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西琳·玉努斯;周歆理;葛娟;关黎清;邢清海;孙建秀;张燕;叶尔肯·多森拜克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收住院治疗枕叶梗死患者46例,经CT和/或MRI明确诊断且具有完整资料,现对其分析如下.
作者:王丽英;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P5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的NF-κB/P50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74.1%(20/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8.7%(19/39)(χ2=4.24,P<0.05),在Dukes分期C+D组为83.3%(25/30),明显高于A+B组的38.9%(14/36)(χ=13.37,P<0.01).结论NF-κB/P50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冯俊伟;郑宝军;潘立峰;邵建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例1:男,3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反复抽搐6 h,外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入院查体:BP9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潮氏呼吸,频繁抽搐,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头CT、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1~V3 T波高尖,V4~V6、I、avL ST段抬高0.05~0.1 mV.心脏彩超示前间隔、前壁腱索水平以下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给予扩冠、抗凝、降粘及对症治疗,患者意识转清.10 h后监测血清酶,CK-MB 652 U/L,CK 4 182 U/L;动态观察心电图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双支病变,并于病变处置入支架治疗,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李爱军;朱凌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新喋呤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4例入住ICU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5分患者27例,6~8分患者27例.入院后分别于第1、3、7、14、21天早晨空腹抽血5 ml,立即分离血清,并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于-20℃冷冻,用于测其血清新喋呤水平;另一份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重症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6~8分患者(P<0.01),并与肝损害轻重呈正相关(P<0.05).血清新喋呤水平持续增高者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者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后,动态观察血清新喋呤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的预后.
作者:宋艳荣;刘爱翔;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30例,与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0例作对照.结果该术式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卵巢功能保持正常,无残留卵巢综合征出现.结论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优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
作者:庄良虹;朱惠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为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 540例,对其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危险因素分类、实验室检查、手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淀粉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中转开腹率明显增高.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
作者:孙登群;孟翔凌;龚仁华;王敬民;姜世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的意义和疗效.方法26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TACE组(217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不同癌栓分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TACE治疗对Ⅰ型癌栓治疗效果明显,Ⅱ型、Ⅲ型有效,Ⅳ型无效.TACE治疗可延长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期(P<0.01),门脉癌栓分型程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Ⅰ~Ⅲ型适宜TACE治疗,Ⅳ型不宜行TACE治疗.门脉癌栓分型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超平;刘德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江惠;崔文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迪对晚期卵巢癌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艾迪组(48例),化疗组(45例).分别给予PC或TP方案化疗,每3周重复,艾迪组于化疗同时加艾迪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 次/d,连续15 d,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艾迪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5例,总有效率56.3%(27/48),疾病控制率85.4%(41/48);化疗组CR 1例,PR 19例,总有效率44.4%(20/45),疾病控制率66.7%(30/45).2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疾病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2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分别为5.5(0.7~22)个月和4.5(0.7~1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8(4~25)个月和7.5(4~22)个月.2组毒副反应相似,主要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艾迪组和化疗组Ⅲ度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7.1%和31.1%,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率分别为43.8%和48.9%;其他反应均较少.结论艾迪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可提高疗效和疾病控制率,同时不增加化疗毒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毅峰;宋文广;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0例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HBG的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HBG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而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血清SHB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HBG增高,而在恢复期恢复正常.这种变化是机体对脑梗死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
作者:郝礼森;臧贺川;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Reiter综合征为较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合并心肌炎,现将我科误诊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1岁.因尿痛、眼痛5 d,发热伴左膝关节肿痛3 d、心慌1 d入院.多次在外院及本科门诊就诊,曾诊断为尿道炎、结膜炎、风湿热.
作者:韩佩孚;王景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癌变原理研究认为基因的遗传性改变和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原因.遗传基因改变包括基因扩增、缺失、突变、染色体重组等.表观遗传改变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1].
作者:赵丽珍;高君;王永福;郭春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患者51例(Ⅲ度AVB组),选择与Ⅲ度AVB组每例患者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差异.Ⅲ度AVB组排除合并全身疾患病例2例,根据住院期间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基线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度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前壁梗死较少,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 Ⅳ级发生率高,起搏治疗比例较高,差异有显著性.与Ⅲ度AVB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Ⅳ级较多,12 h内再灌注治疗病例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Killip Ⅳ级心功能、12 h内有无再灌注治疗是Ⅲ度AVB死亡相关因素.采取更为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可能改善Ⅲ度AVB预后.
作者:孙超;葛堪忆;郭静萱;毛节明;陈明哲;高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胃底贲门癌的治疗,传统手术以开胸为主,开胸手术治疗具有手术视野开阔,食道游离充分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大清扫不彻底,手术风险大.胸腹联合切口虽然解决了开胸手术腹腔淋巴结清扫的困难,但创伤巨大,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相对而言,经腹胃底贲门癌的根治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作者:张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摘历摘要孕妇,24岁,孕1产0.主因宫内孕38+5周第1胎,单胎臀位,要求剖宫产于2004年7月2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3日,停经40 d出现早孕反应,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孕4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孕期一直有轻微腹坠感.
作者:杜秀梅;蒋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对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各代谢因素的影响.方法将55例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苯扎贝特组28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苯扎贝特并饮食控制;对照组27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安慰剂并饮食控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尿酸水平等变化.结果2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苯扎贝特组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苯扎贝特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苯扎贝特有可能改善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多种代谢异常因素.
作者:苏工;叶平;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男,67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 d,于2005年6月19日入院.既往有多年嗜烟史;高血压病史11年,坚持服复方降压片,血压多在140~150/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作者:韩文生;信栓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242、癌胚抗原(CEA)的表达,试图寻找将影像学认为可切除而实际无法切除的患者筛选出来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23例可切除和45例未能切除共68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CEA 3种胰腺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种肿瘤标记物中CA19-9、CA242浓度不可切除组明显高于可切除组(P=0.01,P=0.02),而CEA2组间无差异(P=0.08).结论血清CA19-9、CA242的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无法切除的辅助指标.
作者:田艳涛;赵平;王成锋;单毅;赵东兵;白晓枫;刘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PAD)以大血管病变为主,并有微血管病变,常规药物治疗很难使其恢复,手术治疗效果差,截肢率高.骨髓间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1].我科于2005年1月开展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PAD的研究,目前已完成20例,现将首例、随访时间长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娟;刘阁玲;王韫芳;南雪;项岫秀;俞芳;裴雪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卵巢甲状腺癌属异位甲状腺癌,是由卵巢甲状腺肿恶变而来,属罕见病例.我们从事妇科工作多年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黄立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