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以单基因或多基因缺陷为遗传背景,人类大多数肥胖属多基因性肥胖,其易患性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不良的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的遗传背景而引起肥胖的发病;近年已将一些种族的肥胖易感性主基因初步定位于10余条染色体区域,文献报道的肥胖候选基因有60余个,致病或引起疾病易感性增加的基因变异除可位于基因外显子区域外,也可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及基因周围区域,肥胖的遗传背景不但存在种族差异,而且存在性别差异,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肥胖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吴华;修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除肾上腺、性腺和胎盘组织之外,神经组织本身也具有合成、分泌多种类固醇激素的能力.脑组织拥有类固醇合成所需要的酶,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脑内的类固醇通过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膜受体两条途径发挥调节作用,参与学习、记忆和应激反应活动,发挥抗焦虑、抑郁和惊厥,保护神经和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
作者:连小兰;白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B型糖尿病(DM)又称特发性1型DM或非典型DM,为非自身免疫损伤所致,但病因尚不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A1c不成比例,血中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血、尿C-肽水平降低,无胰腺炎,但是血清胰淀粉酶及弹性蛋白酶水平升高,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趋势.治疗应以胰岛素为主,辅以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
作者:洪茜萍;包美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损伤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诱导环氧化酶(COX)-2表达,导致前列腺素E2水平增高,后者对胰岛β细胞发挥细胞抑制和毒性效应,造成了β细胞损害.研究还发现COX-2基因的高水平表达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对胰岛β细胞损伤过程中COX-2参与机制的研究可能为1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措施.
作者:凌家俭;韩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由于饱和极长链脂肪酸(VLCFAs)代谢障碍,使VLCFAs积聚于大脑白质及肾上腺皮质等处,导致一系列进展性神经精神症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数百种ALD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型无关,临床呈多样化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部分仅表现为单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男性患者中,约占13%.本文介绍其病因学及临床特征、诊断学和治疗进展.
作者:曲卫;蒋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HD)属于骨-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中的一种.本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如从发病的分子机制上看,可分为下列9种类型:(1)胶原蛋白病.(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FGF受体(FGFR)病.(3)软骨寡聚体基质蛋白病.
作者:廖二元;罗湘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肾上腺髓质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在嗜铬细胞的分化、成熟及生长、功能方面以及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可刺激髓质嗜铬细胞增殖,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其增殖起负性调控作用.NGF、FGF-2和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均可促进嗜铬细胞分化,形成神经轴突样突触.IGF、TGFα和GDNF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较正常肾上腺髓质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嗜铬细胞瘤的发病.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IL)-1和IL-6在正常肾上腺髓质中也表达,但它们在髓质中的功能尚不甚清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肾上腺皮质中表达,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髓质功能.
作者:童安莉;曾正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已知2型糖尿病病人中一些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因子如C反应蛋白、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浓度升高.近年发现这些因子在多种组织中能影响血糖浓度,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前瞻性研究可证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瘦素、脂联素、Tanis等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浓度高的人群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且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叶丹;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有利于维持体重、体脂的稳定,并可影响血糖水平.瘦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等相关,提示瘦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瘦素通过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诱导氧化应激、增加泡沫细胞形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郑善德;李希圣;黄子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体重过度增加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和肥胖引起的肾脏改变有关,脂肪组织产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也起一定作用.瘦素水平升高引起的交感神经特别是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李颖利;冯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胸腺上皮细胞(TEC)是胸腺基质细胞的主要成分,它为胸腺细胞的成熟提供了适宜的细胞和体液微环境.TEC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胸腺激素和神经内分泌多肽并表达相应的受体,它们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作者:张国权;刘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异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是垂体特异性的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启动子在垂体和下丘脑以外的组织被异常激活.这种激活与许多因素,包括基因的甲基化、特异的和非特异的细胞转录因子如Tpit、NeuroD1、Ptx1等,以及调节细胞分化的因子如血管加压素受体等均有关系.
作者:叶蕾;宁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一种胰岛素信号的负性调节因子,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发展关系密切.对PTP-1B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表明,缺失PTP-1B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并对肥胖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而另一些对动物和人体的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发现PTP-1B可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及影响脂代谢等而导致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一些特异性的PTP-lB小分子抑制剂已经开发并用于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疗中.
作者:陶弢;邹大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葡萄糖-6-磷酸酶是肝脏糖异生的两个关键酶之一,该酶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大量的研究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中均明显增加.因此,该酶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糖有着密切的关联.葡萄糖-6-磷酸酶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一个潜在靶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作者:方显锋;刘德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DGAT过度表达导致甘油三酯堆积,从而损害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而DGAT1缺乏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增高,这可能与DGAT1缺乏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脂肪细胞体积及数量,并可提高瘦素活性相关.
作者:龚含笑;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膜区基质积聚是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特征之一,它主要由于基质合成与降解通路的精细平衡失调.近年来研究发现高糖能通过对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基因转录、活化及抑制等三方面复杂的调控而降低其基质降解活性,调控过程可能由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基质糖化等介导.系膜细胞MMPs活性下降致系膜区基质降解减少可能是引起系膜区基质积聚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孙蔚;高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来发现胰腺干细胞可分化成产胰岛素细胞,从而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但是具体哪种细胞为胰腺干细胞仍未明确.目前关注较多的有胰腺Nestin阳性细胞,但由于存在部位及数量多而存在较多争议.还有一些细胞如基底细胞、表达葡萄糖转运子2细胞等也被研究.另外有研究提示胰管细胞可能为一种功能干细胞,可以暂时分化成胰腺干细胞.目前由于缺乏唯一的标志物和可信的评价指标,要终明确胰腺干细胞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鹿斌;史虹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普通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具异质性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并受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通过候选基因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经全基因扫描定位克隆法可见不同人群、不同种族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定位区域与2型糖尿病连锁.钙蛋白酶10(Calpain10)是第一个被定位克隆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作者:董艳;罗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受营养与饮食、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1等的调控,其调控机制与抵抗素启动子的组蛋白乙酰化、蛋白激酶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有关.研究抵抗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及机制,对揭示抵抗素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咏明;张浩;张木勋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