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柳
张志钧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者:曹正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药加工炮制的质量好坏,能否达到规范要求,因素诸多,而时间因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故中药人员在加工炮制中药时,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作者:吴盛鸿;宋纬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在电视宫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粘膜给药按给药部位可以分为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眼部粘膜、肺部、阴道及子宫、直肠等给药系统.
作者:朱盛山;刘强;钟瑞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用健脾丸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并与对照组单服泰胃美治疗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于下:
作者:刘道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体质学说滥觞于<内经>,发展于现代.20世纪80年代,王琦教授等主编的<中医体质学>一书的问世,推动了<内经>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并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中医体质学说,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丁成华;丁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自1994年至2002年共收治重症病毒性肝炎3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死率由1994年前单纯西医治疗的80%降到46.7%.兹将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笔者用柴胡注射液治疗感冒发热时有9例出现了以头晕、恶心为主的副反应,其中严重的一例当即晕仆倒地,不省人事.
作者:王业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重大意义为世公认.<伤寒杂病论>的又一成就,是继承和发展<内经>寓辨证于辨病的思想.
作者:童舜华;童瑶;段逸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国有悠久的藏书传统,在历代众多藏书家中,范行准先生及其栖芬室藏书可谓独树一帜,独步医林.
作者:伊广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遗尿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常发生在3~15岁左右未发育成熟的儿童,由于此病一夜数次或数夜一次,睡后尿床,常使患儿及家长感到困扰.
作者:胡伟勇;邹定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3年来,我科应用中药鸦胆子浸泡香油调血竭局部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柳鑫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自1993年以来,应用中药内服治疗该病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很多,但该病的复发仍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作者:章伟萍;贝时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12例克隆氏病患者采用隔药饼灸治疗,近期有效率达75%,认为湿热蕴结、气血壅滞、正气虚衰为克隆氏病的病机特点,并由此提出克隆氏病的针灸治疗法则.
作者:施茵;吴焕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心脏疾病引发.1996年10月~2001年10月期间,笔者用<医醇賸义>之甲乙归藏汤(原方药有珍珠母、龙齿、丹参、当归、生地、白芍、柴胡、薄荷、沉香、夜交藤、柏子仁、百合花、红枣)为主治疗心脏期外收缩(早搏)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向锋;朱红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反治法是针对病变过程中出现的与证候性质不相符合的假象,通过全面分析,通过表面现象,辨明疾病性质,顺从其假象而治其本质的一种方法,临证遇疑难病例采用此法多可取效.择妇科验案三则与同道交流.
作者:刘运磊;拓小义;景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梦游症,又名梦行症、神游症、冶游症,是现代医学精神病学中精神障碍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痫性梦行症和癔病性梦行症.
作者:傅元陆;胡玉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崔氏方.此方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治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扰,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疮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作者:刘绍林;巫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1999年3月~2002年6月采用自拟液化汤合经尿道灌注药物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68例,并和液化丸口服治疗本病36例作对照,收效卓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娟;李承功;武传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