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OS1和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琰;张一梅

关键词:肺肿瘤, 一氧化氮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1(NOS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中NOS1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 NOS1和b-F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5% 和51.3%;NOS1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越低,NOS1表达越强;b-FGF表达与TNM分期、IMVD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 NOS1和b-FGF在肺癌中表达与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体位对晕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对晕针发生的影响,以减少晕针的发生.方法 将18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有晕针倾向的病人可采用卧位输液,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我国肝癌以巨块型为多,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手术后的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低.我科系采取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的放射治疗152例巨块型肝癌,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瑶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发生

    目的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 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护理评估,设计压疮报表和难免性压疮的申报条件,采取规范化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提高了广大护士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使对危重患者未发生压疮前的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结论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能及时发现院外带入压疮,减少甚至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

    作者:毕美仙;周本芝;丁丽萍;仲小英;朱秋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及康复期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临床上以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辅助检查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伴有特征性的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动态改变.

    作者:谢军;周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在减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体会

    报告了1456例早孕需施行终止妊娠者,根据不同孕次的心理特点,为她们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减痛人工流产术,效果满意.

    作者:林娟;高小华;王国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17例肝结核的体会

    肝结核临床上少见,本文回顾我院10年来收治的17例肝结核病人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

    作者:史英琴;郝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附24 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MS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MS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20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远处转移8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MSCT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作者:范华君;姜晓静;佟福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末将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洛赛克治疗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翠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所致,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病人在短期内往往不能接受,加之长期卧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维持生命、保存功能、更好的康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科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病人36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析心室间隔膜部的解剖特征

    目的 分析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关系等解剖学特征.方法 选择在36例成人尸体心脏标本,观察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及位置.结果 1)在36例心脏标本中,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主要有三角形(19.4%)、半月形(16.7%)、卵圆形(13.9%)、圆形(13.9%)、不规则形(25.0%)和其他(11.1%);2)在36例心脏标本中,室间隔膜部与主动脉瓣双环相连者14例,占38.9%;单环相接者共12例,占33.3%,室间隔膜部与主动脉瓣不相连接者共10例,占27.8%;3)室间隔膜部与三尖瓣的位置关系中,环跨者共22例,占61.1%;环下者有10例,占27.8%;环上者共4例,占11.1%.结论 心室间隔膜部形态多种多样,且在位置和毗邻上,左右侧面各异,掌握了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关系对心外科检查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配伍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期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 高浓度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2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均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分钟内,每隔5分钟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与高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P<0.05),但两组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配伍(0.2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即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何晓峰;范圣登;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此来适应社会对卫生专业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入学条件、学制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师的理念、学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加快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进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王天翔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对精神病患者影响的分析

    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增长到现在的4‰.据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新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许多重性精神病患者都面临着双重挑战,即精神残疾和病耻感,本文就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93例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47例,使用普通过滤输液器.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0.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套管针留置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P<0.01),明显延长.结论 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

    作者:顾巧华;邹庆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排CT在肾脏钝挫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 肾挫伤分为轻、中、重三型:1)轻型(18例,50%):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2)中型(17例,47.2%):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肾静脉损伤.3)重型(1例2.8%)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 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乾;王书智;殷信道;卢铃铨;吴前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80例纯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术前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有关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测定其术前焦虑、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100%.结论 健康教育在缓解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艳;姜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在Res作用后,细胞生长曲线、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MTT法结果表明,Res对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SGC7901/DDP细胞在Res作用0.5~1d内较亲代细胞敏感,在2d后开始表现出耐药性,3d后则与亲代细胞没有差别.结论 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坏死和凋王引起的.

    作者:侯魁元;费洪新;孙丽慧;卢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 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移植前、中、后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注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移植后病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作者:孙艳;朱霞明;沈静慧;陈友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近两年多来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P、GN鉴定卡及AST药敏分析卡对近两年多临床所有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统计临床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合剂相对不加酶抑制剂的青酶素其耐药率明显减低,万古霉素对其耐率低,但已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对其活性高.结论 本院近年常见病原菌的耐药鉴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作者:詹燕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Fibra-post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桩是一种新型复合成品桩材料,由于玻璃纤维桩本身耐腐蚀性、颜色逼真、生物相容性好且与牙本质之间通过粘接树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粘连.近年来在国内临床已有初步应用.我们采用Fibra-post桩核材料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桩核修复并于传统的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了临床对比.

    作者:吕少亮;车延梅;王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