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黄连解毒散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易群;李飞跃;匡黎明

关键词:带状疱疹, 加味黄连解毒散, 针灸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黄连解毒散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双盲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50例应用加味黄连解毒散外敷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西药阿昔洛韦、聚肌胞抗病毒,卡马西平止痛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治愈率80%,对照组27.1%(P<0.01).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散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安全可靠,能抗茵、抗病毒、止痛,具有明显促进疱疹消退、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作用.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1.1 辨证论治 周氏[1]指出,白血病的治疗原则蝌有三:即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中西医有机结合.主要法则:(1)解毒抗癌:在疾病的初发或复发时,可重点使用解毒抗癌的中草药作为诱导缓解.常用药有: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山豆根、黄药子、山慈菇、青黛、雄黄、重楼、猪殃殃、干蟾等.

    作者:刘永华;高瑞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喘息型支气管炎30例

    目的:观察飞天(虫禽)(虫劳)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飞天(虫禽)(虫劳)汤,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E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且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E明显改善.结论:飞天(虫禽)(虫劳)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吴巧燕;陈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方中药贴剂经皮给药治疗婴儿腹泻47例

    我们采用复方中药贴片经皮给药作为一种治疗婴儿腹泻的新方法在临床予以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病例为2002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92例婴儿腹泻患儿,均符合下诊断标准:(1)年龄6~12个月.

    作者:姬华;杨红;何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减生化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50例

    目的:观察加减生化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药流后服用加减生化饮,对照组50例服用益母草膏.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问亦较之为短,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具有增强子宫收缩,促使宫内残留组织排出,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作用.

    作者:闫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味温胆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

    目的: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30例用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另外3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比较.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通过降低血粘度来改善脑供血,从而达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目的.

    作者:刘彦延;蔡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用白果致便血1例

    1 病案患者,男,48岁,2004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听说白果有健康保健作用,于是每日煮食,大者3~4粒,小者4~5粒,食用至第3周出现大便后肛门出血,色鲜,点滴而下.患者平素有痔疮病史,偶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偶有少量血性分泌物.

    作者:毛伟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湿阻盗汗3例治验

    笔者在近几年门诊病人中,观察部分盗汗患者,属脾虚湿阻所致,用化湿运中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例1.李某某,男,49岁,农民,2006年5月6日就诊.

    作者:徐松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足部按摩配合针刺治疗产后缺乳126例

    笔者采用足部反射区按摩配合针刺治疗产后缺乳126例,并与服用中药治疗7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4例产妇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无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年龄18~35岁,平均26.5岁;初产妇为176例,经产妇为28例;剖腹产占65%;观察时间为产后1~5天.

    作者:高洪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味四逆散治疗乳腺增生症110例

    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乳腺增生11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10例,均为门诊患者,未婚21例,已婚89例;年龄19~30岁37例.31~45岁65例,46~65岁8例;双侧91例,单侧19例;病程5天~13年,以6个月~2年为多,占76%;属情绪致病者占95%.

    作者:玉兆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黄散外敷治疗Ⅱ期褥疮23例

    目的:观察血黄散外敷治疗Ⅱ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Ⅱ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消毒后用血黄散外敷换药,对照组用雷弗奴尔纱条换药,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黄散外敷治疗Ⅱ期褥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便秘辨治体会

    糖尿病性便秘大多发生在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其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长期的代谢障碍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大肠敏感性降低及植物神经病变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稳定因素之一,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杨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4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以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46例(用腹腔镜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73.91%.两组比较,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卯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疗效确切.

    作者:童桔英;王红卫;阮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痛灵膏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2年1月~2007年7月采用消痛灵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细胞学、病理学和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有明确的疼痛部位,临床观察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35~84岁,平均67岁;其中胃癌14例,肝癌8例,肺癌19例,乳腺癌7例,直肠癌10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5例,卵巢癌8例,肾癌4例.

    作者:刘海晔;周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拟疏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50例

    笔者于2002年4月~2007年4月运用自拟疏肝降脂治疗脂肪肝50例(全部病例均为肝郁气滞型),收到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作者:郭义然;杨小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胶囊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0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控制血糖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优于单用弥可保治疗.

    作者:林泽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灌肠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内科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休克和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5年我们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水肿型32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改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

    笔者自1998年10月~2004年4月,以经期西药消炎,继之以逍遥散加减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川;周根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放射性直肠炎30例

    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其中9例为住院病人正在放射治疗中,称近期放射性直肠炎,21例为出院后患者,称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年龄34~70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血便或粘液便、肛门灼热疼痛、大便次数增多等.

    作者:周红英;熊楠华;潘玫;曾四元;李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滋阴清肝消痤方治疗女性痤疮42例

    目的:探讨中药滋阴清肝消痤方治疗女性痤疮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维胺酯联合米诺环素治疗,2组同时外用三黄洗剂,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月经病及睡眠改善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疗效相同,但治疗组中患者的月经病及睡眠方面得到较好的改善.结论:中医药能从整体上改善女性痤疮患者症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邓家侵;范瑞强;刘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现从本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治疗、中医外治法等近年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机理,同时对存在问题,如本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辨证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等提出建议.

    作者:梁佳春;尹新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