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高小华;王国秀
目的 探讨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门急诊6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社会地位,担心工作中出差错,患者、家属及社会认同度低,成为门急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其中不同编制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门急诊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护理管理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减压,应有个体化措施.
作者:王萍;刘红艳;林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移植前、中、后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注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移植后病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作者:孙艳;朱霞明;沈静慧;陈友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在Res作用后,细胞生长曲线、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MTT法结果表明,Res对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SGC7901/DDP细胞在Res作用0.5~1d内较亲代细胞敏感,在2d后开始表现出耐药性,3d后则与亲代细胞没有差别.结论 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坏死和凋王引起的.
作者:侯魁元;费洪新;孙丽慧;卢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是否对兔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4组:NS组、IR组、Sulfen-12组和Sulfen-24组.IR组不给任何预处理,NS组于缺血前24h静注生理盐水,Sulfen-12组和Sulfen-24组用分别于缺血前12、24h静注舒芬太尼1 mg·kg-1,12 h(Sulfen-12组)或24h(其它组)后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灌注120 min,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与血浆肌钙蛋白I浓度.结果 Sulfen-12组、Sulfen-24组兔心肌梗死面积、肌钙蛋白I浓度明显小于NS组及IR组.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兔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作者:张培荣;刘立群;张勇;刘效波;张成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期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 高浓度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2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均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分钟内,每隔5分钟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与高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P<0.05),但两组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配伍(0.2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即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何晓峰;范圣登;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在本院开展实验室开放教学活动,促进学院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满足学生想有更多机会解剖标本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法 将药学系05级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常规教学,不设立实验室开放教学;药学系06级本科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教学相结合的路线,为两组班级授课的教师具有相同的教学科研能力,比较两组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验室开放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绩提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马勇;韩红坤;沈雷;姚立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分离的阻滞现象.我们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中观察了它的药效学特点,并且与传统的利地合剂做以对照.
作者:赵鸿雁;徐建军;李绍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近两年多来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P、GN鉴定卡及AST药敏分析卡对近两年多临床所有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统计临床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合剂相对不加酶抑制剂的青酶素其耐药率明显减低,万古霉素对其耐率低,但已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对其活性高.结论 本院近年常见病原菌的耐药鉴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作者:詹燕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感染率.方法 随机将9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护理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化疗,护理组入院后即给予口腔护理,包括每日评估口腔粘膜变化、餐前餐后、晨起及睡前均坚持用漱口液含漱等.对照组常规给予健康宣教及出现口腔感染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入院时两组均无口腔感染,化疗后,对照组出现口腔感染14例,护理组出现4例,护理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防性口腔护理对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白淑侠;黄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功能锻炼配合心理干预对脑内血肿致偏瘫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93例脑内血肿致偏瘫术后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营养药,功能锻炼配合心理干预组(A组)31例;功能锻炼组(B组)31例;对照组(C组)31例,仅给神经营养药;3周后疗效评定.结果 A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7.7%;B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5.1%;C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给予神经营养药的基础上,功能锻炼配合心理干预对脑内血肿致偏瘫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作用较好.
作者:梁洁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80例纯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术前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有关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测定其术前焦虑、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100%.结论 健康教育在缓解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艳;姜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均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腺瘤,且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淋巴管转移相关.
作者:高恒宇;马文平;王建堃;张雅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0.4 ml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和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6%和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变化,降低血脂.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基层应用推广.
作者:陈维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干预对宝安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样本分层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指导,实验组定时随访,并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用药方面进行干预,1年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及评价.结果 实验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生活质量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改变.结论 连续监测骨密度,进行健康教育及药物指导干预,对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值,减少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席惠玲;周鹏;李亚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肿瘤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操作进行细菌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作生化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氨苄西林(81.6%)、复方新诺明(69.6%),耐药率低分别为亚胺培南(0.8%)、头孢他啶(7.2%)、氨曲南(7.2%).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一半大于50%,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少珍;李震乾;雷旭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在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2004级检本、2005级检验专科在临床免疫及免疫检验课程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法,并对这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能较好地引导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结论 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作者:王琪;罗晓庆;王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血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56例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浆UA、超敏CRP浓度,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例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其血UA浓度:(481.6±60.4)μmol/L,hs-CR浓度:(3.18±1.02)mg/L,97例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其血UA浓度:(254±41.2)μmol/L,hs-CRP浓度:(1.22±0.95)mg/L,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其血UA及hs-CRP浓度增高与其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血UA及hs-CRP可作为诊断左室肥厚并ST-T改变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谭小强;赖沙毅;王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我国肝癌以巨块型为多,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手术后的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低.我科系采取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的放射治疗152例巨块型肝癌,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瑶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 肾挫伤分为轻、中、重三型:1)轻型(18例,50%):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2)中型(17例,47.2%):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肾静脉损伤.3)重型(1例2.8%)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 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乾;王书智;殷信道;卢铃铨;吴前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鼻科学的进展,已明确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复习鼻息肉病的特点,以示与鼻息肉相区别.已知特应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发病的关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据此提出鼻息肉发病为多种因素学说,变态反应仅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并指出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数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和ECP、MBP等,从而加重了其微环境结构特性炎症反应,后者能影响鼻粘膜上皮细胞Na+、CI-通道,导致Na+吸收增加,组织水肿,导致鼻息肉的生长和增大.治疗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手术的综合治疗,治疗后的发展趋势似与患者的基因倾向有一定关系.
作者:虞晏晋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