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中医诊为肌痹,属痹证范畴.以肌肉疼痛为主征,好发于腰、头颈项、肩背部的肌肉.急性发作时疼痛较剧,有明显压痛,病肌有轻度肿胀,但无焮红与灼热,体温微升,常兼头痛.现代医学对本病目前无特殊疗法,多采用对症处理,且效果不理想.近5 a笔者运用<内经>“合谷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本病,近期疗效尚属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笔者在临床上对其灵活化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鼻炎、癫痫等病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肾病综合征
作者:林子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4年5月~1999年5月,我们共收治恶性肿瘤化疗病人309例,其中1 55例在化疗时合用灵芝代泡剂(江山医药保健厂生产,浙江医科大学研制),对肿瘤化疗病人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邹祥新;周建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其发病率仅次于阿茨海默病(AD).现代医学认为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有关.中医学对痴呆疾病认识较早,对其描述散见于“善忘”“呆病”“文痴”“癫症”等疾病中,历代医家多以肝郁、思虑不遂、情志所伤为致呆之因,同时强调肾虚髓空、痰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痰”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为津液停滞不行所致.“瘀”指气血瘀滞不行而引起.“痰瘀同源”不论是临床还是实验研究都发现脉络瘀阻多兼有痰浊形成,祛痰也兼能化瘀,二者互为影响,同源相关.
作者:尧应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张某,男,58岁.因左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伴左侧头痛、恶心7 d,于2000年1月21日就诊.患者曾于10 d前,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在本市某医院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2.术后第3天出现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即在手术医院行静脉点滴甘露醇等综合降压措施,用药3 d,症状未能缓解,而求治本院.眼部检查:左眼视力指数/1 mm,左眼结膜缘切口可见人工晶状体襻稍突出于角巩膜切口表面,角巩膜缘切口基本愈合,虹膜纹理肿胀,二级浅前房,瞳孔园约4 mm大小,人工晶状体向上偏移,眼内其他情况无法窥清.眼压:右眼21mmHg,左眼62 mmHg.诊断: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青光眼.
作者:邱家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传统性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它是以中医性医学为基本内容的医学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民族的性文化、性习俗、性伦理、性意识及科学的性医学体系.中国传统性医学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医学的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遗传学、生殖学、药物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
作者:陈金荣;杨丽仙;侯思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相当常见,西药治疗往往有效,但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近、远期疗效均显著,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薰华;陈凤;李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疼痛是癌肿的主要症状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西药三阶梯镇痛,易致耐药成瘾,并且药源紧张.笔者从1993年起致力于中药散剂内外合治癌痛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李光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内服、灌肠、外敷、中药静滴等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其中痊愈95例.好转1 3例.
作者:朱勤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龚廷贤,字子才,江西金溪人.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故别号“云林山人”.生于明@嘉靖元年(1619),享年97岁.龚氏出身于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吏目.其父龚信,字瑞芝,号西园.精岐黄家言,医名当世,亦曾授太医院衔.弟廷器,子懋升,侄懋官,均为医官.廷贤悬壶60余载,学验俱丰,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现将对龚廷贤生平的粗浅研究陈述于下,以飨同仁.
作者:万少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陈瑞春教授善治肝硬化,他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在临证过程中,非常注意顾护胃气,并取得较佳疗效.由于肝硬化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中,陈教授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是,重点是保护脾胃功能,不用或少用峻猛攻伐之品,待患者能食能化后,才在健运脾胃的药物中,配以小量的三棱、莪术等攻坚破积之品,至于攻逐瘀血的虻虫、水蛭、土鳖虫之类,则视病情及体质情况,小量、间断性地配合应用,“打打停停”,从而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恢复患者体力的目的.兹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慎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从1985年起,自拟冰血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 56例均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马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86年以来,运用自拟养阴益肾汤加减对小儿慢性肾炎21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廖文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对1 26例慢性乙肝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联合检测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指标、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应用大黄虫丸6 g,每天2次;对照组62例,应用复方益肝灵片5片,每天3次.2组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每月联合检测患者血清HA、LN、P-Ⅲ-P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虫丸1个月后;HA、LV、P-Ⅲ-P 3项指标便开始下降,二三个月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庆华;喻晓锋;欧阳红;廖九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此症多见于B超诊断报告,现代医学尚无此病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此症1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脂肪肝在临床上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于长期酗酒、糖尿病、肥胖、肝炎及毒物的损伤而造成的肝脏脂防性变.根据相关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因此祛湿化痰、理气活血、健脾消导、清热解郁等法是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大法.尤以祛湿化痰、理气活血为临床常用.笔者以此法治疗56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利群;王维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桂枝温通阳气,三七活血散瘀,一通一散,相得益彰,作为对药,可广泛用于各类寒性痛证,常能提高疗效.举2例如下:
作者: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科危重并发症之一.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受洪广祥教授从痰瘀论治肺系疾病的经验启示,从痰瘀论治并配合西药成功救治了3例病情凶险的完全型脂肪栓塞肺综合征患者,现将其中1例典型病例治疗经过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伟明;胡立敏;刘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偏头痛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国内外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为单一用药.近2 a来笔者以尼莫地平与银杏叶制剂--心脑宁口服液联用治疗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岁;病程均在1 a以上.每月至少有1次以上发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头痛发作时口服尼莫地平40mg、心脑宁口服液10 mL及安定5 mg,均1 d 3次,至疼痛缓解,或连服2 d.
作者:文丽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