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栓柱;许秀举;罗绥兰;王海英;高艳荣;程世华;丁国平
目的 建立农产品中5种环境激素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方法,对粮食、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宽口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分离、检测.结果 粮食、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滴滴滴(DDD)、滴滴伊(DDE)、滴滴涕(DDT)、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回收率在79.8%~11.23%;重现性分别为3.67%、5.98%、4.31%、7.12%、6.39%.结论 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干扰少、适用于农产品中环境激素类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作者:富英群;侯咏;王艳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聊城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规律和居民碘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高碘性甲状腺肿(甲肿)的流行.方法 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对居民饮用水碘、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进行基线调查;按照LQAS方法对聊城市4县1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水样1 232份,水碘为(161.4±133.5)μg/L,范围2~1 820μg/L,91.2%的乡镇水碘均值>10μg/L或<3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与尿碘、碘盐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完全呈现一致性.结论 聊城市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适碘区;部分地区存在高碘性甲肿流行,是由于居民饮用高碘水和食用加碘盐共同作用的结果.停止饮用高碘水和加碘盐的供应可以防止高碘性甲肿的流行.
作者:唐肇昶;姜祥坤;梁伟;张蕾;杨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从染疫动物传播到人,还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20世纪70年代初,鼠疫血清学诊断方法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因为其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特点,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苏鹏;宋志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碘缺乏病是以造成人类脑发育落后为主要危害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发能;朱玉;吕群;莫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为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北京市的布病多年来一直未有大的流行.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畜牧业发展较快,出现了多次畜间局部疫情爆发,进而导致人间疫情的发生.
作者:李文玲;杨学明;李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75年,Cossart等[1]首先在1名健康献血者血中发现了人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继而,在1981年又证实HPV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2].HPVB19感染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关节病等.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贫血、水肿、死胎.
作者:赵志军;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5年贵州省碘缺乏病(IDD)防治现状,完善可持续发展防治策略,使贵州省尽快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方法 根据全国第5次IDD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用PPS抽样法在全省抽出30个县.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尿碘测定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盐碘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B/T 13025.7-1999),智力测定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图册》进行,5年级学生及18~35岁育龄妇女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4.42%,B超法3.80%;儿童尿碘中位数289.4μg/L,居民户家中盐碘中位数34.1 mg/kg;儿童智商(IQ)均值92.8,5年级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平均分68.23,18~35岁育龄妇女平均分73.87;历年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提高,尿碘中位数趋近于WHO推荐的100~200μg/L的适宜值,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低.结论 贵州省人群碘营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今后要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治策略,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王娟;姚仲英;赵德运;刘铭;周德梅;李晓松;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汇总青海省3个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其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兴海、班玛3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采集发、粮、土等样品,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贵德、兴海、班玛病区大骨节病临床、X线检出率分别在0~55.78%、11.37%~59.20%;0~48.68%、25.86%~50.38%;0~63.38%、0~52.63%.病区大骨节病病情缓慢下降,有一定的年度波动.硒测定结果表明,兴海、贵德大骨节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兴海、贵德病区,大骨节病病情严重、活跃,班玛病区大骨节病自然消退.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密切相关.
作者:李强;赵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4种鼠疫F1抗体的效果.方法 使用过碘酸钠改良法制备酶结合物,酶标抗体的效价和适工作浓度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3株鼠疫F1单克隆抗体中B12标记成功;鼠疫γ球蛋白标记效果较鼠疫F1单克隆抗体B12差.结论 过碘酸钠改良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鼠疫F1单克隆抗体B12效果优于另外3种鼠疫F1抗体.
作者:尹家祥;唐雪;陈平;杜春红;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骨关节病(osteoarthritis,OA)是关节炎常见的形式,也是在发达国家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其病变不同于单纯的老化过程,整个关节均可受累,呈现迟发性关节软骨退化.临床上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直及功能障碍,严重时需置换关节.
作者:康磊;周玉玲;徐小洁;郭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粮食中的含硒量,探讨硒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方法 采集西藏地区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含硒量,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内粮食硒水平显著低于非病区(P<0.01).结论 西藏地区粮食含硒量处于低硒水平,大骨节病病区的粮食含硒量显著低于非病区粮食,低硒食物摄取是西藏大骨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顺江;杨林生;李永华;王五一;西绕若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MSCs的影响.方法 基因克隆构建pcDNA3.1/V5-His-FGF2真核表达载体,利用FuGENETM6转染大鼠MSCs,RT-PCR、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其对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含FGF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RT-PCR证实外源FGF2基因可转染到MSCs;免疫荧光检测转染24 h即可在MSCs中表达;MTT法检测转染48、72 h后细胞吸光度值(0.3871±0.0433、0.4349±0.0319)明显高于空载体组(0.3457±0.0162、0.3881±0.0434)(t1=2.833、t2=2.313,P<0.05)和未转染组(0.3378±0.0215、0.3641±0.0365)(t1=3.227、t2=3.650,P<0.05),而空载体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 构建了FGF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s中成功表达,为FGF2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威;于波;李厚伟;陈香梅;安毅;李呼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自来水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江苏省泰州市城乡饮用水来源发生了明显变化.
