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云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4例类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的双膝关节,获得超声参数;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心脏病的心脏各节段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膝关节的滑膜厚度、大积液深度、血流信息丰富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心脏各个阶段舒展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能用来做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评价治疗效果,心脏各节段舒张功能改善,可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
作者:张永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2013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结肠炎患者76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MDA、SO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肠炎疗效安全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永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t=6.6823,P=0.0000)、术后住院时间(t=6.6351,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介入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6,P=0.6095).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TBA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10,P=0.0000;t=15.8160,P=0.0000);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74,P=0.0000).(3)观察组显效41例(91.11%)、有效4例(8.89%)、无效0例(0.00%),对照组显效28例(62.22%)、有效9例(20.00%)、无效8例(17.7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5,P=0.0004).(4)两组患者疼痛(x2=0.9321,P=0.3615)、恶心(x2=0.0000,P=0.9500)、发热(x2=0.0000,P=0.9500)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介入治疗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的效果确切,具有术后恢复快、治疗后血清TBA水平下降更明显等优点.
作者:唐启耀;尹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本文谈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发展概况、概念和原则,以及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推行在儿童患者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许士海;单爱军;管穗丽;谢曼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的观察组患者延续性社区护理方法.从运动、用药、饮食、自我监测四个方面评价患者的治疗遵医行为,记录患者出院时与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观察组护理的饮食、服药、运动及自我监测的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预后.
作者:彭红玉;邓小兰;唐冬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取中药六经辨证法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9例,随机单肓法分为六经组、普通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3例.对三组子宫内膜、卵泡发育及总体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六经组的排卵日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经组于黄体中期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普通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三组的总疗效对比,六经组的总有效率高达87.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六经辩证法对于改善排卵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效果显著.
作者:邓娟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以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所需时间更长,引流量和出血量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嵩;柳小冬;张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社区收治的12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Orem自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BAD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Orem自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护理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丹丹;陈春华;罗春玲;谭鄂;陆春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将80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变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较多,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奎;杨娇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究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将64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围手术期予全面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率、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全面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小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发生的4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剖腹产患者基本指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心率基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的身体指标恢复正常状态,这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唐佣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种影响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指标(性别、年龄、受伤方式、入院距受伤的时间、动脉收缩压、脉搏、出血量的估计、AAST分级、是否存在多发伤)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入院距受伤的时间、动脉收缩压、脉搏、出血量的估计和AAST分级是与预后有关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距受伤的时间、动脉收缩压、脉搏、出血量的估计和AAST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入院距受伤的时间、动脉收缩压、脉搏、出血量的估计和AAST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黄景祥;汤广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50例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加高压氧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脑水肿量化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会威胁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显著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厂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住院并行置管的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200例行常规预防干预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6年3月200例行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干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临床的预防过程中通过加强管道的操作技能培训,规范管道的操作流程,并对管道后加强预防等,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预防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以及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预防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我科室预防的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大大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防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不断规范管道的技术操作流程,可以降低外科管道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外科预防质量及预防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6年1月~6月间足月自然分娩的100个产妇对其进行盆底肌电检查评分,根据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产后盆底肌及腹直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在产科门诊广泛开展.
作者:耿雪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对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40只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于术后1、3、7、14、28d对两组患者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眼部体征及症状积分术后7d为(3.69±1.40)分、14d为(2.30±1.30)分、28d为(1.87±0.92)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前房闪辉值术后7d为(8.57±4.30)pc/ms、14d为(7.11±2.87)pc/ms、28d为(6.19±2.28)pc/ms,对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7d为(168.37±18.41)μm、14d为(172.13±18.35)μm、28d为(174.43±18.76)μm,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眼部症状及体征,对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改善作用.
作者:廖思俭;张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患儿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重症手足口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书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急性肾脏损害患者31例,均实施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化验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肌酐(CRE)、血钾、血钠、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2h尿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急性肾脏损害患者肾功能,清除细胞因子,降低颅内压.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对本街道五大场所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等方法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和干预后效果调查.结果干预后对艾滋病各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明显,干预后的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和与干预后相比有显著差异.对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提高人民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程度,及时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及流行.
作者: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朱定富;赖延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全部是出生时间不超过25天的新生儿.体表温度在37.4℃~39.9℃间,将所选的试验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观察组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宝宝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65%,两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均得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新生儿的生命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作者:乐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