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靖康;马海涛;倪斌;郑世营;陈浩;黄海涛
目的 了解急诊临床实践中临床决策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由独立研究人员分析入选的1115份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解析其临床决策方法的实践应用情况,比较低年制住院医师组(PG1)和高年制住院医师组(PG3+)临床决策方法应用的异同.结果 临床应用四种主要临床决策方法分别为模式识别法(47.0%)、假设-演绎法(26.5%)、事件驱动法(12.3%)、运用规则法(3.2%).PG1组和PG3+组临床决策方法的实践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1,P<0.001).结论 模式识别法和假设-演绎法是目前常用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急诊高年制住院医师应用模式识别法更加普遍,而低年制住院医师更倾向于选择假设-演绎法.运用规则临床决策法在急诊中的应用明显不足.
作者:徐腾达;王厚力;马遂;于学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器官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LPS刺激组;③罗格列酮(ROSI)预处理组;④2-氯-5-硝基苯胺(GW9662)预处理组.在每组操作结束后4 h取血用于主要器官生化指标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功能、胰腺功能.结果 主要器官的生化指标在LPS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SI预处理则大大减轻了指标的升高,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W9662预处理则逆转了这种保护作用,器官功能指标低于LPS组,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减轻MODS大鼠器官功能损伤,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用于临床防治MOD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乔万海;王静;师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多发伤误漏诊的原因及临床后果,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2002-12~2005-11我院收治的8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漏诊组(78例)和无漏诊组(753例)进行比较.入选病例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并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分.结果 831例患者中有78例(9.38%)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住院时间较长(P<0.05).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低,休克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P<0.05).在造成78例漏诊的原因中,53.8%(42/78)与医师评估有关,这是可以避免的因素;46.2%(36/78)与患者伤情有关.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应进行重复、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应有的辅助检查,保持高度警惕性,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王伟雄;刘坚义;冯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MODS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病、占同期ICU住院患者的比例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多发创伤、严重感染、脑血管病及大手术,女性患者的原发病主要为严重感染、产科合并症、脑血管病、流行性出血热及中毒.同期ICU住院患者中,男性MODS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MODS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年龄>55岁的男性、女性两组MODS患者病死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性别不同,MODS发生的原发病也不同.男性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但与年龄有关.
作者:常文秀;曹书华;王勇强;高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持续>12 mmol/L)的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APACHE Ⅱ评分平均为(17.2±3.8)分,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各35例.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7.8 mmol/L;常规组血糖控制在10.0~12.0 mmol/L,两组其余临床治疗相同.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泵入胰岛素天数、入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强化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泵入胰岛素天数、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李向晖;宋扬;王立祥;雷联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井下作业时被电击伤后即呼之不应,未给予任何抢救措施,约30 min后入院.既往体健.查体:全身发绀,双瞳散大,心跳、呼吸停止.
作者:郑伟;何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如何及时地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阻塞是治疗的关键.继静脉溶栓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后,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国内外逐渐开展起来,其有效性被众多学者进行的小样本、有条件的临床实验所证实[2~3].近年来更有学者主张超选择动脉内和静脉内联合溶栓,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4,5].我科共急诊完成动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溶栓4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峰;伊志强;刘宗明;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饶芝国;李成义;闫昕;张文毅;黄旭;贺峰;林贵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脓毒症是由于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和机体的炎症反应,机体内出现氧自由基增多、一氧化氮(NO)浓度升高、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和钙超载.这些因素都可使肝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肝细胞呼吸功能、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解毒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肝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终导致肝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秋卉;王锦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高发因素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无复流现象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61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情况判别无复流现象高发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目前吸烟,术前PT、AFTT不影响无复流现象发生,但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右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直径>4 mm、血管病变呈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狭窄、罪犯血管处有血栓征象患者无复流现象明显增加.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通过评价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可以发现预测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作者:卢竞前;李易;李建美;杨锋;洪云飞;张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TOAST亚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36例ACI患者发病72 h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记录梗死灶大小,采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心源性栓塞脑梗死CRP水平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不明原因性脑梗死,而小动脉闭塞脑梗死低.血清CRP水平升高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CRP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53,P<0.01),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s=-0.41,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在TOAST各型中的不同,说明不同的ACI亚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CRP测定对ACI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RP可作为ACI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瞿学栋;刘欣跃;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长程晚电位及长程QT间期变异技术分别从心室除极、复极的角度探讨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对心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心绞痛频繁发作的冠心病患者47例,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选取心绞痛发作时及症状缓解6 h后的长程晚电位及QT间期变异各项参数指标,每一指标选取临近时间段的三个数值,取其均数用做统计数据.结果 在心绞痛发作时及症状恢复后,晚电位及QT间期变异各项参数均显示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与心电稳定性指标显著相关,短暂心肌缺血时心室除极、复极指标也有显著变化,其敏感性高于普通心电图,可以成为评价无创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的有益补充.
