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蓉
目的:探讨治疗梅杰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针刺结合中药对11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次治愈3例(占27.2%);2次治愈8例(占72.7%),双侧眼睑不自主闭合或痉挛明显减少2例;无效1例(占27.2%).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梅杰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旻;何伟力;张航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追风活血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方中马钱子、川乌、草乌、当归、乳香、没药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结果:TLC能明显地检测出马钱子、川乌、草乌、当归、乳香、没药,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士的宁进样量在0.30-2.4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马钱子碱进样量在0.21-1.7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7%.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追风活血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成差群;魏燕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蛋白尿是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可促使肾小管、肾间质细胞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所以控制蛋白尿是治疗肾脏疾病,保护肾功能的关键环节[1].当今主要通过控制摄入食物蛋白,控制血压和血脂,抗凝,以及激素,细胞毒素药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并无特异方法和稳定疗效.近年来笔者通过辨证择药,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组方,运用安肾聚精汤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林娥;皮持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范畴,其发病及中医证候与脾胃关系密切.并且其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易伤及病人脾胃,影响脾胃受纳,一则使病人体质变差;二则影响药物吸收;三则病人依从性变差.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顾护脾胃便显得尤其重要,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蔺亚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予以降糖、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缓解、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而且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提高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
作者:于娟;李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恩替卡韦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柱温:初始60℃,保持6分钟,再以2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00℃,保持4分钟;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ECD;分流进样,分流比15:1;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线性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6.99%,RSD为0.98%;3批样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作者:廖宝源;李长达;孙蔚华;方慧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陈宝贵教授运用滋阴养神法治疗不寐临证经验的总结,对滋阴养神法治疗不寐适宜患者的病因病机、方药特点及临床验案进行疏理和分析,总结出一条治疗阴虚型不寐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供广大医者参考.
作者:王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四妙散合化瘀通痹汤加减内服,同时用如意金黄散加减外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景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以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为主,结合临床专方专法、中成药制剂及其他疗法,临床疗效较好,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作者:刘赟;熊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12月.获取所有涉及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评价其方法.结果: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占14%,11.9%的文献对组间可比性进行了统计,组间均衡性比较可靠,明确诊断标准占14.7%,正确运用随机分组方法占16.87%,17篇研究有随访记录,2篇研究提及盲法,2篇文献提及治疗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方法上还存在问题,而且缺乏一些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
作者:赵玲;陈少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本病起病急、变化迅速,发病率、病死率、残率都很高.笔者随王付教授膝下学习多年,现介绍其运用经方巧治中风的验案3则,与同道共享.
作者:晁利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固卫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黄芪甲苷含量、出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固卫合剂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制备固卫合剂提供参考.
作者:陈璐;马儒清;陈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以溢饮的理法方药为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大青龙汤为主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64例中,治愈38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治愈率59.38%,总有效率90.06%.结论:从溢饮的角度论治,用大青龙汤为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茅国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108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组80例行中药苦参煎剂保留灌肠+抗生素联合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6周前后,采用两杯法判定试验(PPMT) 结果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 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PPMT检查80例患者有55例转阴,转阴率68.75%,对照组中19例转阴,转阴率67.86%,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SI评分判定:联合用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中药苦参煎剂保留灌肠1次/d的应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维晟;葛平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五皮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65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五皮饮加减汤,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观察2组术后肢体肿胀度和治疗效果.结果:65例患者中,有3例脱落,用药7天后2组治疗前后消肿度有显著差异,但组间比较无差异;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结果显示两组都有较好的消肿效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结论:五皮饮加减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显著,经济实用,无不良反应.
作者:俞益火;田治标;吴锦西;毛思学;张清;李祥波;石思超;李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滋阴疏肝汤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异常的机理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科学性.方法:对不同证型的女性痤疮患者分别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及辨证治疗,观察比较滋阴疏肝汤对各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异常的影响.结果:肺胃蕴热型痤疮采用滋阴疏肝汤治疗疗效低于枇杷清肺饮(p<0.05);瘀热痰结型痤疮滋阴疏肝汤与加味桃红四物汤有显著疗效,且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冲任不调型痤疮滋阴疏肝汤有显著疗效,疗效优于肺胃蕴热组、瘀热痰结组(p<0.05).结论:滋阴疏肝汤有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作用,对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痤疮患者有显著疗效,对内分泌功能正常的肺胃蕴热型患者疗效低于中医辨证治疗组;痤疮的发病是内分泌异常及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痤疮的中医治疗仍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作者:刘矗;马丽萍;张灵金;陈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崔云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男科不育症、疑难杂症的治疗,本文通过探析崔师诊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旨在进一步研究其中医治疗男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
作者:郜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和解少阳法源自<伤寒论>,是通过和解少阳来治疗少阳病证的一种治法.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李新民教授常用之治疗小儿夜咳、抽动症、紫癜性肾炎等疾病,紧扣少阳失和或全身气机失调之病机,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和异病同治的原理.
作者:杨兵宾;李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党参中分离得到1个木脂素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去氢双松柏醇[1].结论:该化合物为首次从党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曹莉;黄多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温化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筛选出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者45人,给予温化汤治疗3个疗程,观察在用药前、后腹痛强度及腹痛缓解程度.结果:45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效率为93.3%,治疗前痛经积分为13.48±5.02,治疗后为7.33±2.18,与治疗前先比具有有显著差异.结论:温化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作用持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江涵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