞分布都有所增加,Gn-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斑螯素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峰前有亚二倍体峰出现,说明斑蝥素在所用剂量下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伟;王亚威;周宗祥;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F+as及CD+34mP53表达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骨髓CD34+、Fas+及CD34+mP53表达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慢性再障患者36例,正常对照12例.用单染法标记骨髓CD34+和Fas+细胞,用双染法标记骨髓CD34+mP53表达细胞.结果:慢性再障患者CD34+和CD34+mP53表达细胞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高于疗前(P《0.05);Fas+细胞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疗后低于疗前(P《0.05).结论:补髓生血冲剂可能通过降低Fas抗原表达,提高mP53蛋白表达抑制慢性再障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

    作者:孙伟正;陈宝忠;李依菲;李巍;于壮;罗梅宏;李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冻伤Ⅱ号液治疗冻疮218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我们研制了一种专治冻疮的擦剂,经临床治疗218例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04例,女14例;年龄18~32岁,均为基层连队官兵.根据冻伤程度分为I度:皮肤紫、瘙痒、轻度肿胀,皮下组织硬块,共68例.Ⅱ度:除轻度症状、体征外,局部水泡,部分溃破,共134例.Ⅲ度:局部糜烂或溃疡.共16例.

    作者:王文森;孙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干姜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干姜的石油醚和乙醚部分分离并鉴定了五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X1)、棕榈酸(X2)、姜辣素(X3)、环丁二酸酐(X5)、胡萝卜甙(X6).

    作者:周洪雷;张义虎;魏璐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性能与炮制的关系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味和功能,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和毒性等内容.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中药的炮制是我国历代医学家经过临床用药实践形成的一项制药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更好地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在这方面历代医药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现就笔者实践体会,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中药的性能与炮制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富兰;王绍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药新药开发研究思路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也进人到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标志着我国新药开发优势的中医药新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面临国际新药高科技开发与研究迅猛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我国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经研究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新药开发途径、新药国际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有些方面仍难摆脱低级、盲目的行为,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门九章;张天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