作者:李晶洁;郭晖;郭晓宁;于艳伟;曲秀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高血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危重颅脑疾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2).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1.1 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1.1 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3.9~6.1 mmol/L),直至患者转出ICu或死亡.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铮;刘汉;倪海滨;徐英;戴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入院24 h内测定空腹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追踪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危重患者血糖、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与APACHE Ⅱ评分、预后相关(P<0.01);血糖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6、0.5674);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拮抗TNF-α、IL-6等炎症因子,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的关键.
作者:王弋;许国根;施小燕;陈雯;张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霍姆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H40)对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兔复苏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HH40组和乳酸盐林格液(LRS)组.制作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60 min后分别用上述两组液体进行复苏.在休克前,复苏前,复苏后10、30、60 min时分别记录平均动脉压(MAP)的数值,并在休克6 h后将动物处死,取右肺检测其干湿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血压的恢复HH40组明显优于LRS组,HH40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LRS组(P<0.01),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低于LRS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LRS组轻.结论 HH40注射液对肺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红军;于曙东;陆士奇;何靖康;杨美菊;肖接承;朱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BNP和hs-CRP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奚耀;钱义明;顾晓刚;吴士延;钱风华;王进;项志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患者240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190例再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常规测定各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发病后24 h内SIRS组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MODS组患者血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呈负相关(r=-0.2879,P<0.01).结论 检测SIRS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并判断预后.
作者:张芝晶;胡叶;李洪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L-6与IL-10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 将40例人住急诊ICU的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10浓度,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 SIRS患者IL-6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6浓度和APACHE Ⅱ评分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非MODS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者IL-6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8813,P<0.01),IL-10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r=0.0627,P>0.05).结论 在SIRS患者中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对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判断作用,早期检测IL-10浓度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判断作用.
作者:杨径;刘德红;孟新科;魏刚;郑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颈椎外伤导致颈脊髓损伤,但X线片检查并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情况,临床上称之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这是不同于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诊断或手术治疗不当,常导致严重的继发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常因肺感染、心肺衰竭而死亡,其预后不良.近年来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对本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还存在争议[2].我们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经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后颈脊髓功能恢复的程度.
作者:黄志;吴方强;李勇;康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速效止血粉治疗急性创伤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把速效止血粉直接洒在出血部位,观察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和起效时间.结果 速效止血粉适用于各种创伤出血,尤其在中、大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方面具有常规方法不能比拟的优势.结论 速效止血粉是治疗各种急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周荣斌;黄志;程霞;周高速;郭凯;张健;刘冀;张源波;陈升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十二导联心电图上相应ST段压低与急性左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06~2006-06因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病变进行PCI手术的79例患者,18例是由于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1例是由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析病变血管和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患者在aVF、V2、V3、V4、V5和V6导联上相应ST段压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元线性分析表明,在aVF、V2和V4导联上ST段压低可能区分左前降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结论 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V2、V4、aVF导联ST段压低,对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作者:井玲;李为民;周立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