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发生

毕美仙;周本芝;丁丽萍;仲小英;朱秋萍

关键词:压疮, 护理评估, 预防, 监控
摘要:目的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 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护理评估,设计压疮报表和难免性压疮的申报条件,采取规范化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提高了广大护士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使对危重患者未发生压疮前的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结论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能及时发现院外带入压疮,减少甚至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教学法在细菌学各论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n, PBL)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和知识,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我们认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法必须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效果.因而我们针对历届学生反映,学习细菌学各论易混难记,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常常张冠李戴,泾渭难分的缺点,对细菌学各论进行了改革,将PBL教学法与病案教学相结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艳;孙艳影;蒋丽艳;马嫱;王金梅;赵靓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均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腺瘤,且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淋巴管转移相关.

    作者:高恒宇;马文平;王建堃;张雅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宝安区对预防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干预对宝安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样本分层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指导,实验组定时随访,并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用药方面进行干预,1年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及评价.结果 实验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生活质量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改变.结论 连续监测骨密度,进行健康教育及药物指导干预,对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值,减少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席惠玲;周鹏;李亚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种体位对晕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对晕针发生的影响,以减少晕针的发生.方法 将18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有晕针倾向的病人可采用卧位输液,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附24 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MS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MS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20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远处转移8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MSCT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作者:范华君;姜晓静;佟福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口腔修复学的特点,对口腔专业的实习生的口腔修复临床实习采用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不同实习阶段,选择相应的典型病例,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并分析临床资料的能力,终达到高效吸收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目的 .模拟诊疗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效能效果明显,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铁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发生

    目的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 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和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护理评估,设计压疮报表和难免性压疮的申报条件,采取规范化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提高了广大护士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使对危重患者未发生压疮前的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结论 实施压疮的监控和呈报,能及时发现院外带入压疮,减少甚至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

    作者:毕美仙;周本芝;丁丽萍;仲小英;朱秋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手术中药效学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分离的阻滞现象.我们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中观察了它的药效学特点,并且与传统的利地合剂做以对照.

    作者:赵鸿雁;徐建军;李绍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在Res作用后,细胞生长曲线、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MTT法结果表明,Res对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SGC7901/DDP细胞在Res作用0.5~1d内较亲代细胞敏感,在2d后开始表现出耐药性,3d后则与亲代细胞没有差别.结论 Res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及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坏死和凋王引起的.

    作者:侯魁元;费洪新;孙丽慧;卢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析心室间隔膜部的解剖特征

    目的 分析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关系等解剖学特征.方法 选择在36例成人尸体心脏标本,观察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及位置.结果 1)在36例心脏标本中,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主要有三角形(19.4%)、半月形(16.7%)、卵圆形(13.9%)、圆形(13.9%)、不规则形(25.0%)和其他(11.1%);2)在36例心脏标本中,室间隔膜部与主动脉瓣双环相连者14例,占38.9%;单环相接者共12例,占33.3%,室间隔膜部与主动脉瓣不相连接者共10例,占27.8%;3)室间隔膜部与三尖瓣的位置关系中,环跨者共22例,占61.1%;环下者有10例,占27.8%;环上者共4例,占11.1%.结论 心室间隔膜部形态多种多样,且在位置和毗邻上,左右侧面各异,掌握了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关系对心外科检查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UA、hs-CRP在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尿酸(血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左室肥厚并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56例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浆UA、超敏CRP浓度,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例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其血UA浓度:(481.6±60.4)μmol/L,hs-CR浓度:(3.18±1.02)mg/L,97例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其血UA浓度:(254±41.2)μmol/L,hs-CRP浓度:(1.22±0.95)mg/L,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患者血UA、hs-CRP浓度,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室肥厚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患者,其血UA及hs-CRP浓度增高与其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血UA及hs-CRP可作为诊断左室肥厚并ST-T改变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谭小强;赖沙毅;王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息肉和鼻息肉病

    随着鼻科学的进展,已明确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复习鼻息肉病的特点,以示与鼻息肉相区别.已知特应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发病的关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据此提出鼻息肉发病为多种因素学说,变态反应仅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并指出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数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和ECP、MBP等,从而加重了其微环境结构特性炎症反应,后者能影响鼻粘膜上皮细胞Na+、CI-通道,导致Na+吸收增加,组织水肿,导致鼻息肉的生长和增大.治疗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手术的综合治疗,治疗后的发展趋势似与患者的基因倾向有一定关系.

    作者:虞晏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对精神病患者影响的分析

    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增长到现在的4‰.据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新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许多重性精神病患者都面临着双重挑战,即精神残疾和病耻感,本文就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末将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洛赛克治疗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翠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感染率.方法 随机将9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护理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化疗,护理组入院后即给予口腔护理,包括每日评估口腔粘膜变化、餐前餐后、晨起及睡前均坚持用漱口液含漱等.对照组常规给予健康宣教及出现口腔感染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入院时两组均无口腔感染,化疗后,对照组出现口腔感染14例,护理组出现4例,护理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防性口腔护理对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白淑侠;黄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80例纯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术前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有关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测定其术前焦虑、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100%.结论 健康教育在缓解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艳;姜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门急诊6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社会地位,担心工作中出差错,患者、家属及社会认同度低,成为门急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其中不同编制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门急诊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护理管理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减压,应有个体化措施.

    作者:王萍;刘红艳;林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住院病区关于检验医嘱处理程序的设计意见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简化住院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更准确、更快捷地实现护理部同医生、检验部门、运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完善检验医嘱处理的服务流程,本人尝试对检验医嘱的处理程序提出几点设计性意见.

    作者:洪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2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肿瘤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操作进行细菌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作生化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氨苄西林(81.6%)、复方新诺明(69.6%),耐药率低分别为亚胺培南(0.8%)、头孢他啶(7.2%)、氨曲南(7.2%).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一半大于50%,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少珍;李震乾;雷旭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此来适应社会对卫生专业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入学条件、学制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师的理念、学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加快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进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王天翔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