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承功

关键词: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开拓了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

    近年来,笔者运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固本止崩汤加味治疗更年期月经紊乱、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属脾虚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邵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归饮对体外人骨髓分化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右归饮含药血清加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培养体系,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及细胞内ALP含量检测反映其促进成骨的功能.结果:形态学观察及MTT法表明,右归饮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钙结节染色及细胞内ALP含量测定表明右归饮对成骨细胞的活性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右归饮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的成骨起促进作用.

    作者:吴云刚;张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五苓散中桂枝解

    从辛以润之、平冲降逆和桂枝汤三个方面来探讨五苓散中应用桂枝的意义所在,此方中桂枝不应局限于解表温阳之说,桂枝亦不可易为肉桂.

    作者: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免疫性不孕症11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35例服用滋阴消抗汤,西药组38例服用强的松,观察组41例服用滋阴消抗汤和强的松,各组治疗期间均采用避孕套避孕.结果:观察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妊娠率、AsAb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平均治疗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西药,并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陈梅;杨鉴冰;杨援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硬化腹水利湿探析

    探讨肝硬化腹水利湿之法.肝硬化腹水病机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互结于腹中所致,乃本虚标实之候.但病变发展到此阶段,多以腹水为主,故临床上当消除腹水为先.治水之法有清热利湿、温阳行水、健脾利湿之不同.只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方可奏效.

    作者:周道慧;谭万初;田冀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二麻合荆防败毒散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57例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麻黄、麻黄根合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57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从五行生克制化探讨肝病治法

    治疗肝病,有从肝本脏治,如疏肝理气、清肝解毒、柔肝养血、镇肝熄风等,或有根据肝病的致病因素及患病过程中出现的病理产物而相应采取的治法如清热利湿、温化寒湿、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消癥、化痰软坚等.此外,由于肝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调理其他脏腑功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有时这些方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及肝与其他四脏的关系来探讨一些常用的治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江有源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经验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简称功血,亦为女性青春期的多发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笔者根随江有源老中医,观其治疗崩漏,确有独特之处,善长辨证求因,针药合施,疗效颇佳,特介绍如下.

    作者:余镇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从发生学观点探讨营卫之气产生的演进轨迹

    从发生学观点研究,营卫二气均同源于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化演于中、下焦,上达上焦心肺以输布.营卫二气均行于脉中,但卫气,可行于脉中,亦可散在于脉外,亦可随营气而运行至全身各处.在脉中,营卫二气不独立存在,而是以混合之清气存在.只有当卫气逸出脉外,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的营、卫二气存在.营卫二气的病理根本,在于营卫二气虚引起的营卫失调.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开拓了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承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头穴为主推拿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60例

    目的:观察自我保健推拿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并经统计学处理.结论: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我保健推拿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有肯定的降压效果,可作为非药物治疗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小军;郑雪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和对策

    经近几十年的努力,中医药治疗肿瘤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解决的对策.

    作者:翟俊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肿瘤性发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疗效.方法:60例肿瘤性发热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以消炎痛栓剂纳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6.7%,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以中药治疗肿瘤性发热,退热作用持久而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张学民;钱钢;张微微;宋伟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0例

    目的:比较中药内服、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西药四联综合疗法和单纯西药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疗法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40例),对两组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和停止治疗2个月后随访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综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90%;停止治疗2个月后综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77.5%,而对照组则降至37.5%.结论: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差异不明显,而综合疗法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较低,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

    作者:蔡恒;陈晓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毛黄兴治疗眼底出血经验

    家父毛黄兴医师,为江西省名老中医,生前从事眼科临床近5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角膜病、泪道病和眼底病,尤其是眼底出血病的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多年,深得其教诲,现将父亲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毛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针灸减肥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灸减肥,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近况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易诊断难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病也无满意疗法,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本病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现就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及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作者:闵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鸦胆子油乳预防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首次行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病例73例,随机分为鸦胆子油乳治疗组和标准对照组.鸦胆子油乳治疗组,鸦胆子油乳30 mL/日,静脉应用后25分钟内采用VALIAN医用直线加速器照射;标准对照组一般内科对症治疗同鸦胆子油乳治疗组.结果:Ⅰ、Ⅱ、Ⅲ、Ⅳ级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鸦胆子油乳治疗组和标准对照组分别为23、12、3、0及1、11、16、7,x2=39.723,P=0.0001,鸦胆子油乳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发生率低于标准对照组.鸦胆子油乳组、标准对照组平均放疗总时间分别为48.7天和52.8天,两组比较P=0.014,鸦胆子油乳组放疗总时间少于标准对照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应用鸦胆子油乳可缩短总放射治疗时间,并可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发生且不降低放射治疗疗效.

    作者:王海龙;王宇航;翁欣然;曹辉;陈温来;吴青莲;尤荣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癌化疗中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目前在肺癌的治疗中,化疗仍是主要手段,在众多的化疗副作用中便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在临床中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处方用药,每每获得良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吕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清热祛湿化瘀法对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OX-LDL、sICAM-1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化瘀法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72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降糖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化瘀法方,疗程4周.检测指标:治疗前后血清.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OX-LDL、sICAM-1均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法能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OX-LDL、sICAM-1水平,可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

    作者:张翼翔;袁嘉东;吴智兵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