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血润肠方治疗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

邱剑锋;李国栋;袁亮;李国锋;洪子夫;李峨;何颖华;舒涛;贾菲

关键词:养血润肠方, 慢性功能性便秘, 血虚型
摘要:养血润肠方是由熟地、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炙甘草、木香、枳实、知母、炙黄芪、炒白术等中药组成.本方具有养血活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中医辨证为血虚型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本方在临床使用中对血虚型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具体疗效,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100例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润肠方治疗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

    养血润肠方是由熟地、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炙甘草、木香、枳实、知母、炙黄芪、炒白术等中药组成.本方具有养血活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中医辨证为血虚型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本方在临床使用中对血虚型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具体疗效,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100例血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剑锋;李国栋;袁亮;李国锋;洪子夫;李峨;何颖华;舒涛;贾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热咳临床观察

    我院儿科自2005年来,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热咳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6个月~14岁;病程在1周以内;以发热、咳嗽、咽痛、肺部痰鸣或湿罗音为主要表现;胸片和PPD试验提示排除结核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均阴性.本组共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作者:谢泽鸿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加味导痰汤治疗脂肪肝45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们根据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组成加味导痰汤治疗脂肪肝,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作者:蒋兰君;陈亚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清肠益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目的:观察清肠益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清肠益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肠益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51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51例(51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采用双眼遮盖、半坐卧位、20%甘露醇、维生素C、止血芳酸、丹参等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尿激酶球旁注射.结果:大部分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视力有提高,总有效率为90.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玻璃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出血吸收的时间.

    作者:许国忠;诸力伟;杨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的现代临床应用

    甘露消毒丹首载于<医效秘传>卷一,为叶天士所创之方.具有清化湿热、解毒、宣通气机等功用.为治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湿温时疫的常用方.多年来,该方被应用于临床湿邪所致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万红娇;朱金华;贺又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随师笔记

    王义广,武宁县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西省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在医学上,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为本,又航涉诸多流派,旁及百家之说,博采众贤之长,对经文及后世医家关于医理的精辟论述、药性、汤头谙熟于心,每用药之经典,成为其标识.

    作者:胡敏;罗会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牵引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椎间盘退行性变加上一定诱因引起,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特点,活动受限,患者往往不敢随意活动腰部,站立、行走困难.本课题组研究出整脊牵引床与一套整脊手法,与常用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疗效比较,本牵引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爱泉;孙庭婷;罗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缝匠肌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1临床资料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7~40岁,平均29岁.股骨颈骨折类型,头下型8例,经颈型2例.10位患者骨折端均错位明显;因车祸7例,外伤3例;伤后就诊时间2小时~7天,平均3天.

    作者:程永红;单伍开;陈建华;吴春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红藤灌肠剂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5例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围产儿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的医院甚至已超过50%,因此剖宫产的并发症也逐步增加,特别是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血肿等并发症己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因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术后晚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发现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正确处理,是降低剖宫产并发症的重要举措.我科对35例此种病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制剂室生产的红藤灌肠剂保留灌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吁;曾晓明;罗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0例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抗乙肝病毒的有效办法.方法:在服用拉米夫定的第7个月加用苦参素注射液,观察HBV标志物及HBV-DNA变化.结果: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提高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结论: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拉米夫定的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提高,表明两药有较好的互补性.

    作者:盛雄;樊静;章前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加激光治疗痤疮20例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男女面部的常见皮肤病,严重者可累及前胸后背,因常年不愈或遗留瘢痕而影响容貌.笔者采用内服中药防风通圣散配合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痤疮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庄建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益气温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8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临床用药单一,给治疗带来困难.笔者近一年来采用中药益气温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军;王瑞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痔舒息洗剂坐浴治疗痔疮肿痛116例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痔舒息洗剂对痔疮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30例以肿痛为主症的痔疮患者(包括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嵌顿性内痔及炎性混合痔)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16例用痔舒息洗剂坐浴治疗,对照组114例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治疗组对痔肿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痔舒息洗剂对各类痔疮的肿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普伟;赖庆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胆石症从痰论治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某些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上颇常见.胆石依其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依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固醇结石多发生于胆囊内,胆色素结石则多发生于胆管中.

    作者:徐人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温潜法在阳虚失眠治疗中的运用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报道失眠辨证分型大致为:心血不足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心阴不足型、阴虚火旺型、心肾不交型、胆郁痰热型、肝火扰心型、胃气不和型、余热扰膈型、水饮内停型、瘀血阻滞型.但是在临床中发现还有不少辨证属阳虚型失眠的患者,经用温潜法治疗而获愈,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栓通联合川芎嗪、三磷酸腺苷治疗骨折后并发骨化性肌炎200例

    骨折后骨化性肌炎为骨科常见并发症,由于骨折多伴有肌肉、肌腱损伤,形成血肿机化钙质沉着,多影响功能.我院自2006年初至今收治200余例,采用血栓通联合川芎嗪、三磷酸腺苷治疗,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邹阳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64例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经内科确诊的重症胰腺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对其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76.6%,有效率为13.3%,无效率为10%,治疗组治愈率为82.4%,有效率为14.75%,无效率为2.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唐爱国;袁学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30例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甲硝唑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症状改善程序.结果:灌肠方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3.3%和63.3%,优于西药甲硝唑对照组的76.67%和40%,P均<0.05;灌肠方在改善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主症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灌肠疗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袁亮;李国栋;邱剑峰;洪子夫;王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退黄合剂配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

    目的:探讨中药退黄合剂在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50例病例作为治疗组,在光疗的同时,给予退黄合剂(青黛、乳香、茵陈、白芷、白茅根、败酱草、焦山楂)2~4剂,以30例纯光疗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退黄效果.结果:治疗后48小时和96小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未结合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P<0.05;t=4.19,P<0.01),两组病例皮肤完全退黄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75,P<0.01).结论:退黄合剂为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毅;彭小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