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息肉和鼻息肉病

虞晏晋

关键词:鼻息肉, 鼻息肉病
摘要:随着鼻科学的进展,已明确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复习鼻息肉病的特点,以示与鼻息肉相区别.已知特应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发病的关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据此提出鼻息肉发病为多种因素学说,变态反应仅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并指出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数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和ECP、MBP等,从而加重了其微环境结构特性炎症反应,后者能影响鼻粘膜上皮细胞Na+、CI-通道,导致Na+吸收增加,组织水肿,导致鼻息肉的生长和增大.治疗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手术的综合治疗,治疗后的发展趋势似与患者的基因倾向有一定关系.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末将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洛赛克治疗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翠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93例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47例,使用普通过滤输液器.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0.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套管针留置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P<0.01),明显延长.结论 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

    作者:顾巧华;邹庆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本科护生实习中后期的职业倦怠及对策

    职业倦怠是指护理人员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而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反应.本文着重分析本科护生在实习中后期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为护生将来进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孙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感染率.方法 随机将9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护理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化疗,护理组入院后即给予口腔护理,包括每日评估口腔粘膜变化、餐前餐后、晨起及睡前均坚持用漱口液含漱等.对照组常规给予健康宣教及出现口腔感染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入院时两组均无口腔感染,化疗后,对照组出现口腔感染14例,护理组出现4例,护理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防性口腔护理对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白淑侠;黄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校园网在推进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加快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档案信息化快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有效利用和共享.高校档案资源上网,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校园网为依托,提高档案利用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的网上应用.

    作者:刘加威;宋连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它不仅是造成中风与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性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病因.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1],而我国1991年对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为24.77%,高血压控制在临界水平以下仅占高血压患者的6.4%,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者为5.8%[2].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有79.1%的患者不能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66.4%的患者不能自我监测和记录血压,5%左右的患者仍未戒烟酒,疾病不能控制和治疗[3].因此,对老年人高血压病人护理不仅要从疾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进行护理,还要加强院内外健康教育,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作者:黄荣杏;陈秀杰;钟忠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NOS1和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1(NOS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中NOS1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 NOS1和b-F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5% 和51.3%;NOS1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越低,NOS1表达越强;b-FGF表达与TNM分期、IMVD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 NOS1和b-FGF在肺癌中表达与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作者:刘琰;张一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种体位对晕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对晕针发生的影响,以减少晕针的发生.方法 将18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有晕针倾向的病人可采用卧位输液,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口腔修复学的特点,对口腔专业的实习生的口腔修复临床实习采用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不同实习阶段,选择相应的典型病例,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并分析临床资料的能力,终达到高效吸收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目的 .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效能效果明显,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铁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验室开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目的 通过在本院开展实验室开放教学活动,促进学院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满足学生想有更多机会解剖标本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法 将药学系05级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常规教学,不设立实验室开放教学;药学系06级本科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教学相结合的路线,为两组班级授课的教师具有相同的教学科研能力,比较两组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验室开放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绩提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马勇;韩红坤;沈雷;姚立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排CT在肾脏钝挫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 肾挫伤分为轻、中、重三型:1)轻型(18例,50%):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2)中型(17例,47.2%):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肾静脉损伤.3)重型(1例2.8%)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 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乾;王书智;殷信道;卢铃铨;吴前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群体.慢性病由于病程长,后期治疗及康复多在医院外进行.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是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主要服务人群,了解、分析其护理服务需求,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苏婉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BPL教学模式在内科实习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

    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阶段,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师的关键时期,临床带教工作对医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科学内容繁多、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们学习难度大.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PBL),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设计则是其中心环节.

    作者:张卫;徐丽梅;周万兴;金文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均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腺瘤,且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淋巴管转移相关.

    作者:高恒宇;马文平;王建堃;张雅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互动式教学法在《临床免疫及免疫检验》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目的 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在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2004级检本、2005级检验专科在临床免疫及免疫检验课程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法,并对这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能较好地引导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结论 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作者:王琪;罗晓庆;王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2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肿瘤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操作进行细菌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作生化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氨苄西林(81.6%)、复方新诺明(69.6%),耐药率低分别为亚胺培南(0.8%)、头孢他啶(7.2%)、氨曲南(7.2%).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一半大于50%,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少珍;李震乾;雷旭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所致,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病人在短期内往往不能接受,加之长期卧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维持生命、保存功能、更好的康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科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病人36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息肉和鼻息肉病

    随着鼻科学的进展,已明确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复习鼻息肉病的特点,以示与鼻息肉相区别.已知特应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发病的关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据此提出鼻息肉发病为多种因素学说,变态反应仅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并指出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数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和ECP、MBP等,从而加重了其微环境结构特性炎症反应,后者能影响鼻粘膜上皮细胞Na+、CI-通道,导致Na+吸收增加,组织水肿,导致鼻息肉的生长和增大.治疗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手术的综合治疗,治疗后的发展趋势似与患者的基因倾向有一定关系.

    作者:虞晏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手术中药效学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分离的阻滞现象.我们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中观察了它的药效学特点,并且与传统的利地合剂做以对照.

    作者:赵鸿雁;徐建军;李绍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ICU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的监护

    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气道管理是保证MV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功撒离呼吸机的先决条件.若护理不当,常常导致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以,MV患者气道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ICU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的监护介绍如下.

    作者:谭芊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