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先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各种治法都有一定疗效,但是难以根治。现将近年来穴位贴敷治疗慢支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孔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黄中柱主任医师是萍乡地区颇有声望的老中医,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余从师学习3年,领悟黄老在治疗老年人疾病中善用附桂补肾扶阳之法,疗效独特,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笔者近5年来采用中药治疗56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大者47岁,小14岁;病程长者十余年,短者6个月;均经X线或支气管造影确诊为支气管扩张。……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病科王育群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40多年,学验颇丰,尤善治疗慢性肝炎,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匠心独运,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颇丰,现将其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蒋幼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宋·钱乙所创的七味白术散,方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七味药物组成,用治小儿腹泻的临床效价较高。据笔者体会,临床随证加减,确有得心应手之效。……
作者:陈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真武汤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为治阳虚水泛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对该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
作者:熊莉华;李赛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李某,女,46岁,退休,主因“关节疼痛1年余”入院。发病前因家庭纠纷,使之情志一直抑郁,时经半载,出现关节胀痛,伸屈不利,站立后不易坐下,坐着就不易立起,手指麻木,偶尔四肢挛急,双手不能上举,足趾颜色紫暗,生活亦难自理。关节痛处无红肿、灼热,症状轻重与气候变化无关,伴有胸胁胀痛,失眠心悸,面容痛苦,表情忧虑,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四肢无畸形,纳食、二便欠佳,舌质暗红、少……
作者:晏凤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肛肠疾病属多发病,虽有各种疗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佳根治方法,术后疼痛仍是肛肠病术后护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科于1999~2001年运用腕踝针针刺止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潘海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瘫,是指各种原因影响到单侧面神经,造成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的疾患,多发于青壮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脉络血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阻滞、筋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
作者:王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儿童食品混杂、体质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其内在因素;卫气虚弱导致外邪侵袭是主要诱发因素;而痰饮伏肺、肾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之本;虚实并存又是缓解期的一个生理特点。因此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哮喘病9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丽霞;吕萍;黄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一书中,其药物组成有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陈皮、黑芥穗、柴胡、甘草,是专为脾虚带下之症而设。本人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方中药物进行调整、加减,治疗脾虚、肾虚、湿热或其他感染所致的带下病,取得了确切疗效,并对各型带下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蒋清;赵相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儿科自2002年3月~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贵荣;郑立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自1997年10月以来,用导痰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长10年,短3个月;病例均有颈、肩臂疼痛、麻木及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臂丛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X线摄片检查:颈椎生理弯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小或消失,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拟和胃消疡汤及法莫替丁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用枸橼酸铋钾胶囊和法莫替丁治疗,痊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本法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祛腐化湿、敛疡生肌的作用。
作者:吴红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长期运用激素所致副作用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12~45岁;病程2~10年;肾病综合征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2~45岁;疗程1~3年4例,13岁1例疗程6个月~2年),结缔组织病9例(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疗程2~10年)。本组病人均为肤色晦暗,四肢浮肿,牙齿动摇,二便异常,另有精少不良,经少经闭,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
作者: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从1998年1月~2001年12月运用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该病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98例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3天~6年;有腰部扭伤史者52例,劳累史者31例,无明显原因者15例;单纯腰痛者62例,腰痛伴大腿后侧至膕窝部疼痛者36例;触诊检查,全部患者病侧腰三横突出尖处压痛明显,……
作者:廖水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约50%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预后不良,对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肯定意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根据辨证与专药相结合的方法自拟蛭丹活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朝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医临床施治的八法中,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下剂中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几个方面。实践证明,通腑攻下,在临床运用上已遍及六淫七情、脏腑致病的各个方面。以西医的病名来看,则可列举出急性热病,以及急腹症一百多种,这些急性热病与急腹症,大多采取攻逐邪热的寒下法运用于临床,其中润下、逐水两法则偶尔运用,而温下法临床采用的机会不多。兹就本人对温下法谈点体会和认识。……
作者:朱愉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自2001年5月~2002年3月自拟中药化石、溶石、排石方剂治疗尿石病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10年以上;肾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4例,肾与输尿管同时……
作者:边益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麻杏薏甘汤治湿痹 刘某,男,41岁,就诊于1984年6月20日。患者近年来两上肢关节酸痛沉重,疼痛部位不移,而以两手指小关节为甚,经检查,血沉40 mm/h,抗“O”833,类风湿因子阳性,曾用炎痛喜康、青霉素等药物效果不著,近日来因天气潮湿,阴雨绵绵,患者两肩关节酸痛加重,手指关节肿胀,周身困倦,恶风寒而无汗,纳谷少思,舌苔白腻、质淡红,脉细濡,据此关节痛处不移,沉重酸痛,此乃湿痹为患,然又恶风寒而无汗,尚知其邪在表,治以祛风散寒,健脾除湿。方用麻杏薏甘汤加……
作者:宋文东;王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