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比较

钟柏权;尹丽群;罗冬改;尹丽君

关键词:阴道B超, 腹部B超, 异位妊娠
摘要: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附件包块、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及宫内假孕囊等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4%,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9.2%;观察组患者误诊率为3.5%,对照组患者误诊率为10.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检出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B超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且更加方便、快捷,外界因素影响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用于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住院时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情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3例喘息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硫酸镁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秀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秀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对照组为13.73%,差异有统计秀意义(P>0.05).结论 喘息性肺炎患儿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儿恢复,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周裕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勇义;吴芳;贺亚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洛铂联合热疗对顺铂灌注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恶性积液疗效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热疗对顺铂灌注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恶性积液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经顺铂灌注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恶性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洛铂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组(洛铂50mgd1每二周一次,热疗,每周二次).香菇多糖灌注治疗联合热疗组(香菇多糖6mgd1每周二次,热疗,每周二次),均进行4周治疗.结果洛铂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组29例患者完全缓解CR 8例(27.6%),部分缓解PR 9例(31.0%),无变化NC 7例(24.1%),进展PD 5例(17.3%),总有效率RR为58.6%;香菇多糖灌注治疗联合热疗组24例患者完全缓解CR 2例(8.4%),部分缓解PR 5例(20.8%),无变化NC 5例(20.8%),进展PD 12例(50.0%),总有效率RR为29.2%;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烫伤、肾毒性等.结论 洛铂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香菇多糖联合热疗治疗组,但洛铂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较重,其中血小板下降明显,其它不良反应的以Ⅰ/Ⅱ级为主,可耐受.

    作者:熊戴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以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的主观症状、手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体征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4±46.4)min,术中出血量为(255.5±63.2)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4±2.4)d,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率为(6.1%),阴道干燥、疼痛率为(4.1%),压力性尿失禁概率为(2.0%),便秘概率为(8.2%),膀胱膨出3例(6.1%),直肠膨出(8.2%),出现1例尿流不畅患者,1例腹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2/4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来说,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更显著,可有效的保持女性的盆底结构以及盆底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云滔;叶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按着按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8.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宗卫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用于贫血患者血细胞CD55、CD59中的临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健康对照组47例和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表面的抗原CD55及CD59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其中47例贫血患者中有17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3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的正常人外周血细胞CD55、CD59检测结果均>95%.IDA、MA、AIHA和MDS患者的外周血细胞CD55、CD59检测结果也均>95%.有4例AA患者的检测结果在80%~95%.而PNH患者CD55检测结果在31.34%~71.45%,CD59检测结果在42.28%~72.62%,PNH患者CD55和CD59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IDA、MA、MDS、AA及AIHA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血细胞CD55、CD59中PNH患者差异显著,AA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可以用作为PNH的早期诊断指标及PNH、AA患者的长期监测指标,对贫血疾病临床诊断与预后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小江;廖丽娟;李春晓;陈宇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新生化颗粒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对比

    分析对比新生化颗粒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常规药物的药流方法,观察一组和二组分别在常规药物的治疗上加以新生化颗粒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物流产,对比三组患者的流产情况,并对三组的月经恢复情况、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流血量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表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的完全流产率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的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另两组在阴道流血量方面较少,差异明显,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新生化颗粒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药物流产的效果不同,且佳给药方式为药物流产的第一天,能降低出血量,减少流血时间,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推荐使用.

    作者:许舒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7岁至16岁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5例,9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角膜塑形验配流程统一发验配,均为夜戴镜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佩戴者主观症状进行观察.结果配戴后7d、配戴后3个月及佩戴前等三组裸眼视力数据、效球镜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7d、配戴后3个月与佩戴前0级患者比较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3个月与配戴前、佩戴后7天OV 100%、OV 20%、OV 9%等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钊华;胡贵球;郑元建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以来286例脑卒中患者和2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者Hcy水平;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对照评级结果比较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水平检测结果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水平正常的对照组和高Hcy组,比较两组入院前和出院4、12、24周后的mRS评分.结果 脑卒中组的Hcy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Hcy水平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与患者的康复有关.

