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

李益忠;陈枝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扶正清毒汤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及对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变异(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联用扶正清毒汤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8.6%和6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9%与14.3%,P<0.05;和92.9%与64.3%,P<0.05,)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39.3%,优于对照组10.7%,YMDD变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张小萍治疗消化病应用对药举隅

    张小萍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教学名师,家学渊远,多年来一直立足于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学验俱丰,尤其善长应用中医并结合西医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我们有幸侍诊在侧,现将导师在治疗消化系统时使用的对药经验作一总结,以期有助于临床.

    作者:曾江涛;肖卫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学说学派的研究与探讨

    对近年来中医学说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医家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汉代张仲景学说、晋隋唐宋医家、金元医家、明清医家、近代医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路.

    作者:方东行;徐敏;施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及对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变异(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联用扶正清毒汤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8.6%和6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9%与14.3%,P<0.05;和92.9%与64.3%,P<0.05,)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39.3%,优于对照组10.7%,YMDD变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作者:李益忠;陈枝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至今仍无根治方法,激素仍是本病一线防治药物,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哮喘症状获得缓解的同时也常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临床上有部分哮喘患者,常因撤停激素,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反复,恶性循环,形成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 asthma SDA),对其治疗目前仍然较棘手,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大课题.兹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吴寒;史锁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拟乳胀消方治疗经行乳房胀痛50例

    中医认为经行乳房胀痛是由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以致经前、经后或经行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痛作痒,甚至不能触衣的病变.肝郁证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较多,在肝郁证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是有长足的优势.

    作者:黄洁;张巧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症玻璃体积血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

    玻璃体积血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积血的吸收、减少玻璃体内积血残留、防治机化物产生、预防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均有重要临床价值.因此探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是防盲治盲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随师采用早期活血化瘀中药,同时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重症玻璃体积血,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站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加味泻心汤治疗寻常痤疮38例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多发生在颜面部,如治疗欠妥,每易留下疤痕、色素沉着等而影响以后的美观.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肺胃湿热、郁滞不散所致,在治疗上主张以清化湿热,凉血消痤为法.笔者用经方泻心汤加味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及该法对缺血性中风的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益气活血化痰法和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及血脂、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

    作者:马岩梅;王海燕;彭兴华;齐锡友;卢晨;孙三峰;谢春荣;佟琦媛;李连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伤寒论》针刺期门浅析(1)

    通过对<伤寒论>肝乘脾证、肝乘肺证针刺期门的分析,学习了张仲景根据五行生克进行辨证治疗的诊治思路,探讨了其选穴严谨、取穴精当的用针特点,总结了<伤寒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补充了对<伤寒论>部分学术精神的理解.

    作者:王炳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黄花组方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32例

    目的:探索中药黄花组方外用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降低病残率,促进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的恢复.方法:2组在严格控制糖尿病及感染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弥可保每次500μg,3次/天;维生素B1每次20 mg,3次/天川芎嗪每次100 mg,3次/天.均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给予中药黄花组方外搽治疗.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1.2%,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3,P<0.05).毒副反应: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除原基础病的改变外,肝肾功能等无异常变化.结论:黄花组方外搽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佳,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病人无痛苦,易接纳.

    作者:黄琪;喻康野;彭辉;何玲;张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前列腺肿瘤1例

    1 案例患者曹某某,男,86岁.因排尿排便不畅3个月于某医院诊治,肛门指诊扪及前列腺肿块,该院做CT示前列腺肿瘤伴直肠转移.无病理诊断.因年龄较大并有肺心病、冠心病史,且影象学检查已有转移灶,故未手术.患者随即到省肿瘤医院求诊,证实前述诊断,予甲地孕酮口服,未做其他治疗.

    作者:钱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析四物汤在妇科方剂中的引申变化

    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是治疗血虚血滞的代表方剂.该方由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四味药组成,方中当归活血调经,地黄滋阴补血,芍药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四药伍用,功能补血调血,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其重点尤在于养血调肝.由于女子以血为用,以肝为先天,故该方临床上又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剂,以该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可衍变为许多治疗妇科疾病之方,本文仅就妇科临床常用方剂作一浅析.

    作者:彭莉莉;谭秀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以通瘀化痰散结为法论治前列腺增生症56例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男性老年常见病,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笔者以通瘀化痰散结为法辨证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平玉;蒋维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2~2004年间,试用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德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丽启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舒丽启能.

    作者:刘向津;张燕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丹参首乌山楂汤治疗高脂血症61例

    笔者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丹参首乌山楂汤治疗高脂血症61例,并设血脂康对照组34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哲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张琪治疗神志病经验

    张琪教授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神志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持久显著而闻名,笔者有幸随师问诊,受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神志病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孙元莹;张海峰;王暴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内经》中针灸的时间疗法

    针灸的时间疗法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季阴阳节律的针灸疗法;月节律,月盈月亏的针灸疗法;昼夜阴阳节律的时间疗法.<内经>中关于时间疗法的论述对临床治疗很有指导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作者:白云来;刘汉山;邓江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癌久咳辨治经验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临床常见久咳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久咳的疗效仍不满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但尚处在前瞻性研究阶段,故探讨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治疗本证,略有心得,兹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作者:张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眼病概况

    随着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病运用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几种常见眼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罗金艳;朱伟;洪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