作者:郭加宏;周红卫;陈剑峰;黄文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营养性低钙与慢性氟中毒细胞内钙超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饮水加入氟化钠进行大鼠染毒实验,配以低钙饮食,应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标记单细胞,显微荧光标记测定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肾、脑细胞内游离钙([Ca2+]i)的变化.结果 氟可刺激细胞内[Ca2+]i水平增高,正常饮食投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分别为(124.11±11.35)、(127.20±14.40)、(136.75±15.91)nmol/L,与正常饮食对照组(86.37±27.55)、(95.65±8.75)、(99.20±12.89)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4.706、4.953,P<0.05);低钙饮食+氟组肝、肾、脑细胞内[Ca2+]i水平[(151.57±19.61)、(162.62±31.41)、(158.79±27.65)nmol/L]与低钙饮食对照组[(103.17±14.29)、(103.59±11.40)、(115.26±30.91)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P<0.05;t=8.581、6.003,P<0.01);低钙饮食+氟组骨病变明显;细胞内[Ca2+]i水平与血清离子钙(i[Ca])、总钙(t[Ca])呈负相关(r=-0.59).结论 慢性氟中毒可致机体组织细胞钙超载,低钙可加重氟中毒时的细胞内钙超载,提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参与氟骨症发病机制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岚;孙玲;薛立娟;吴岩;李广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碘营养充足状态下新生儿脐带血与足跟血TSH水平间及其同母体孕期尿碘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省碘营养良好地区(居民户盐碘>20 mg/kg,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 mg/L,8~10岁儿童B超法甲状腺肿大率<5%)作为调查点,收集孕妇妊娠各个不同时期的尿样测定尿碘.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和足跟血,采用酶免疫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TSH水平.结果 采集不同时期孕妇尿样956份,尿碘中位数255.4μg/L,小值为32.6 μg/L,大值为2 153.0μg/L.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合格样品289人份,TSH均值为2.32 mU/L;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合格样品246人份,TSH均值为1.22 mU/L,脐带血与足跟血TS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1).在孕期尿碘≥100μg/L的母亲中,其新生儿脐带血TSH>5mU/L所占比例<3%,新生儿足跟血TSH也显示同样结果.结论 孕期碘营养良好是保证新生儿脐带血TSH达标的前提条件,在孕期碘营养良好状态下,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率和新生儿脐带血TSH各项指标间将会保持良好的相关关系,以新生儿脐带血TSH作为监测指标可以更灵敏的反映人群的碘营养状态.
作者:郑合明;王传钢;高平;张栓虎;杜正旺;王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近几年来广西自治区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广西自治区鼠疫监测结果及鼠疫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6年来,共捕鼠95 747只,检蚤21 173匹,培养46 814只鼠脏器,分离出26株鼠疫杆菌;对88 284份鼠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3份;对3 952份指示动物血清进行IHA试验,阳性34份.鼠疫累计发生在2个县的4个乡(镇)34个自然屯.结论 广西自治区鼠疫疫情由爆发至扩散到初步遏制,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周树武;梁江明;曾竣;韦锦平;陈达宗;秦石英;鲁翠芳;黄德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变化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克山病发病的影响,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方法 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东曹村设立监测点,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观察全县范围内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对监测点人群发硒、粮硒水平进行测定,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及膳食结构.结果 ①2005年监测点东曹村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79%和0.35%;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38%,人均发硒(0.579±0.012)mg/kg,粮食硒(0.089±0.082)mg/kg.②2005年旬邑县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率为0.53/万,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2.86/万.结论 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态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病区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与克山病有关的一些致病因素,并对病区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继续加强病情监测,仍是今后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杰;何新科;吕晓亚;陈平;邓建侠;燕晓峰;刘婷;何玲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一种经济实用并较准确的砖茶铝测定方法.方法 用HNO3、HClO4将砖茶消解成无色溶液,调解pH值至3左右;去离子水稀释250倍,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620 nm处比色测定砖茶含铝量.结果 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4%,平均变异系数(CV)为2.82%,对国家茶叶标准物中含铝量测定与给定值的相对偏差为-5.74%.结论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砖茶含铝量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砖茶样品含铝量的检测.
作者:徐春蓓;于光前;孙殿军;万桂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相关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将8 464条小鼠PCR产物按微聚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用柯萨奇B3(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的第4、8、21天,分别将正常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mRNA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掺入的cDNA链制备表达谱探针,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荧光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与正常心肌中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酶基因(PIM-3)、血管形成因子基因(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并对获得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小鼠在CVB3感染后的第4、8、21天,心肌中分别发现了1 684、284、98条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被持续抑制.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赵德超;于波;高彦辉;吴健;周令望;钟学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贵州省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孕妇碘营养基础数据,科学评论少数民族孕妇碘营养水平现况,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都匀、瓮安、荔波3个调查点,在规定时间内,以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为监测对象,采集其一次性尿样50ml,用砷-铈接触法检测尿碘.结果 黔南州孕妇总的尿碘中位数为221.82μg/L,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孕妇分别为213.00、218.60、258.00、218.40μg/L.结论 黔南州孕妇总体碘营养状况良好,部分孕妇存在碘缺乏,加强妇女孕期碘营养监测,预防控制孕妇的碘缺乏,应成为当今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古明宏;李翼斌;朱臣凯;左世民;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