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斌;伍建光;刘中勇
四逆散出自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此方为和解剂中调和肝脾的常用代表方剂之一.方中用柴胡,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郁热透达;芍药、甘草,以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气机流畅.同时,柴胡与枳实同用,可以升清降浊;芍药与甘草同用,可以缓急舒挛.合而成方,可散气血之郁滞,宣气机之不畅,从而使表里得和,肝脾两调.本文介绍近年来本方的一些临床新用途.
作者:肖瑛;陈乐;黄媛平;涂莉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科自2003年元月~2007年12月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本病162例(192只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62例(192只眼)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性92例,女性70例,年龄16~75岁,平均38.5岁;单眼132例,双眼30例;复发者93例;病程长者11年,短者7天;风热型85例101只眼,肝胆火炽型57例65只眼,阴虚火旺型20例26只眼.
作者:杨文昌;刘锋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乳腺增生症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在各种乳腺疾病中,其发病率居首位,且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乳腺增生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实验性药物治疗,着重观察了生鸡内金对动物乳腺增生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罗江波;胡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笔者采用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17个髋关节,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4年7月~2007年8月笔者果用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17个髋关节,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10岁,平均6.7岁;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2例;单侧患病者均有跛行,双侧患病者为摇摆步态或鸭步.体重:所有患儿均肢体短缩1.5~4.5 cm,平均为2.3 cm,患髋关节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Trendelenburg征和Allis征均为阳性.X线片示:患侧髋臼浅、小,髋臼指数30~45°,平均37.3°;股骨头位Perkin氏方格外上象限,Shenton氏线不连续.
作者:温煦;陈庆真;高辉;姬广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之美尼埃病、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运用六味地黄汤合二陈汤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应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均为2004年10月~2007年11月门诊病人.
作者:晏海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由生牡蛎、生龟板、鳖甲、阿胶、生白芍、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火麻仁、生鸡子黄、炙甘草11味药组成.具有育阴潜阳,柔肝熄风功效.原治温病热邪久羁,吸灼真阴,虚风内动而出现神倦瘼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之症.笔者近年来治疗内科杂症属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者,常用此方随症化裁,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海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要点及钉棒内固定在减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83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83侧患者随访12~56个月,平均为26.5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改善率183例(100%),下肢肌肉障碍恢复131例(70.1%),肌萎缩46例均有恢复,患者10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7例(72%),部分恢复72例(66.7%),恢复差有8例(7.4%).依据Nakai[1]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7%.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钉棒内固定对结构性动力性失稳病人可起到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使椎间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间盘组织进一步变性向椎管内脱出.
作者:沈锋;吴培斌;张志平;熊含颖;章翀;简蔚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96例,疗效较好,而且经济实用,尤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预防或减轻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96例,男69例,女27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2.2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2例.
作者:曾美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自制消肿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5~78岁,平均36岁,以青壮年居多占72%;损伤部位分布为腕部45例,肘部8例,肩部2例,足踝部55例,膝部11例,髋部6例,腰部20例,胸部3例;病程15分钟~3天;功能活动可者103例,功能活动受限者47例.
作者:谢赣平;孙小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甘松等10余味纯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心活血、宁心定悸的作用,临床上对气血不足、心脉失养、心血瘀阻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建斌;伍建光;刘中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随机分2组,2组均在CT引导下穿刺;A组给予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术后抗炎;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身痛逐瘀汤.结果:术后10天,B组患者的有效率94%,高于A组的7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B组患者的有效率96%,A组患者的有效率9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廖水生;廖勇;李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2002年8月~2008年7月间,笔者共诊治了186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125例采用了活血通腑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1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万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方法.方法:笔者收治了3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运用传统的中医手法并配合中药熏蒸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37例中,痊愈29例,占78.3%;好转7例,占18.9%;无效1例,占2.7%.结论:推拿配合中药熏蒸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健;刘海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发.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多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躯干及颜面无皮疹,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口腔内疱疹伴疼痛,重者患儿往往流涎、拒食,病程1周左右.极少数患儿可并发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弛缓性麻痹及心肌炎.笔者自今年3月份以来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手足口病16例,疗效显著,均3~4天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对确诊异位妊娠无内出血征象,包块直径≤5cm者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合消胚方保守杀胚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未破裂异位妊娠73例.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及B超检查.治疗指征为生命体征平稳,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 cm,血β-HCG<6000 u/L,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范围内.将7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以MTX联合消胚方治疗,对照组33例以MTX治疗.
作者:王美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儿童桡骨近端骨折按Judet分型分4型:Ⅰ型:桡骨头轻度倾斜;Ⅱ型:成角小于30°;Ⅲ型:成角30~60°;Ⅳ型:a成角小于80°,b成角80~90°.Ⅲ、Ⅳ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运动范围丧失、桡骨头过度生长、桡骨颈切迹、骺板早闭、成角畸形、骨折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及尺桡骨骨性连接.我们自2004年5月至今用弹性髓内钉配合手法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近端骨折Ⅲ、Ⅳ型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韶辉;肖锐;赵吉祥;张恒青;胡永恒;熊名副;朱磊智;潘仕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龚廷贤重视老年医学的探讨,全面阐发老年养生理论,创制了八仙长寿丸、阳春白雪糕、延寿丹等防治老年病的有效方剂,为后世养生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龚氏老年养生学说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濮正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廖家兴先生为笔者之乡贤,一直仰慕于心.现整理先生1974年遗信一封,内容有关阳痿的文献及自按.细细读来,受益良多.经先生哲嗣赣南医学院廖声俊副主任医师与龙南镇医院曾宪清副主任医师同意并予指导.特将此遗信整理成文.以昭先生之学.
作者:曾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视网膜震荡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轻者3~4天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可致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科自200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震荡30例,疗效满意,现通报如下.
作者:潘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共手术治疗成人股骨远端骨折46例49处,分别以不同的常用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现进行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股骨远端骨折46例49处,其中3例为双侧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32岁;交通事故伤22例,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9例;右侧27处,左侧22处.按AO/ASIF分类法可分为股骨踝上骨折(A型)25处,髁部骨折(B型)14处,股骨髁间骨折合并髁上骨折(C型)7处.闭合性骨折30处,开放性骨折19处.
作者:陈国庆;陈明;文裕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