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树
目的:建立茶芎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结果:TLC鉴别出与茶芎对照药材相对应的斑点;HPLC法测定出阿魏酸在0.02460~0.492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0.7%).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茶芎饮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熊志刚;袁桂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五更泄”主要病机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因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尤易发作.诸医家多以温肾助阳之“四神丸”治疗,但多不见显效.作者以补肺治疗五更泄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红;李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糖肝康对糖尿病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脂肪肝大鼠模型,并分为4组(n=10):模型对照组、降糖甲对照组、糖肝康小、大剂量组,另加空白对照组(n=10),分别灌胃.药物干预12周后,应用电镜和光镜观察糖肝康对肝脏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的肝脏组织结构改变,糖肝康用药组大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结论:糖肝康可对肝脏的病理改变起到纠正作用,从而延缓肝脏损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钱秋海;钱卫斌;郭春芳;蔡欣蕊;姜群群;冯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配伍对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两种有效成分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从肠吸收角度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本质.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HPLC检测目标成分,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五味子提取物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肠吸收的影响,并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加入不同浓度五味子提取物组与正常组相比,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都显著增加(P<0.05);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P)与正常组相比,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都显著增加(P<0.05).五味子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现渗透系数(Papp)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及五味子提取物均可促进吴茱萸两碱的大鼠肠吸收,提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P-gp底物,五味子可能通过抑制肠道蛋白外排作用而促进其肠吸收.
作者:严子玲;于洋;何金莲;候远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探讨谢强教授刺营法治疗咽喉急症的机理.认为刺营应包括“刺经脉”和“刺络脉”;“一阴一阳结”是咽喉急症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强调咽喉急症治疗以刺营放血为重要,通过咽喉局部刺营,可疏通咽喉局部脉络,使咽喉部经络气血运行流畅,则可促进咽喉功能复常;此外,亦可使壅滞于咽喉的热毒痰火得以随营血外泄,从而达到泻火散结、逐邪外出之目的.
作者:袁小芳;谢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虎潜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9味药物组成,具有滋阴降火、强壮筋骨功效;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所致腰膝酸软、筋骨萎弱、步履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等.
作者:朱平东;朱宏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桃叶熏洗作为中医治疗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许多古代著作对此法有论述,而现代文献关于此法的记载并不多.本文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对此疗法进行再认识.
作者:谢双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生肌愈疡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创面局部应用生肌愈疡油治疗,对照组局部外敷碘伏凡士林纱布,观察患者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为4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用生肌愈疡油创面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强强;刘聪;贾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通草提取工艺及薄层鉴别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用薄层色谱(TLC)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优选了通草的佳提取工艺,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特征斑点.结论:该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作为通草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刘靖岩;贾艾玲;邱智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工作70年,在中医肾脏病领域造诣颇深,尤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深入的研究.笔者有幸师从张琪教授学习,深深体会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功效的卓著.现将张老治疗慢性肾衰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黄雯静;张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g/次,3~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内服及保留灌肠,疗程均为28天,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福兴;江一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们对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6 ~18个月的随访,所有肩锁关节脱位均纠正,无切口感染,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部压迫不适感,1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例出现锁骨钩板内侧应力性骨折,优良率达93.3%.结论: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一种良好内固定手段,但是要想达到良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生严格掌握锁骨钩板使用的技巧,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肖义陂;胡君;许振波;周铨昆;邓平征;郭军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主要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运用清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文中阐述了清补法的运用原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清补法灵活运用于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德兰;梁艳;江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制生肌长皮膏配合活血益气解毒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下肢慢性溃疡40例,采用自制生肌长皮膏配合活血益气解毒中药内服(治疗组),同时采用凡士林油纱布换药的方法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6例(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生肌长皮膏配合活血益气解毒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能有效减轻换药时的疼痛,加速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王琪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实质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头晕、头昏、眼花、头重脚轻、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身体漂浮、行走摇晃等为主要表现,从青年到中老年均有发生,多见于梅尼埃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由于就诊患者表现多样而迥异,往往辨证较难,现据笔者临证经验,谈谈对眩晕辨治的认识.
作者:周文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直觉体悟和逻辑认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常见方式.正确的把握直觉体悟和避免认知偏差,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苗瑞恒;刘晓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清代新安医家吴澄尽毕生精力、坚持不懈地刻苦专研虚劳病证,著有《不居集》.吴氏博采前贤治虚之名论,总结阐述了内损之理,参以自己生平临证之心得,创“外感致虚”学说,可谓独开生面.笔者从医学背景、概念、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对吴氏外损致虚理论作出研讨,旨在为虚劳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汪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肌肉力量技术(MET)对颈部扭伤患者疼痛、颈椎旋转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部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推拿基础上加用MET治疗.结果:2组单次治疗后的VAS、ROM同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AS、ROM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颈痛和颈椎旋转活动有短期疗效,推拿结合MET在疼痛、颈椎旋转范围改善方面优于传统推拿.
作者:陶琦;万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研究进展.方法:归纳、总结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相关文献.结果: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采用虚、实辨证分型,并施以益气养阴、温阳通络、活血化瘀等法,还有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且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杨会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和糖脂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月经失调,多毛,痤疮等为临床表现,以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为远期并发症.这些临床症状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和PCOS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同时给PCOS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运动作为一个简便又经济的辅助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疗效.本论文针对治疗PCOS患者的代谢及心理问题,探讨运动疗法如何对PCOS患者的代谢紊乱及不良情绪进行显效的干预,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美兰;刘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