    作者:张华雄;徐小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院外管理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院外管理.对比两组疾病预防行为评分、急性脑卒中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脑卒中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预防能力,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

    作者:徐菊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成人锁骨骨折患者66例.治疗新鲜锁骨骨折66例,其中50例中、外1/3骨折行解剖型接骨板固定,16例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接骨板固定.结果66例患者中,共有57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优和良,总优良率为86.4%.骨折愈合时间:3~7(平均4.2)个月.成人锁骨骨折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时,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且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使患者尽早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肖永海;周超;周辉;李金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超声诊断四肢肌肉疾病的应用及价值评估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四肢肌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均经手术或术后病理证实,且全部接受超声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四肢肌肉疾病经手术或术后病理证实主要有四肢肌肉局部或完全撕裂、肌肉血肿、肌腱断裂、肌肉脓肿、肌腱炎、肌层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超声诊断符合55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高达91.67%.超声诊断在四肢肌肉疾病中能取得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且能检出四肢肌肉疾病的具体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叶海燕;宋明月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比较

    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将2011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4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外固定支架.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腕关节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桡骨高度、尺偏角较大,掌倾角较小,屈曲/伸展、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予以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相当,但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腕关节影响小等优势,适用于临床.

    作者:陈金民;陈穗生;夏暴权;罗晓嘉;卢成海;杨镇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干扰素凝胶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观察分析干扰素凝胶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6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素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占35(97.2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占27(81.82%),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率、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素凝胶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文戈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社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因素分析

    对社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因素分析进行分析探讨.对48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仔细收集整理分析,主要包括体检人的年龄、性别、及甲状腺的B超资料及尿碘结果收集,并对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体检人的家族史、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分析体检人员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87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116例,检出率为23.82%.其中男38例,女78例;检出率分别为17.51%和28.89%,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是否食用碘盐、尿碘均不是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有配偶、高中以上学历从事轻体力及中等体力工作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结在社区健康人群体检中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社区人群的关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并定期体检.

    作者:顾淑仪;郑晓芬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缺乏对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25-OHD3,根据检测情况分为观察组(25-OHD3缺乏,<50nmol/L)32例和对照组(25-OHD3正常,≥50nmol/L)30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MD)的表达差异.结果 两组FBG、2h-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BALP、N-MI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流失指标PT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腰椎L2-4BM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25-OHD3缺乏会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减弱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虽对骨形成影响较小,但会增加骨流失量,导致骨代谢紊乱和骨密度下降.

    作者:林娜;刘红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脑积水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为2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2.2±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应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舒适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佩佩;李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术后护理体会.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同时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格外重视;在术后对患者也进行相应的密切护理措施.另外选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措施.结果在研究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3.33%.完全栓塞的患者为24例,即完全成功率为80.00%;未出现脑出血患者,行栓塞术后患者原有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减轻消失,且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栓塞成功,成功率为66.70%,完全栓塞者16例,完全成功率为53.33%;术后1例癫痫,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3例失语,7例出现头痛.两组进行比较,可明显发现研究组的术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在术前进行充分准备以及在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细致的进行护理,是保障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

    作者:保莲;黄岸容;周娜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静态调强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与探讨将静态强调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中的效果及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试验组应用静态强调放疗技术治疗.分析比较病患放疗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分布不均匀指数、1年内存活率以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病患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0.875±0.092、分布不均匀指数1.105±0.517、1年内存活率91.67%、正常组织并发症情况2.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0.682±0.449、分布不均匀指数1.348±0.466、1年内存活率72.22%、正常组织并发症情况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静态强调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病患的放射治疗中,有效提高靶区剂量覆盖,增强对癌细胞杀伤效果,对靶区定位精确度较高,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控制病情发展,提升病患生存率.

    作者:吴申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