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与预防临床研究

周玉珠;付松柏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通过较简便可行的生化检查,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预防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了解此类病人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从而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指导,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时间.方法:对46例患者透析前各项指标的检测,其中营养不良较重者28例、轻者13例,全部采用碳酸盐血液透析治疗,对于透后12周、48周分析做白蛋白、Hb、HCT等检查,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营状不良的程度判断预后.结果:白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者,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增多,死亡率增高.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要综合治疗要定期复查Hb、HCT、白蛋白、胆固醇等较常见的实验室指标,保证其生存质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已成为手术成功率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对肾移植受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护理内容.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目的:观察亚砷酸注射液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0例以亚砷酸10mg稀释于0.85%的生理盐水250ml~500ml中,隔日一次静脉滴注,观察临床变化,并用原子荧光法测血砷浓度.结果:坚持治疗的7例均获完全缓解,时间(60±10)d,用药总量(285±58)mg,初治的5例 CR时间(55±6)d用药总量(256±28)mg.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的下降无显著性,而白细胞(入院时减少的5例)短期内即显著升高,(14.6±4.7)d达高(36.8±19.7)×109/L,后逐渐下降,于骨髓缓解后才后达正常.骨髓早幼粒细胞在减少的同时出现胞浆颗粒缺乏,染色质凝集,而中幼粒细胞随之增多,骨髓于(56.0±8.7)d完全缓解,初治的5例(51±5)d缓解.出凝血异常在(19±4.8)d得到纠正.毒副作用很轻微.结论: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用药量低,减轻了经济负担.

    作者:孟秋;王京华;凌丽;张志南;邹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轻微脑外伤致单纯性脑梗塞20例分析

    近年来偶有关于小儿轻微脑外伤致单纯性脑梗塞的报道,其病因尚未明确.

    作者:白亚芝;王艳坤;陈松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3例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简称AMS)是指那些曾经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若干年后,血中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发生于10-21岁的年轻人.

    作者:柴丽敏;董叶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名套管针.因它不易刺破血管发生液体渗漏,且与静脉切开流量相近,减少切口感染,并可在病人血管内留置1~7d,减少多次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现已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PET及SPECT影像特点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作者:应海燕;代永庆;刘艇;许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因分析--附126例临床分析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肠梗阻中占有很高比例.

    作者:黄善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舒血宁注射液的毒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的急慢性毒性,对该药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小鼠连续7d静脉给药,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连续给药90d后,取血,做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进行病理学检查.余下大鼠在停药继续喂养2周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小鼠LD50为39.5ml/k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脏器未明显异常.结论:急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药安全可靠.

    作者:王保中;石越;董鹏飞;董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急性胃扩张1例护理

    争性胃扩张是严重的腹部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极度急性膨胀,腔内有大量液体潴存,尤以腹膜后的手术后易发生,过度饱食也可发生此情况[1].

    作者:白晓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1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操作,131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方法操作,对两种方法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方法成功率92.7%,改进的方法成功率为98.4%(P<0.05);传统方法操作时间平均为34min,改进方法为平均23min,传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为6.3%,改进方法为2.2%.结论: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安全有效,便于操作.

    作者:韩智;李秋波;步召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指端离断再植

    目的:介绍指端再植的再植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放大16倍手术显微镜下,对12指指端离断进行再植.吻合指动脉末端分支8指,末端指动脉弓分支4指,吻合指静脉8指,神经直接吻合12指.结果:再植后11指成活,1指坏死.存活率91.67%.术后随诊6~20个月,除2指有指甲增厚、卷曲,指腹辨觉6~8mm.结论:指端离断,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再植.

    作者:张健;刘勇;赵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一种,容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临床研究已证实抗凝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玫;杨静;肖煜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怎样培养年轻护士

    由于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其中明显的莫过于护士的劳动关系发生改变,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这是目前社会的大趋势,改变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岗位观念,于2002年开始对新进护士实行聘任制,现在对招聘护士的培养管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66例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切痂治疗是烧伤创面处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首次切痂时机的选择对烧伤后期治疗及愈后功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俊;姜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赵白灵;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打造诚信医院品牌 应对市场竞争 积极探索企业医院持续发展的改革强院之路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始建于1954年,如今已走过了50年的辉煌历程,经过几辈人、几代专家的不懈努力,医院规模、环境条件、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病案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与医疗纠纷

    病案是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又是医疗、教研、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伤残事故鉴定以及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在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对病案书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书写好病案已成为医务人员有利地保护自己,为社会提供科学有效证据的保证.

    作者:刘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再评价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静息心电图和症状发作时心电图,了解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54例(54%)诊断冠心病,其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26例(48%),ST-T改变者11例(20%),心律失常18例(33%).而46例(46%)非冠心病患者,20例(43%)静息心电图正常,ST-T改变者8例(17%),心律失常15例(32%).在患者症状发作时,冠心病组动态ST-T改变者40例(74%),而非冠心病组仅5例(10%).结论: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局限性很大,而症状相关性的动态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志勇;王生仁;何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复发率分别为96%和16.7%,对照组分别为62.5%和5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在治疗心绞痛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使用方便,是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曾继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翼点入路的显微解剖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份科技术.方法:12例(24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垂体柄、漏斗区、终板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颅咽管瘤和动脉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作者:郑自立;徐玉东;赵宗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