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特布他林治疗高龄AECOPD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张啟桥;蒲泳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老年人, 硫酸特布他林, 沙丁胺醇
摘要:评价硫酸特布他林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的82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排痰、抗感染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FEV,FEV1和FEV1%)和血气分析指标(SaO2、PaO2和P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治疗后观察组FEV、FEV1、FEV1%、SaO2、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硫酸特布他林较沙丁胺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血氧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组,单数者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双数者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T4、F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SH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结节生长,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张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首次前循环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80名系同期门诊体验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CPI)、斑块总面积(CPA).根据超声病理改变分为易损斑块组(45例)、稳定斑块组(38例)和无斑块组(50例).依据ELISA法测定血清MMP-2、TIMP-2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组颈动脉IMT、CPI、CPA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颈动脉IMT、CPI、CPA均显著大于无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血清MMP-2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TIMP-2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血清M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TIMP-2与IMT、CPI、CPA呈负相关.MMP-2/TI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稳定斑块组血清M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TIMP-2与IMT、CPI、CPA呈负相关;MMP-2/TI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MMP-2、TIMP-2水平及MMP-2/TIMP-2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密切相关.

    作者:曹飞;昌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IL-33、ST2水平检验分析

    探究血清白介素-33(IL-33)、人基质裂解素(ST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表达.选取我院84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分期分为稳定期组(53例)与急性加重期组(31例),并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IL-33、ST2水平,并统计对比各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急性加重期组血清ST2、IL-33水平分别为(91.3±56.7)pg/ml、(10.6±6.9)pg/ml,显著高于稳定期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ST2、IL-3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显著低于稳定期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血清IL-33、ST2水平会显著升高,可作为判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血清标志物,此外可辅以肺功能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桂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血液灌流对重症肺炎患者血压、氧饱和度、高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的影响,及疗效判断.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分压、CRP、PCT等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血压、心率、体温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氧分压明显升高,CRP、PCT显著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肺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有效降低炎症指标,改善预后.

    作者:李保端;薛立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68例肺结节患者被纳入研究,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均为孤立性结节.入组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统计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后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的CT值和各序列强化值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经CT扫描,68例患者中,恶性结节占大多数,为75.00%,其余25.00%为良性结节.对于良、恶性结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与不同序列强化值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可以发现,平扫状态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增强扫描状态下,不同的时间,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良性结节组患者的CT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组患者(P<0.05).对68例肺结节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可得57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达到83.82%.其中,17例良性结节患者中有1例出现误诊,51例恶性结节中有10例出现误诊.肺结节临床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获得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对良性、恶性结节均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刘和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社区随访和评估门诊结合防治社区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为有效防治社区糖尿病,社区观察在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实施评估门诊、社区随访的可行性、有效性.以2013年4月~2016年7月期间社区经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的2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观察两组,每组人数均为143例.其中常规组社区给予一般门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门诊、社区随访规范管理,对患者管理前后血糖,以及管理后血压、血脂、体质指数控制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对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察组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BMI较常规组指标改善效果好(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临床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门诊、社区随访管理,能起到良好降脂、降糖、降压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陈金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对比分析

    谈论1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对比分析.选取我院冠心病的病人100例,均选自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检验,检验病人的心律失常的情况,对两组不同的检验方法中病人的检验结果实行比较.在病人的心律失常的情况,动态心电图的检验结果的阳性诊断结果大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诊断检验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的情况大于常规心电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心律失常的情况上,动态心电图的检验结果更理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微创血肿穿刺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则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施微创血肿穿刺术可以有效清除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脑部血肿,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跃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皮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研究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为3.13%,对照组复发率为6.2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可实现不错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龙;丁洁;潘宏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研究分析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5.56%,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于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P>0.05.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久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组人睾丸精子结合蛋白对人精子获能及膜功能的分析

    分析重组人睾丸精子结合蛋白对人精子获能及膜功能的影响.选取25例健康且有生育史的正常男性新鲜精液样本,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精子进行优化后将其与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睾丸精子结合蛋白进行1h或3h的孵育培养,培养后实施孕酮诱导顶体反应及精子膜低渗肿胀功能检测.0.1mg/ml TSBP组的精子诱导顶体反应率和精子膜尾部低渗肿胀率均要比未添加任何试剂组患者高,且两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各指标之间却无明显差异(P>0.05).重组人睾丸精子结合蛋白有利于提高人精子获能,同时保护膜功能.

    作者:饶媚;丘映;许常龙;卢可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产妇16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剖宫产组(n=83)再次进行剖宫产分娩,阴道分娩组(n=83)进行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的可行性.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长于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多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并发症率33.87%,阴道分娩组并发症率9.62%,剖宫产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在严格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具有进行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并且比较安全,较再次使用剖宫产更有优势,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固定术联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

    探讨固定术联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固定术的膝关节骨折患者7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固定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获得9个月随访,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及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测试.4个月随访,至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随访,观察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术联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折患者有促进功能康复、改善预后的作用.

    作者:廖伟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肠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肠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小儿肠炎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2.16%,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和70.59%,差异显著(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肠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可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旭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重度脑病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重度脑病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重度脑病患者.随机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氯磷定治疗,CRRT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CRRT组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盐酸戊乙奎醚用量、氯磷定用量均显著低于非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CRRT组IL-4、TNF-α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优于非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非CRRT组,病死率显著低于非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CRRT联合解毒药物治疗伴有重度脑病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根;刘华春;李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细菌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提高细菌检验质量方法的研究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对照组,另选取细菌检验标本检测管理规范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细菌检验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及其不合格因素.观察组各样本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污染均是导致不合格检验的主要因素,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溶血等其他因素,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污染是导致细菌标本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取样过程的严格控制是提高细菌标本检验效果的关键.

    作者:许玉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初产妇潜伏期中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初产妇潜伏期中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42例初产妇予以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分娩,对照组42例初产妇予以常规方式分娩;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与产后母婴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42例初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开全时间、2h宫口扩张速度与胎粪污染率、阴道分娩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潜伏期中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分娩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韦洁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收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全牙根吸收评分,计算平均牙根吸收值,记录下颌后牙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前牙及上颌前牙区等四区域平均吸收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疗程及拔牙与否.性别、年龄、疗程、拔牙与否、RRBT以及矫治牙所在部位对RRA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与矫治牙部位、性别与拔牙与否、拔牙与否与矫治牙的部位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发现,上牙与下牙之间RRAT均值差值为0.03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牙与后牙之间RRAT均值差值为0.47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AT为应变量,常规、年龄、疗程及RRBT选入方程,统计分析发现,R=0.58,R2=0.36.年龄、疗程及RRB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减数与否、疗程、部位及治疗前牙根状况等均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海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CHD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10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CY、MDA、SOD水平.两组研究对象性别(χ2=0.2397,P=0.6502)、年龄(u=1.9580,P=0.0520)、体质指数(u=1.4749,P=0.1422),血清葡萄糖(GLU,u=1.1241,P=0.02627)、甘油三酯(TG,u=0.9311,P=0.3532)、总胆固醇(TC,u=0.5578,P=0.577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1.4719,P=0.14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u=1.3707,P=0.17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CY(u=14.4723,P=0.0000)、MDA(u=9.4258,P=0.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u=12.8922,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CHD患者血清HCY与MDA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219),与SOD呈显著负相关(r=-0.457,P=0.184).CHD患者血清HCY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魏爱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LPO、LVSDD、LVEDD、TAC、SO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PO、LVSDD、LVEDD水平远低于对照组,TAC、SOD、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轻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心功能.

    作者:赵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